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学之余,翻阅外地一些政治试卷,看到有这样一道试题: 分清下列概念(即要求在括号内填上物质、意识中的一个) 宇宙( )磁场( )时间( )……且不说题中的概念是否列得科学(如时间,虽有客观实在性,但不能说它是物质或物质现象,它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就其题目本身出得不够科学。 1.试题上说的物质,显然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试题把物质概念这个哲学范畴曲解了。也就是说,出题者本身  相似文献   

2.
SSK(科学知识社会学)认为科学实在论的科学是客观实在性知识体系的观点是错误的,抹煞了科学的社会建构性.SSK从相对主义出发通过对科学理论、科学实验和科学文本话语进行社会学分析,彻底否认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宣称"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社会建构".SSK试图解构科学实在性的行为最终只是导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裂隙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3.
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台克思主义和哲学的精神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以其科学精神为基础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精神又是表现在批判精神之中的,因此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割裂开来,而必须在二者的统一中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4.
王莽的个人命运是一种值得反思的历史现象.古今中外,试图以取消私有制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改革家"不乏其人,但都没有成功,王莽只是其中的一个.王莽是一个空想主义者.空想主义和理想主义是有区别的.理想主义是混淆了现在和未来,空想主义则是用幻觉代替科学.历史证明,空想主义往往更具有欺骗性和煽动性,危险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型现代化的人化目标, 现代人格是教育现代化的终极关怀.由于科技功能的过分张扬和工具主义传统的根深蒂固,社会被器物化、教育被功利化.弥合技术和伦理之间鸿沟、促进边际人向现代人转型的应有之念是:实现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良性互动,避免陷入专业化陷阱;摆脱工匠式思维定式,以对人的客观实在和价值存在的双重关怀为前提,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反思性建构;改变器物教育模式及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哲学常识中的教学重;久,也是难支,它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要掌握好这一概念,关键在于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根据自己教学体会,我认为要正确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须把握好以下“五性”1、共同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简单地说,物质即客观实在。因此,客观实在作为对物质本质属性的概括,它必须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否则就会缩小物质概念的外延,物质概念就不可能囊括万事万物,也就不正确了。例如,若把有…  相似文献   

7.
证实偏好是人类具有普遍性的不可避免的一种认知现象,侦查认知亦不例外.证实偏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存在广泛不确定性的侦查认知成本和行为风险,但由它而生的侦查认知偏差及不当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描述了侦查行为选择中证实偏差的特性、样态,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这种偏差的价值指向——侦查效度及其损害机制,设计了侦查认知及行为选择证实偏差的诊断方法,提出了有效修正侦查认知及行为选择证实偏差、提升侦查和刑事司法共同体运行效度的可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8.
陈新辉 《传承》2008,(6):100-101
SSK(科学知识社会学)认为科学实在论的科学是客观实在性知识体系的观点是错误的,抹煞了科学的社会建构性。SSK从相对主义出发通过对科学理论、科学实验和科学文本话语进行社会学分析,彻底否认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宣称"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社会建构"。SSK试图解构科学实在性的行为最终只是导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裂隙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本是独立于人们之外的客观实在.与同属于客观实在的自然客体不同,法律文本是符合目的论的产物,其目的在于供人们在解释之后得到适用.在对法律文本进行解释的问题上,近年来国内法理学界已形成了几点共识:其一,与对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的解释一样,不同的解释者会对同一法律文本作出不同的解释,同一解释者在不同的情形下可能对同一法律文本作出不同的解释.其二,解释结果的……  相似文献   

10.
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性。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对“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唯一特性难以理解。何以化解,“三问”解难。一、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性万事万物的共同性只有客观实在性吗?客观实在性是所有事物的共同性。事物...  相似文献   

11.
与依法行政不和谐的各种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形成的客观因素,也有其形成的主观因素。本文从我国行政执法的历史、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世界多民族国家的普遍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造成的既有现实。一国多族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当代各种民族问题主要在多民族国家的框架内寻求解决,而民族团结作为一种和谐的民族关系无疑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多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价值理念看,民族团结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四个层次诠释了民族团结的内在理念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3.
民主革命时期,基于党内存在不适应革命需要、不符合党的宗旨和性质的状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从遵循政党自身建设规律和社会活动规律出发,对党的指导思想、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进行了科学化的探索。而重视调查研究、注重从实际出发;重视把党的建设科学化体现在常规工作中则是毛泽东科学化探索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之所以用“科学”这个词,就是因为它不仅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做指导,还结合了中国的实际和世界发展的潮流。构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含义和具体内容;二是在构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三是构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族群社会心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民族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模糊界定,难于给研究者提供科学的、明确的研究方向。文章分析了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者对民族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并引入人类学的“族群”概念,提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为族群社会心理,而不是一般的民族心理。民族心理学研究并非一般心理规律和意义的研究,而是具有特殊性和具体性的研究,是在社会实际场景中,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才能完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实践中成绩与问题并存。南京作为我国社区矫正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长达七年的摸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社区矫正制度,但暴露出的问题也反映了社区矫正工作在国内普遍存在的积弊。使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生根发芽,必须首先解决社区矫正适用范围、执法主体、矫正措施等制度性的问题;而从大的方面来看,社区矫正的构建,归根结底还在于对行刑个别化和行刑社会化原则的贯彻。  相似文献   

17.
自国家出现始,就产生了某种意义上的分类。进入19世纪,随着人类面临主题的不断叠加与更新,国家分类达到了新的高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其问,身份认同与秩序维系就比较典型。其在丰富国家发展史的同时,也提升了国际政治内涵。进入新的时空,尽管国家因主客观因素而分属于不同类别的现实尚未根本改变,但超越身份边界对人类共同体普遍性秩序的建构却转换为时代亮点。当今国际背景下,身份认同的强弱与国家间利益大小的乘积,正在谱写着国际政治既是实力政治,也是价值政治的逻辑。  相似文献   

18.
廉政政策执行是指廉政政策方案被采纳后,由政策执行机关把政策方案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公民有序参与有利于政府行政诚信的构建,提升廉政政策执行的认同,增进廉政政策执行的协调,消减廉政政策执行的偏差,强化廉政政策执行的监督。加强政府行政诚信建设,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廉政政策执行的策略包括: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完善参与制度,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利;实行阳光行政,拓宽公民的参与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信息的定义及哲学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卜炜玮  成昀 《思想战线》2005,31(4):129-131
21世纪是信息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但人们对信息及其本质还存在不同认识,现有的信息定义均有不足之处。信息的哲学本质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信息是客观实在的,信息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显示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客观属性,信息是物质间接存在性的标志,信息是物质自身显示自身的属性。  相似文献   

20.
程宗璋 《青年论坛》2003,4(2):81-84
本文从哲学的价值判断视角对法治作了全新的理解:“众人之治优于一人之治”,在于其尊重了由多元社会文化所决定的多元价值判断的“重叠共识”;正义性的“良法”,在于其所确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符合了客观规律和社会需求;“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在于法律作为人们行为评价和规制标准得到了普遍的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在于该种价值判断标准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相对稳定性。法的制定、法的实现和法律监督,其意义在于法律如何确定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并使之得到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