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依托于2015年"青少年价值观调查"的问卷数据,从社会经济发展观和环境保护观两个层面分析穗港澳青年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并对穗港澳三地青年发展观进行了差异性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穗港澳青年在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环境下形成了既具共性又有特性的发展观,三地青年中七成持有相同的环境保护观,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优先,不能因为追求经济增速牺牲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和关注度方面穗港澳三地青年发展观差异明显,广州青年发展观同质性较强,看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但社会参与、政治参与意识不足;香港青年发展观较为复杂,看重言论自由和决策参与,但对国家认同和关注不足;澳门青年发展观多元化特征最为突出,既看重经济发展也对其他社会政策和政治权利表示关心。  相似文献   

2.
《青年探索》2016,(5):0-0
正主编:徐柳张强副主编:孙柱王婵娟叶兴仁涂成林执行主编:邱服兵涂敏霞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广州青年价值观比较研究(2016)》(蓝皮书)从穗港澳青年的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法律意识、科技观、发展观、婚恋家庭观、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社会信任、组织认同、幸福感等十一个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实证性比较研究,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犯罪学、政治学  相似文献   

3.
在一定的结构因素基础上,"社会情绪"和"政治态度"建构性因素对香港青年身份认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情绪"而非"政治态度"对香港青年的国民身份认同影响更为明显。表达"社会情绪"的生活满意度对于国民身份认同的正向影响稳定显著。生活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本体性安全感,它对身份认同的影响体现为:个体的本体性安全感越强,更可能建构一种更宽泛层面的身份认同。因此,为增强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可在以下方面加以推动:首先,需警惕地方认同与国民身份认同的"相对说"和香港身份认同的"单一归属论"。第二,需关注"生活满意度"对香港青年国民身份认同的影响。第三,有必要在互联网渠道增强正面宣传,提升国家形象,增强香港青年国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国家高度重视港澳发展,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度影响到国家对港澳政策的实施与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本文通过对港澳青年的调查,探讨不同国家认同度的港澳青年的思想与行为特征,发现:不同国家认同度的港澳青年在政治参与兴趣、参与内地交流状况、社会参与状况、媒介使用选择和心理融合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最后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流机制、社会参与、媒介传播和心理融合等多个路径维度进行探索,构建出一套综合性、可持续的增强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的科学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01,(3):45-56
▲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社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多数青年和居民对社区价值高度认同;社区建设已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社区青年的结构有所改变;青年对社区的依存度明显上升。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强烈,但对社区文化生活满意度较低;▲共青团组织已成为社区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巨大发展空间;社区已成为共青团工作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青年与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社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多数青年和居民对社区价值高度认同;社区建设已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社区青年的结构有所改变;青年对社区的依存度明显上升,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强烈,但对社区文化生活满意度较低共青团组织已成为社区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巨大发展空间;社区已成为共青团工作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陈铀  吴伟东 《青年探索》2021,(2):89-101
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澳青年跨境就业创业政策,是推动大湾区内青年交流融合的重要制度建构,对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战略布局,系统梳理了广州、深圳和珠海三地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从奖励型政策、发展型政策和保障型政策三大方面进行政策文本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州、深圳、珠海三地支持港澳青年跨境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工具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在政策适用对象范围的界定上,不同城市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受限于传统的政策框架,仍存在文化关怀和文化支持缺失等问题。针对大湾区内地城市支持港澳青年跨境就业创业政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应从健全协调机制、增强文化关怀、促进多主体参与以及扩大宣传等方面健全完善支持港澳青年跨境就业创业政策。  相似文献   

8.
社区社会资本包括社区参与、社区规范、社区信任、社区网络和社区认同五个方面。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治安状况存在着较明显的相关性。一个社区的社会资本存量越多,则社区治安状况越好;反之,一个社区的社会资本存量越少,则社区的治安状况越差。应努力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改善社区治安状况。  相似文献   

9.
青年社会组织有活力、敢创新,是推进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上海青年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融入协同治理思维,面对着"活动领域入基层、参与内容合需求、社会责任能支撑、共青组织善引领、网络媒体搭平台"的发展形势,但也面临着主体待发育、基层欠信任、关系待理顺、政策欠优化、平台不完善等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是保证青年社会组织社区参与的关键,要做到发育主体、形塑信任、凝聚共识、调整结构、完善政策、搭好平台,构建起平等协作的参与新模式,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香港和澳门人心回归问题逐渐成为探讨焦点。港澳青年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将最终影响"一国两制"的贯彻、落实与发展。本文从港澳比较的视角出发,在"制度-心理"的视野下,将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维度下的心理构建机制影响因素归纳为"政治-文化-利益"这三项认知要素。基于608个在粤港澳生国家认同感的调查数据,发现:澳门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显著高于香港青年;港澳生群体内部异质性产生的根源不在于生源地,而在于国家认同各认知要素构建的心理融合状态;港澳生国家认同的心理融合机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据此,本研究提出应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与政策倡导,以融合引导"两制"差异认知;从学校教育、舆论宣传、实践交流三管齐下;关注港澳生政策的"精准化"等方面共同努力提升内地港澳青年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1.
青年对农村干部这一职业群体社会认同程度在入职前后出现的由高到低转变,导致了其从选择进入农村干部群体到主动从乡镇村岗位中流出,在其中,自我认同、社会及组织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构自我认同和追逐自尊的过程中,择业青年选择进入农村干部队伍。但由于现代性社会风险的压力,青年在基于追求安全感的自我认同建构中呈现出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带有焦虑色彩的上进意识,并在职业的稳定性中表现出来。同时,在社会比较、体制内的政策冲突和组织隐性规则下,农村青年干部遭受了群体外部积极性构建失败和群体内部合法性的持续瓦解。在目前,构建农村干部群体的社会意义系统应成为维持农村青年干部稳定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四)青年的社会参与需要 社会参与,是指社会成员以某种方式参与、干预、介入国家政治生活,社会和社区的公共事务,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作为公民政治生活的政治参与;此外,是在其具体归属方面(社区、部门、单位、组织等等)参于公共事务和公众活动;其次,是与个人专业、职业、兴趣等有关的参与性活动。  相似文献   

13.
基于CSS2013抽样调查数据,从社会安全感、社会情绪和环境意识三方面考察了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现状,并探讨了社会质量对社会心态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整体上处于积极健康状态,正向社会心态是共识;社会质量是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而言,社会经济保障水平越高的个体,其环境意识越强;社会凝聚对三类社会心态都有显著影响且作用方向一致,即社会信任有助于积极社会心态的产生,而对社会冲突的感知则会催生消极社会心态;社会融合对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情绪有显著影响;社会赋权对三类社会心态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据此提出通过提升社会质量优化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当前城市青年安全感的现状,采用自编的安全感问卷对531名城市青年实施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城市青年的安全感处于中等水平,但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感偏低;男性各方面的安全感高于女性;未婚和已婚青年安全感存在结构性差异;城市青年安全感随学历提高而提升,但本科学历的城市青年的职业安全感最低;城市青年安全感在收入上呈现"V"形,中等收入的城市青年安全感最低。研究结果给我们诸多启示:城市青年安全感的总体现状既令人欣慰,又给人以警示;城市青年的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感亟待提升;要重视群体差异,增强提升城市青年安全感的实效;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形成提升城市青年安全感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就地城镇化对本地农村青年的成长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珠三角G市D区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村青年在就地城镇化过程中经历了身份特征、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路径的城镇化转换。就地城镇化一方面促进了农村青年"人的发展",使农村青年借以获得更丰厚的集体经济分红和土地升值红利,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培训,开拓更广阔的职业空间以及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但另一方面,部分农村青年在就地城镇化转换过程中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从而陷入价值认同困境、职业发展困境、社区参与困境和群体融合困境,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农村青年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政府、社会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0月30日上午,由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穗港澳青年价值观比较研究"课题成果交流会在广州市团校顺利举行。来自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澳门基督教青年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香港天大研究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与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为港澳青年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港澳青年既面临着不少机遇,但是也会面对一些挑战。本文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及港澳青年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包括:加强青年发展政策协同与引导,打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推动青年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完善港澳人才政策;在发挥港澳青年所长中挖掘发展机遇;发挥企业和行业团体作用,推动港澳青年组织化融入湾区发展以及鼓励港澳青年积极作为,在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红利中担当使命。  相似文献   

18.
青年白领的思想状况具有婚恋观上的开放包容性、职业观上的务实理性化、阶层地位的认同偏差化以及政治参与的网络化等特点。及时关注城市青年白领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追求和利益,引导其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其创造公平有序的生活工作环境,使其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当前社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反映了台湾青年对处于裂变中的台湾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评价,其基本特点表现为政治效能感低,“政府权威”认同淡薄,求新、求变愿望强烈,身份认同模糊,两岸关系上“求稳怕变”等。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是与政治转型期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和背景相联系的,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当局对大陆的诋毁等都是其中原因。台湾青年对和平的期盼和对台湾社会政治昌明的渴求,及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为我们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思想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台政策宣传,努力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研究普遍认为,目前中国民众的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观绩效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但学界也认为政治参与行为和政治文化价值观对政治信任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以广州青年中间阶层为研究对象,对青年中间阶层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政治参与行为以及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在统计上并不影响青年中间阶层的政治信任,而后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和政治文化价值观认同对青年中间阶层政治信任有显著的影响,政治文化价值观认同比后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具有更加强烈的影响力。这些发现显示政府目前以发展经济为主来获取政治信任的管治方式在青年中间阶层已奏效不大,青年中间阶层的政治信任已超越了物质性的维度。随着社会多元利益诉求的增多,如何处理依法办事、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放慢之间的张力是政府需要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