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芬芳 《传承》2009,(14):28-29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农民工进城,使村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一系列新格局:家庭模式多样化,"反哺养老模式"日渐解体,"女主外、男主内"新格局初步凸显,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社会道德失范、政治意识淡薄现象蔓延,高中文化在农村悄然"断层",市、乡村的边缘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农民工进城,使村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一系列新格局:家庭模式多样化,"反哺养老模式"日渐解体,"女主外、男主内"新格局初步凸显,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社会道德失范、政治意识淡薄现象蔓延,高中文化在农村悄然"断层",市、乡村的边缘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龄未婚人口有三个特点:其一,从人数看,大龄未婚男性人数大大超过大龄未婚女性人数。据统计未婚男性是未婚女性的15倍。其二,从文化程度看,大龄未婚女性文化水平高于大龄未婚男性。大龄未婚女性中知识阶层较高。其三,从地区分布看,大龄未婚知识女性居城市,大龄未婚男性居农村较多。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我国的大龄未婚女性城市多、知识阶层高。由此决定了缺乏与大龄未婚男青年婚配的可能性。从主、客观条件看,大龄未婚女性条件优越者居多。大龄未婚女性集中在城市。我  相似文献   

4.
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的婚姻问题日趋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困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就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湖北省潜江市Z镇Y村五组作为样本点,以个案访谈的形式深入大龄未婚男青年群体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个案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这一社会现象形成的社会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磊 《青年探索》2013,(6):55-61
利用2010年问卷调查数据和2012年田野调查资料,研究了冀西北山区赤城县农村通婚圈变动趋势,男性婚配困难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女性远距离外嫁明显增多,她们向更发达地区婚姻迁移的特征突出;男性婚配困难增大,条件较好的中青年男性通过进城务工解决婚配问题,条件较差的中老年男性远赴云、贵、川、黔等西南地区娶回妻子;人口从山上向山下、从村落向县城的迁移速度加快,山上村落人口规模萎缩,中老年大龄未婚男性逐渐沉淀其中。进城务工大潮带来了农村通婚圈的扩大,女性婚姻迁移加剧了男性婚姻挤压,农村贫困地区男性大龄未婚、晚婚和失婚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7.
中学校园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中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导致这些中学生社会化失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出现了问题。从中学生社会化的两个方面:中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和中学生暴力群体的社会化两个角度,结合中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所处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中学校园暴力事件进行分析,以求找出中学校园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8)
正农村娶妻新"三大件"重如山,有的要花上百万。娶妻难给农村社会关系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也衍生出一些治理难题。这个春节假期,不少适婚青年面临着亲朋的灵魂三问:"找对象了吗?有合适的吗?啥时候结婚?"在山西、河南、湖南等地,不少农村大龄男青年面对这道难题更加"尴尬"。在一些农村地区,娶妻必备的车、房、彩礼等新"三大件"花费竟然飙涨到上百万元,结婚已成为部分家庭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9.
"剩女"一词的流行折射出大众对当代大龄女青年婚嫁困境的关注.大龄女青年人数剧增、自身具有的优越条件和婚姻市场被"边缘化"处境的落差是"剩女"现象引人关注的重要原因.文章从个人择偶标准和社会结构变迁两个维度剖析了大龄女青年婚嫁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并提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与"剩女"现象相关的婚配模式变迁.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光棍现象成为时下社会热点。调查发现,时间“可能性”和空间“关系性”成为农村光棍成因及其婚姻抉择的内在变量。在传统农村“通婚圈”逐渐融入全国性“婚姻市场”的时空背景下,性别失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引致的婚姻挤压效应,成为农村光棍形成的宏观原因;差异化的家庭条件和个体择偶能力、观念,成为农村光棍形成的微观原因。从追求年龄更小的婚配对象到被迫接纳离异女性甚至入赘,从传统“通婚圈”到地域边缘“婚姻市场”寻求婚配机会,农村光棍也在能动地调适自身的婚配策略,充分利用了时间的“可能性”和空间的“关系性”,以增加婚配的机会。但是经时空规训的婚配机制在结构层面已经决定农村光棍能够得到的婚配机会极其有限,且随着时间流逝,结构层面婚姻挤压程度的上升,个体层面择偶能力的下降,农村光棍也将从积极寻求姻缘转变为消极面对婚姻,直至沦为终身光棍。  相似文献   

11.
重大事件凸显生命共同体。毋庸讳言,当一个国家越是经历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便越凸显出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特质,原来各个单子式个体的散漫行为和兴趣,都会集中到与人的个体生命生存最为相关的事件发展上来。这个时候,作为生命共同体的国家和社会更容易展现自身的制度优势,也更容易暴露自身存在的缺点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晚婚化是转型期我国青年婚姻问题最明显的体现。而基于对豫南南部W村的调研却发现,当地男青年多数在20岁(虚岁)之前就已结婚生子。探究其成因机制得知:农村婚姻市场上适婚女性资源匮乏,催生了男青年及其父母对能否顺利成婚的焦虑和担忧,通过提早婚姻进入的时间,男青年可纵向延伸其在婚姻市场上的择偶时间,提高婚配成功的机率和可能,避免"打光棍"的风险;受近年来农村婚姻市场上彩礼"一年一个价"的驱使,男青年通过早婚,可减轻每年上涨的"附加"彩礼对其家庭的盘剥和压榨。在此基础上,文章得出婚姻挤压促使农村男青年早婚上演的相关结论。最后,文章指出早婚对青年人正常的学校教育、代际关系以及婚姻稳定等所造成的一系列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女性婚姻迁移是一种以婚姻作为手段的人口流动,而欠发达农村地区男青年婚姻迁移则是一种以(实现)婚姻为目的的人口流动.其流向是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的村庄迁往交通便利、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或者城镇,其本质是婚姻挤压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男青年为了增加交换资源以实现婚配而被迫采用的一种策略.该现象将长期存在,且容易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妥善预防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老年妇女的社会地位,既是女性个体在其整个生命历程中不断选择和累积的结果,同时也是妇女一生成长发展所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所塑造和影响的结果。对处于生命历程晚期老年妇女社会地位的考察,是全面认识妇女社会地位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化是人生选择的基础,青年的人生选择是在青年社会化的过程中进行的。本文主要从青年社会化的角度出发,考察了青年社会化与青年人生选择的关系,分析了青年社会化对青年人生选择的六个方面的影响。最后,对在社会化过程中如何进行人生的优化选择提出了两点意见。在生命历程(li  相似文献   

16.
张子馨 《传承》2013,(3):142-143
近年来,随着各类漠视生命、扭曲生命价值事件的频繁发生,生命教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代人生命价值观念的缺失,并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是由社会、家庭、学校乃至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所致。以“小悦悦”事件为例,通过分析影响当代人生命价值观的因素,进一步为树立健康的生命价值观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失依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社会化的家庭角色缺失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社会化的不同。本研究依据“失依儿童”的情况进行分析,应用社会化理论及社会化途径、社会支持网络探讨“失依儿童”的社会支持情况,应用社会系统类型学对“失依儿童”的社会化与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交叉分析,试图找出如何更好地构建农村“失依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利于“失依儿童”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时间、空间、情境:中国性别平等问题的三维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整合时间、空间、情境三维因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两性平等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解读维系性别不平等的显性和潜在的文化、社会及制度机制,深入发掘不利于两性平等发展的多层次且错综复杂的内在原因。生命历程属私人领域,但其发展轨迹受制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中的各种事件,并在不同时间与多种情境因素交结和互动。同时,通过突出事件之间、个体之间、群体之间、政策之间、公域与私域之间的连接,本文还反思了过去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两性平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旨在为政府协调、调整、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措施、法律或法规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大龄残疾人再就业难,解决生活出路难,这个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连宏达机械厂的何厂长在今年开春做了一件大好事。宏达机械厂是一家福利企业,他们的工厂有许多困难,但是,善良的何厂长不顾自家厂子的特殊情况,毅然决定帮助大龄残疾人解决生活问题。为了大龄残疾人有个饭碗,他招收了8位  相似文献   

20.
王秋香 《理论月刊》2007,(1):167-169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传播媒介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主要动力因素中的家庭及学校处于弱势状态,同辈群体与大众传播媒介则补位过度,出现强势与弱势的错位,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