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个月回了趟老家,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县城。到达故乡的第一感觉,就是发现十字路口安装了一个红绿灯,从此结束了县城无红绿灯的历史。新设备有了,可习惯依旧。红绿灯下,人来车往,车也好,人也罢,视红灯如无物。旁边或有一警,见此也是淡然若定。如此现象,让我困惑红绿灯存在的价值。小县城里虽不说“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但多年来也没有听说有多少重大交通事故,人车混行,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2.
漫画与幽默     
一位不太会开车的小姐有一次在半路上车子突然熄了火,怎么也发动不起来,恰好停在红绿灯前。警察看着绿灯变红灯,红灯变绿灯,小姐就是不挪地方,忍不住走过去问:“怎么,就没有你喜欢的颜色吗?”※※※“你听说了吗,乔治病了,医生禁止他吃荦腥。鸡、鸭、鱼肉之类的...  相似文献   

3.
廖逊 《新东方》2007,(5):1-1
社会要和谐,就必须井然有序,人人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没有不受法律秩序约束的特殊公民。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整个社会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一个人的人权。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警察     
这是一个当刑警的朋友给我讲的故事。 他说他刚从警校毕业的时候,既狂妄又嚣张,开口闭口:“我是警察。”有次因为堵车,竟开着摩托车冲上人行道,差点把一个行人撞倒,对方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吵了起来。他用两个指头从上衣口袋里夹出证件,大吼一声:“我是警察,你想怎么样?!”对方听说开摩托的是警察,像泄了气的皮球,不敢再纠缠,灰溜溜走了。   有天黄昏,这位年轻刑警开着摩托车,像往常一样,高速冲过十字路口,正要绝尘而去,无意中看着一个手拿小红旗,在路口红灯下执勤的中年人,不禁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相似文献   

5.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一名警察。穿上警服的时候,我高兴极了,在我心目中,警察是神圣的又是神秘的。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的心中有一个他,我们互相倾慕、爱恋着,不知不觉中时间已悄然过去了十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明白无误地对我说,他爱我。但他不能接受警察这个职业,希望我能调换工作。这让我很伤心,我无法与一个不能接受警察的人共同生活。 一个在心里预习了十年的故事刚刚开始,就突然结束了,就因为我是警察。从这天起,我想,我未来的丈夫必须是一个喜欢警察这个职业的人。  相似文献   

6.
一诺千金     
很久以前,当我看到、听到“有困难,找警察”这个口号的时候,我真的为警察这个不同寻常的生命群体所面临的重负捏了一把汗。好在中国的百姓大多都拎得清自己遇到了哪一类的困难才去找警察,就像我们平时求人,知道哪些事能求人,哪些事不能求人。然而,由于“困难”的含义太宽泛,几乎充满了个体的人生和群体的社会,“有困难,找警察”就有了某种道德标榜的意义。实际上,在求助与被求助者之间,暗含着一种相互体谅与尊重的默契。十几年的实践,警察与群众之间的这种默契已经基本形成。   但是默契并不等于圆满,在默契的两端,一方…  相似文献   

7.
儿子过马路     
张立波 《人民公安》2008,(20):52-53
儿子在郑州读大学的时候,偶尔回家,我们会一起上街,一半是他陪我,一半是我陪他,主要是想在去办事的途中一起散散步,说说话。我注意到,每次过马路,他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这种情况下,我也比较律己,在儿子面前做出个榜样的姿态。这其实是一件极其平常和简单的事情.只要是脑子没进水的正常人.都能做得到,就是红灯停,绿灯行。  相似文献   

8.
李柏 《长白学刊》2009,(4):22-23
人是一种无比奇妙的存在,他由一个自在之物发展为自为之物,通过他的自觉而进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告别了与万物混同的自在阶段。人由自觉而认识到人本身的与众不同,开始了“我是谁”这一永恒问题的追问,从而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有了觉醒,并通过这种不断的追寻而进入更高层次的自觉。然而,同样也因为这种自觉、这种追问把人推向种种困境与尴尬之中,进入悖论之境。  相似文献   

9.
江宜怀 《公安研究》2012,(12):66-73
警察权威是组织社会、维持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命令和服从关系,必须给权威对象提供一个强大的、足够推翻任何反对服从的慎思性理由;同时,警察规章、规则、命令的发布离不开资格,警察身份、警察行为也同样关涉警察资格的确认。不具备警察资格则无所谓警察权威;而合法性问题则决定了警察权威的形成与发展,公众认同是警察权威能否产生一种自觉服从和持久稳定的影响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多次采访过警察,我常常饶有兴趣地用一种理性的目光观察警察,探索他们特有的精神风貌,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冷静思索着“警察形象”这个名词丰富的含义。也许是爱屋及乌吧,每当我耳闻目睹社会上一些人对警察的冷淡、指责与非议,心中总感到有几分忧虑、几分不安…… 我非常赞赏一位哲人对警察的评价:警察如同大厦底层的顶梁柱,看着障眼,走起路来碍事,但  相似文献   

11.
警缘(散文)高克芬人的一生,很多事是讲究经历的。如婚姻,“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一线”就是缘份。人写人如是,人与职业也如此。如当警察,就有从警的缘份。就我来说,曾经把当警察看作是一个难圆的梦,甚至是不愿去想的幻影。我嫉妒过那些被幸运之神恩宠的人。初三...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继红 《前进》2009,(5):50-5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社会实践。而无论是从理想目标还是从实践过程来说,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因素,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其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则听来的幽默 :有位农民赶了辆马车进城 ,车上是刚从地里摘下来的新鲜蔬菜。农民准备把这车菜运到城里的农贸市场卖掉。过十字路口的时候 ,红灯亮了。马不认识红灯 ,径直闯了过去 ,结果被警察挡住了。警察因为农民的马车闯红灯 ,按规定罚款。农民交了罚款以后 ,越想越生气 ,菜还没卖掉 ,倒先交出了一笔款子 ,于是拿起鞭子往马身上猛抽 ,边抽还边骂 :“你以为你是‘零蛋’呀 ,连红灯都敢闯。”‘零蛋’是什么?是警用车辆专用的一种牌号 ,用“O”字起头。在陕西就是“陕O” ,在北京就是“京O”。各地警察对“O”字起头车的叫法也不…  相似文献   

14.
丹麦见闻     
以人为本的交通 丹麦位于北欧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由480多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43094平方公里。丹麦的国土面积虽不大,但却是一个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的国家,是北欧重要的交通枢纽,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已形成水上、陆地、空中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据有关资料显示,丹麦的公路长达7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长达600多公里。从地图上不难看出这些高速公路有些是跨国界的,有些是跨海岛走海底隧道的。同时,丹麦人还在城镇、村庄的周围修了许多公路,就像我们国家许多城市的环城路、极大地解决了城镇中心交通拥挤的问题,居民生活方便,驾车上路快捷。丹麦交通部门早已实现了管理自动化,大街上极少看到交通警察,不少路口都设有摄像和空中监视系统,发现违章就记录在案,严厉处罚。 丹麦交通规则强调尊重行人,机动车在人行道及路口等处必须为行人让路。许多中小路口的红绿灯都是由行人控制的,行人要过马路,只要在路口的一个手动开关上按一下,红灯便会亮起来,等过了马路,红灯就会自动熄灭。一次我们坐车出去办事,在过一个无自动也元手动红绿灯路口时,司机主动将车停下,让行人过去后,自己才开车过去。丹麦与我国一样,也是靠右侧通行,与我们不同的是,任何车辆都不允许随意按...  相似文献   

15.
那时,我还不是一个警察,也从没想到过某一天要做一个警察,甚至潜意识里对警察有一种本能的拒绝。因为社会上耳闻目睹警察的不良现象已太多,对警察的印象也就始终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正像一位执著的孩子总是会说是别的小朋友欺负他,而他永远不会欺负别人一样。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惟一的可能是远离警察。   大学毕业前夕,系里组织跟一个学校搞联欢,我参加了一个小品《警察与小偷》的演出,我扮演节目中的警察。为了演出效果的逼真,我们特意从学校保卫处借了一套没有警衔的制服。平生第一次穿上制服,一番嬉戏后,新…  相似文献   

16.
浅谈培养人民警察的“警察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人民警察的“警察意识”是搞好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培养人民警察的“警察意识”,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职业意识;二是服务意识;三是敬业意识;四是自律意识和个人约束意识;五是法制意识;六是临战意识;七是奉献意识。 一、培养人民警察的“警察意识”是搞好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 人们只有先意识到自己是干什么的,才可能明白他应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当人们问及当代最可爱的人,是什么力量使得他们舍弃优越的生活,舍小家顾大家去守边疆时,他们的回答是:“因为我是军人”。正是由于他们对军人的职责。价值有了自觉…  相似文献   

17.
礼教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而这个道理,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我们每个入的自觉,“为仁由己”。“仁”就是一个人具有同情之心、恻隐之心。但是“仁”更重要的含义是对自己的约束。孔子主张通过“礼”的教化,培养一种“仁”的品德。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依赖于他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当个体对于道德规范、道德范畴及其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会对某些道德规范产生需要,伴随着情感体验,就有了实现这些需要的行动动机和为了实现这些需要而要克服困难的道德意志,三者结合起来,才形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或品德。道德品质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就是个人自觉地抉择行为,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来控制行为、调节行为。这个过程的心理机制就是道德信念的作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指出:道德信念是道德需要的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老警     
老警不老,今年 52岁,可是比起一任比一任年轻的所长来,的确是老了。   老警总是笑着,不管对什么人,难得有人看见他“发威”一次。即使对待犯罪分子,也是那种语重心长的模样。初参加工作,有老警这样的老同志关心照顾,感觉就像夏日午后钻进一片小树林,那一份悠闲清爽从心底里溢出。不过,有时候我也想:老警这样软弱,怎么能当一名警察呢?   老警有一个毛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把派出所当成了家,而家则是另外一个概念——吃饭、睡觉的地方。年轻的所长钻进汽车,从车窗里撂下一句话:“老警,我走了,所里的事照看着。”老警像…  相似文献   

20.
贵在用心     
1995年10月,不懂卫技专业的我被阴错阳差地推到了市卫生局长的岗位上。在“官场”上,我一向遵循“顺其自然,有所作为”的准则,这就是想当官不一定能当成,只有“水到渠成”;但不论在那个岗位上,都不能碌碌无为,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