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行政司法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准司法,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有关争议进行调解、裁决和仲裁的活动,它既包括对行政争议的处理,也包括对民事争议的调处。行政司法的程序既非完全的司法程序,亦  相似文献   

2.
申请注册商标时对相关作品的使用属于民法意义上的使用行为,如果侵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对于申请注册商标侵犯在先权利的情形,商标法设置了异议、评审和司法审查的行政救济程序。在产生权利冲突的情况下,应根据完整性原则和先决性原则来解决民事司法程序与行政程序交叉的问题,避免司法审判结果预决行政程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其他具有某些司法职能的机关(准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司法程序或准司法程序)以解决因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决定而产生的行政争议的活动。在我国,行政诉讼主要包括依法专门设立在行政系统内部的区别于其他一般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判机构(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等)对行政争议的裁决和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和判决。  相似文献   

4.
传统法学理论认为,司法职能为司法机关所独有,这是由司法职能的统一性、专属性决定的。在我国,只有人民法院才是司法职能的唯一拥有者,其他主体都不能具有司法职能。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客观需要强化国家行政职能。国家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机关适用一定的体规司法性质和因素的程序解决部分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这一传统法学观念逐渐被突破,大量的规范行政活动的程序性规定,促进了行政司法概念的产生,其具体体现为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调解、行政仲裁等。因此,行政司法指的就是依法由行政机关适用一定程序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  相似文献   

5.
<正>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受理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权益争议,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争议并案审理,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时,附带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法及其有关司法解释没有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作出规定,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行政审判实践的需要和必然。本文试从理论上和审判实践上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有关问题加以探讨。一、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不同于单纯的行政诉讼或单纯的民事诉讼,它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使同一诉讼程序包含了两种不同法律性质的诉讼,一为行政诉讼,一为民事诉讼。首先,这两种诉讼发生于同一诉讼程序,不同于当事人分别依行政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和依民事诉讼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后者是两个独立的诉讼程序,当事人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民事与行政争议相互交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法律现象,从民事行政关联案件的表现形式与本质属性入手,深入研究此类案件产生的根源与现实危害,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与地区处理行政与民事争议交织案件的制度设计作比较法上的考察。认为处理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关联案件,应摒弃单一的行政或者民事程序选择之争,民事附属行政诉讼或者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都是定纷止争的手段而不是司法实践的目的,最终通过寻求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融合来解决行民诉讼冲突,使行政与民事交叉纠纷得以一次性彻底解决,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利、提高诉讼效益、保障司法裁决的权威性都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事司法程序中当事人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司法程序是指人民法院通过实施民事诉讼法,从程序上解决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或人身权益纠纷的一项专门活动。民事司法程序包括民事审判程序和民事执行程序两部分。人民法院在审判和执行民事案件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是非.执行有效,必然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而这些手段与措施的适用,将直接涉及诉讼当事人的有关隐私权、从全面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出发,也为建立合法、文明的执法环境,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加以研究。何谓隐私权,关于它的概念在我国法学界尚存争议,其焦点主要集中在隐私权是否是一项法定权利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分为两类:一是行政保护,二是司法保护。行政保护是由知识产权主管行政机关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通过行政手段预以保护;司法保护是由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予以保护,它包括人民法院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案件的审理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起诉以及人民法院的审理,即民事保护和刑事保护。从现阶段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看,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和民事保护规定和运用得比较多,刑事保护方面却很少,这与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很不相称。具体来讲,刑事法律保护又包括立…  相似文献   

9.
马晋 《法制与社会》2011,(25):291-292
本文通过对我国建国初期(1953年)至改革开放时期(2007年)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方式所经历的单独行政处理程序、仲裁与民事诉讼处理程序、行政程序与仲裁和民事诉讼并存程序、行政程序与仲裁并存程序等四个阶段进行了总结。随之,对现行社会保险争议的处理程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重点从社会保险争议包含的行政争议、民事争议两种关系不易区分、两种处理程序难以分开和独立的仲裁程序缺乏司法救助等方面分析了现行程序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些不足,文章最后通过从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中分析,提出了改革现行争议处理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菲 《北方法学》2011,5(6):96-103
在民事诉讼中,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交叉处理问题实质上是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效力问题。通过分析其成因及借鉴域外之经验,可以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首先要判断该行政行为是否构成"先决问题",即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先决性,是否是尚未发生形式确定力的非无效行政行为。在构成"先决问题"的前提下,以行政行为对私法关系的作用效果为依据确定民事审判权的审查限度,即对确认性行政行为、形成性行政行为、裁决性行政行为分别适用民事先行、先行后民、行政附带的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处理房地产纠纷中行政与民事交叉问题的正当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房地产纠纷中与行政行为有关的民事诉讼民事审判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在对证据进行举证、质证和认证的基础上,对案件事实进行判断并对民事主体争议的民事权益作出裁判的司法行为。行政审判是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在对证据进行举证、质证和  相似文献   

12.
民事司法程序具有多元化的目的,如保护民事权利、维护法律秩序、解决民事纠纷和保障正当程序等。我国的民事司法实践能够在多大程度实现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实证评估的方法进行测量。中国司法文明指数项目的调研数据,反映了我国民事诉讼在及时受理起诉、符合程序公正、自愿和合法调解、有效执行裁判、提供有效诉讼救济等方面的情况。其中,对调解自愿性、程序公正性的违反,是制约我国民事司法文明的两个突出因素。进一步的数据挖掘显示,这两个因素明显地降低了社会对法官形象的评价;法官强制调解与法官所感受到的压力源存在关联性。民事裁判受到不正当干预的现象,降低了对民事司法程序公正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江怀玉 《中国律师》2002,(10):59-62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律的授权,以中间人的身份,依照一定的程序,裁决平等主体之间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争议的行政行为,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损害赔偿裁决、对权属纠纷的处理决定等。行政裁决尽管是行政主体(包括一般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机构)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却以裁决对象上的民事性与其它具体行政行为相区别。且又正因为行政裁决是具体行政行为,故又以裁决范围上的授权性和处理结果的非终局性与民事司法行为相区别。行政裁决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人民法院在对由于行政裁决引起的行政案件进行审理时需采取与审理其他行政案件相…  相似文献   

14.
"以审判为中心"的政法政策同样适用于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它要求法院发挥自身司法能力和司法制度能力,有效地介入涉法行政争议之中,并藉此保护法益。在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是法律监督上的国家权力结构关系。法院优位于行政机关,法院作为独立裁判者指挥诉讼管理关系和裁判过程。以审判为中心的行政诉讼制度构造,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法院司法能力在解决行政争议上的优位角色,应完整地发挥行政诉讼法的制度能力,即发挥立法、司法解释、司法组织及指导性案例的制度功能。行政诉讼司法准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诉讼管辖、庭审制度等,是否体现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改革方向,主要看其是否有利于行政争议的实质解决和法益有效保护。"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政策和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为中心的行政诉讼制度,影响了法院的诉讼角色和功能。回归司法权和诉讼制度本质,宜在行政争议、行政行为和法益之间构造出一致性的诉讼结构关系;宜从组织和体制改革转向程序改革,发挥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在塑造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傅郁林 《当代法学》2013,(2):105-115
民事纠纷解决分为诉讼与诉外或司法与非司法两大途径。所谓"司法最终救济原则"是指司法对于事项都保留"最终"救济权,但司法救济的具体方式既包括通过起诉启动的"司法初审救济",也包括经由诉外途径解决后再通过不同法定渠道进入司法程序的"司法事后救济"。"可诉性"要件包括积极要件与消极要件,前者是根据诉讼客体自身特征确定的获得任何方式的民事司法救济均须满足的前提条件;消极要件是根据种种政策性考量而对司法初审管辖权即起诉权设置的一些限制性条件。诉外途径的事后司法救济应与具体纠纷类型及其诉外途径的自愿性与强制性等不同特征相匹配,确定不同层次的司法审查标准和程序,与初审司法救济一并构成多类型、多层次的民事司法救济体系,并与基层亲民性司法与中高级法院专业性司法的司法职能分层目标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以审判方式解决民事诉讼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本来是司法机关的职权,可是行政管理机关对民事的和行政的纠纷事件所作的裁判性活动,在其行政行为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一种准司法(或半司法)行为。这种准司法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行政机关关于行政争议的复议复审制所谓行政争议,就是当事人认为主管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决定违法,以致损害了他的权利或利益,请求国家予以补救的纠纷事  相似文献   

17.
李晓昕 《法制与社会》2014,(15):114-115
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证明了我国长期依靠行政管理保护环境的方式是失败的。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为司法保护环境敞开了大门。但因其缺乏配套制度的支撑,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要真正进入司法程序,还需要解决适格的原告、司法成本的承担、环境污染的司法鉴定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民事诉讼中行政附属问题之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菲 《行政与法》2009,(3):79-83
行政附属问题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虽然某个行政行为不是诉讼的主要标的.但是它决定判决的内容,民事判决的作出依赖于该行政行为争议的解决.然而,作为私法关系构成要件的该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力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见解,目前大致有完全承认、先行后民、直接审查等处理方式.要避免这种混乱,则应该区分行政行为的私法效果,即对形成私法关系的行政行为,民事审判应受其效力的约束,待行政争议解决后再行恢复民事诉讼;对确认私法关系的行政行为,民事审判自可不受其约束,而直接对争议的法律关系进行审查,作出民事判决.  相似文献   

19.
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是著作权保护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我国的著作权行政保护制度主要由著作权登记制度、著作权行政检查制度、著作权行政处罚制度和著作权纠纷调解制度组成。在强调著作权行政保护的同时,我国又通过司法程序为著作权人提供民事、行政及刑事诉讼程序的保护。二者共同构成我国著作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相比之下,著作权行政保护制度积极、主动,有相对较高的效率,但也可能受到政府腐败等行为的影响,而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司法保护虽然效率相对较低,但却能提供较为权威和公正的保护。因此,在未来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努力中,应在充分发挥行政保护的功能的同时,进一步规范著作权行政保护的制度与程序,强化对著作权的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20.
论选择性争议解决方法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文 《法学杂志》2005,26(5):99-101
现代意义上的选择性争议解决方法(ADR)是指司法诉讼和仲裁以外的解决争议方法的总称。ADR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适用于仲裁程序和司法程序之中。ADR在单独适用的情况下,争议解决结果不具有法律上的最终强制执行力。而当ADR适用于仲裁程序和司法诉讼程序的情况下而取得的争议解决结果,则具有法院判决与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