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青年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看择偶压力◎择偶、组家过程中的住房压力◎婚姻内外的压力◎缓解压力的对策青年人面临的压力,因为他们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不同而有差异:还在读书的青年必然面临升学的压力;从学生时代走向社会的青年,面临的是工作和就业的压力;参加工作的青年则面临的是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关注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对提升青年生育意愿、改善我国人口结构、推动人口长期均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武汉市中心城区青年父母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在总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类型上,青年父亲更担心子女教育环境,亲子互动有压力;青年母亲生活调适不足,人际互动有压力.婚姻满意度是影响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首要因素,家庭经济负担是青年父母养育的重要桎梏,子女数量是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潜在诱因.为重构青年养育的生态圈,本文从微观个体、中观家庭、宏观社会三方面提出缓解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对策:第一,青年父亲加强育儿参与,青年母亲注重自我调适;第二,青年父母用心经营婚姻与家庭,加强亲职学习并做好生养规划;第三,政府适度分担养育成本,打造"生育友好""性别友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的婚姻成本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青年婚姻成本畸高,城乡差异显著,男性是婚姻成本的主要承担方,且婚姻成本有激增趋势。通过对婚姻成本畸高的原因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冉启玉 《前沿》2010,(20):81-84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相互享有受扶养的权利并承担此义务。婚姻关系一旦终止,理应尽快了断此种权利义务关系。在现代,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法定条件下原配偶仍然承担支付扶养费的义务。国内外有关离婚后扶养请求权基础的相关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离婚扶养费请求权产生的根据,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离婚后扶养费请求权应以离婚夫妻之间公平分担因婚姻产生的经济上的不利后果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晚婚化是转型期我国青年婚姻问题最明显的体现。而基于对豫南南部W村的调研却发现,当地男青年多数在20岁(虚岁)之前就已结婚生子。探究其成因机制得知:农村婚姻市场上适婚女性资源匮乏,催生了男青年及其父母对能否顺利成婚的焦虑和担忧,通过提早婚姻进入的时间,男青年可纵向延伸其在婚姻市场上的择偶时间,提高婚配成功的机率和可能,避免"打光棍"的风险;受近年来农村婚姻市场上彩礼"一年一个价"的驱使,男青年通过早婚,可减轻每年上涨的"附加"彩礼对其家庭的盘剥和压榨。在此基础上,文章得出婚姻挤压促使农村男青年早婚上演的相关结论。最后,文章指出早婚对青年人正常的学校教育、代际关系以及婚姻稳定等所造成的一系列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婚姻支付实践变迁看农村家庭代际关系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田野工作所获得的材料和体验基础上,认为南村婚姻支付实践正经历从婚姻偿付到婚姻资助的变迁过程,婚姻支付流向由婚姻偿付时期的从婆家流向娘家,变更为婚姻资助时期从婆家娘家共同流向新婚夫妇家庭,呈现出子辈权利意识兴起与父权衰落的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农村社会经历着从家庭本位到个体本位的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7.
青年的婚姻问题不仅影响青年自身及家庭,也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当今适婚人群的主体,当代青年的婚姻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北京青年为调查对象,试图探究新世纪以来青年婚姻变迁状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角色分配对当代青年婚姻的影响最大;父母对青年的择偶决定有重要影响;性成为调节当代青年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仍有重要影响;出现"试婚""闪婚""裸婚"等婚姻时尚;夫妻之间良好的互动方式对直接提升婚姻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效果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婚姻质量应明确角色分配并共同履行婚姻的责任和义务;理性看待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影响;重视性生活并对性保持理性的态度;树立合理的婚姻观;加强伴侣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对农村养老秩序的研究主要是在代际关系失衡与男性父母在"婚姻要价"中受挤压的框架内展开的。中国农村存在显著的地方性差异,不同地区农村的养老秩序也存在差异。本文以北京市W村的家庭关系为例,分析高积累家计模式对代际关系、婚姻圈以及家庭养老产生的影响。本文基于W村的驻村调研发现:多数家庭实现全员就业,形成高积累的家计模式;在高积累的家计模式下,子代在"婚姻圈"中处于优势地位,父代也可以实现"低龄自养";高龄老人依靠相对较高的农村养老金与经济积累实现经济自养,并通过多子间的轮养得到生活照料。在W村,代际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弱,代际关系紧密而无压力。本文为农村代际关系、青年婚嫁逻辑与养老秩序的研究提供新的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9.
端正婚恋动机、理性选择婚姻方式、回归婚姻的本质是裸婚的应然之义。裸婚作为当代青年的婚姻新形态,是社会现实与青年主体能力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家庭、学校以及青年自身,应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裸婚现象,优化青年的婚姻质量与生活品质,促进青年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诗慧 《青年探索》2020,(3):91-100
本文基于面子文化的视角,通过在豫南F村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农村男方婚姻高支付的原因。研究发现农村男方婚姻高支付与地域性面子文化变化有关。婚俗中体现的面子文化包含规范性面子、人情面子以及炫耀性面子三种内涵。传统上,村民受规范性面子和人情面子影响较大,导致婚俗繁琐复杂,礼节性支付较多。随着经济发展,规范性面子约束机制下降,人情面子工具性增强,炫耀性面子影响增大。这使得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村民受经济驱动,出现婚姻支付"越轨"行为,提高了婚姻支付的内在标准。普通村民受面子文化驱动,被迫提高婚姻支付标准,使得农村婚姻支付普遍性走高。  相似文献   

11.
以市场化下的社会变迁作为背景框架来对既有的青年农民工婚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特别是对青年农民工婚姻研究中的性问题、婚姻状态与婚姻行为、"闪婚"现象等相关主题进行系统清理和检视,以展现其婚恋观念、婚恋行为、婚恋模式的变迁逻辑和历程,结果发现:青年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变迁历程并非从传统向现代的线性进化过程,而是呈现出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复式结构。为此对既有研究中尚可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和研究主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婚姻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法律关系。在婚姻登记处工作中,却经常能够看到有些夫妻并不懂得与婚姻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2016年7月,张某与王某夫妇前往湖南临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协议离婚。二人2002年5月登记结婚,2004年10月生育一子。工作人员在审查二人提交的离婚协议时,发现他们的协议不合法,即离婚后张某与未成年的儿子断绝父子关系;儿子由王某独自抚养、监护并承担抚养费和教育费,张某无探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当代未婚青年同性恋者婚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贵州省447位未婚青年同性恋者开展了调查,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青年同性恋者异性婚姻意愿强烈,男性高于女性,城镇低于农村;69.1%的同性恋者将同性婚姻作为理想的婚姻形式;29.3%的同性恋者有形婚意愿,但独生子女同性恋者强于非独生子女同性恋者,单亲家庭的同性恋者弱于非单亲家庭的同性恋者;53.2%的同性恋者表示婚后会生育小孩,大部分同性恋者对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持悲观态度。异性恋文化中心主义与传统生育观念、父母婚育观、同辈群体婚育行为以及国家政策和其他因素影响着青年同性恋者的婚育意愿。  相似文献   

14.
婚姻道德观是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婚姻世界的反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变迁的关键时期,社会规则、习俗、结构、制度、文化等方面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青年婚姻道德观在传统婚姻道德观基础上发生了很多变化,展现了诸多不同于以往婚姻道德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婚姻挤压效应已经在中国城镇社会显现,适龄青年婚姻挤压承受状况已经成为该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3)》城镇1636个青年样本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统计模型,从人口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对青年婚姻挤压承受的现实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男性、低龄青年、省会及直辖市青年、高学历者、无资产者和领导干部是城镇青年婚姻挤压的真正承受主体。  相似文献   

16.
梁修杰 《前沿》2012,(11):132-133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手段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表现模式,低碳经济在目前中国社会所肇始的引领作用主要是一种经济理念的方向性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低碳经济价值中的节约思想对当代青年攀比观念、功利主义消费观念、符号消费观念等的影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的浪费现象进行了梳理。本文只在个别地方对优化当代青年消费观念的方法论诉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22)
<正>单身人士真的能够像产品一样通过估值的高低去相亲角或婚恋市场匹配相对应估值的另一半吗?通过前期筛选就真的能规避掉未来婚姻中潜在的隐患吗?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8.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高离婚率不仅会使“80后”群体对婚姻产生恐惧,同时“80后”离婚率趋高也严重地影响着家庭婚姻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80后”婚姻观的变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下婚姻挤压状况严重、自我意识增强和家业分离、婚姻替代资源增多、父母对婚姻的干预以及离婚成本降低和程序简易化等多个因素影响着“80后”青年的婚姻生活和婚姻质量,是“80后”群体出现“闪婚”、“闪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未婚怀孕现象在中国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未婚同居的兴起,未婚怀孕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同居伴侣中。本文通过分析来自35位有未婚怀孕经历(自己或伴侣)和30位正面临未婚怀孕风险的两类流动青年男女同居者的深度访谈材料,探讨了流动青年的同居怀孕意愿,以及导致或阻止他们在同居关系中怀孕的因素。研究发现,同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流动青年女性意外怀孕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往往是由于避孕时的疏忽大意和依赖有效程度较低的避孕方式所致,很少是因为缺乏避孕意识和知识。研究还发现,同居怀孕情况的增多部分取决于计划内怀孕的增多,同居关系特征、家庭期待和生育的年龄规范压力是影响怀孕意愿的关键因素,怀孕成为结婚准备过程中的一步,有时甚至是结婚前必要的一步。总之,在流动青年群体中,一种关于同居、怀孕和婚姻的联合决策模式正在形成,尽管这打破了组建家庭的传统顺序,但由婚姻来组织生育行为的社会规范并未被动摇。  相似文献   

20.
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三高”青年女性所面临的婚姻问题是当前我国出现的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三高”青年女性的婚姻问题主要表现为婚前的择偶难和婚姻不稳定两个方面。导致“三高”青年女性婚姻问题的原因一方面与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