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三卷《江泽民文选》生动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从其内容顺序来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孕育、“三个代表”要求的逐步形成、“三个代表”要求的明确提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开拓青年工作理论的新境界 ,是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任务。首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青年工作理论指导思想的新境界。其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指引青年工作理论建立起科学体系的新境界。最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指引青年工作理论开创方法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十六大提出要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3,(8):1-1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进一步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阐明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阐明了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5.
程胜军 《公安教育》2003,(9):4-5,10
6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阐述了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进一步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阐明了…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是我们党和军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和体现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国新时期军事工作的要求。在部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加强部队质量建设作为实现我军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方针。近年来,我部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作全局,下大力气抓好部队基层工作,带动了部队的质量建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基层官兵的头脑在基层,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官兵的头脑。2000年,我们及时在部队基层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强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一战线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自身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就要以“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的“5·31”讲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三个代表”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学习贯彻“5·31”重要讲话精神 ,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教学活动 ,研究、回答、解决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思想问题 ,提高马列主义理论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李雅兴 《前沿》2005,16(7):15-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活力,主要是指它既继承、发展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活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唯物辩证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方法;第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活力的源泉;第三,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第四,开放性品格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机制,将使它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卓越的理论创造性,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举起的一面崭新的马克思主义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又一光辉典范。因此,在当代中国,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就是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13.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田麦久1940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1982年获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体育博士.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训练学会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受聘于清华大学等21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6.
从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看,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高校课程体系具有必然性。我国高等教育原有的“层级构造模型”课程体系形成于20世纪中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虽然经历了8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素质教育”取向的课程改革,但仍没有突破原有的框架。要使我国高等教育真正从专业教育模式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就必须重新改造高校课程体系,构建全新的“板块构造模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入影响与渗透,社区正日益成为每一位市民生活的重要空间,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同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联。在许多居民生活小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样的标语牌随处可见,反映出人们已开始意识到社区居民同社区之间的双向依存关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游离于社区建设之外,缺乏对社区的亲近感与责任感;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存在某种偏见,激发不起工作热情;而有些确实愿意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居民,却又不知从何着手。上述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