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体育成人教育的改革及发展 ,提出了要树立大学素质教育、创造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更新教学内容 ,加快课程建设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等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从灌输型到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思想政治教育型态转变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根据,从灌输型到情感型转向就是对这种现实诉求的理论理解。伴随这一历史嬗变,其价值偏向一方面表现为构成灌输型与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各要素涵量及位序发生变动;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序列发生位移即由"以社会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通过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法培育、目标培育等基本路径,可以有效实现这一转向以适应其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职业变换的频率在逐渐增大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由过去的单一性、单向型向复合性、综合型人才转变。面对这种形势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跨世纪人才的主要阵地 ,应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 ,特别是工科类院校 ,不但应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而且应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人才与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特征;智能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特征;高新知识与科学技术运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特征;开放性与全球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交换与消费特征;不断探索、持续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运转特征。在这种时代,社会需要大批具有超前思维、放射思维、综合思维与变通思维和高新知识与技术的人才。由此,必须加大投入,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作好人才培养。教育部门要改革教材与教育体制,为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新科学技术人才作好准备;教师要加速更新知识与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要求;企事业单位要转变只用人,不培养人的旧观念,把求才、用才与培养人才作为本单位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与更新单位职工的科学、技术与社会适应能力;家庭不仅要用新知识、新思想去培育下一代,而且要特别重视成年人的再教育,加快知识技能更新,以适应知识社会对人力资源与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作者指出,知识经济时代把静止的人才角色,变化为一种流动的人才角色。人才队伍从一滩绿水,变成了后浪推前浪的滚滚洪流。不持续学习、探索既不能成才,成了才也会很快被发展着的高新知识、技术淘汰。  相似文献   

5.
梁德平 《理论月刊》2003,(2):123-125
知识经济改变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乃至于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经营方式、决策方式等,赋予了高职教育新的内涵和外延,使高职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知识经济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必须在更新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主要应从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新理念;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最佳教法;改革考试方式,构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评估机制三个方面综合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公安教育通过资源的整合,办学模式的改革,办学目标的重新定位,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更新,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等,正在逐步探索构建适应社会政  相似文献   

8.
推进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转变,从以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必须深刻把握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正确处理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及广大群众对服务的需求领域更加广泛,必将渗透到各个方面,对政府的服务提出更高更新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适应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职能由以管制为主转向以公共服务为重心。服务型政府较之以往的管制型政府,其机构组成和人员需求都有所变化,这也就意味着服务型政府的人才选拔模式和途径随之改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其与以往不同的人才需求由于我国政府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沿用公务员考试这一人才选拔制度,模式的单一型将对选拔服务型的人才形成一定限制。所以本文就从现行的人才选拔制度的问题入手,探究了我国应该如何建立适合自身国情的人才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创新教育、实践教育、教学更新、全面教育四个方面,探讨了在高校如何采用素质教育的方法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多层次、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的“人才强国”思想高屋建瓴、独领风骚。人才是国家强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教育创新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 ;德才兼备是选拔人才的根本标准 ;不拘一格、用人所长、任人唯贤是使用人才的正确路线 ;尊重知识、拴心留人、好的机制是人才成长与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认真学习这些重要思想 ,对于我国人才强国科学理论的发展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从宏观上看,最基本的挑战在于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单一及缺漏,直接影响学生司法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学法学的研究成果拓展了法学思维范式及研究方法,也为法学教育方式的更新提供指导意义。社会调查在提高学生法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可在法学教育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一君 《前沿》2007,(5):68-69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是当前高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之一,本文通过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途径的分析,提出高校要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就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并加强教学的社会实践,以及建设具有复合型知识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4.
浅议高校创新教育的要求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 《理论月刊》2010,(4):180-182
我国现行教育模式,有它成功的一面,又有它明显的缺陷,这就是过于呆板,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造性;因而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以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黔平 《传承》2014,(10):99-101
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当前大学教育中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面临着重大挑战,对教育模式、理论表达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但一些高校教育模式和理论宣传教条、僵化、空洞,还停留在"说教"这种传统模式,宣传教育内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造成了理论远离具体实践,与社会现实和市场经济脱节。  相似文献   

16.
对创业型经济的产生动因、基本特征、推进机制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云祥  卫家稳 《前沿》2006,(12):56-62
创业型经济的诞生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而且改变了经济增长的逻辑和更新了社会发展推进机制,因而,创业型经济的诞生被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史上所发生的最重要、最有希望的事件。当前,我们正在全面进行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以创业型经济的打造推进经济的发展及社会事业的进步。基于此,本文对创业型经济的产生动因、基本特征、推进机制作出探讨,在于以此推进我们对创业型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湘潭大学中文系进一步开拓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探索在校学生培养教育的新方法,重理论,重基础,重应用,大胆更新专业,多渠道、多形式、多规格培养人才,赢得社会好评。 多渠道、多方式地造就思想文化战线的高级人才,是湘大中文系的光荣传统。建系18年来,该系为全省各级机关和地方的行政、文化、宣传、新闻、出版部门输送了大批人才。在新形势下如何造就一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  相似文献   

18.
翟淑英 《前沿》2006,(6):72-73
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权威观。以个人素养为基础的魅力型权威的确立不仅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引导者、服务者、研究者,这样才能构建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孙桂华 《前沿》2011,(2):121-124,142
孙晓楼的《法律教育》一书,是我国第一本法学教育专著。他以社会法学为理论基础,学以致用为指向,认为法律人才是具备法律学问、社会常识和法律道德,具有全方位工作能力的法律工作者。法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教授,爱惜教授也就是爱惜学生。以他的法律人才观反思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仍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新文 《公安教育》2002,(12):20-22
人类已进入21世纪,新世纪、新的形势赋予高等教育新的使命。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高等教育只有解决好全面适应和全面提高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培养出2l世纪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两个全面”要求我们应当把高教改革放到社会和科技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进行,深入研究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要求,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体系,深化体制改革。近年来,吉林公安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