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涂爱荣 《学理论》2011,(34):244-24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有机地整合了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创新理论框架。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针对性、实效性,必须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之"三进",包括"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个一以贯之的环节。本文从笔者本学期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出发,阐述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三进"的提出,揭示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三进"的原因,探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三进"的基本路径,希望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宗旭 《学理论》2010,(2):131-13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基础。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形式——多媒体教学,开展了《基础》课教互动教学实践的探索,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强了"主渠道"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是指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对象相联系的,以促进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表现为与教育对象身心特点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机统一的方法和原则。与时俱进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针对性的突出特点。要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应着重在深入了解学生和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喻兰 《学理论》2012,(15):240-241
案例教学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效性进一步提高,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解决了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假、大、空"的局面,集中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重效果。案例教学虽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它却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此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3)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知青博物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正是记录了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凝结了内涵丰富的知青精神。影响教育学生,推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构建依托知青博物馆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天桥  高艳琼 《学理论》2010,(26):317-318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的主导理念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帮助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围绕尊重人的属性;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等三个方面,就"基础"课教学如何做到育人为本进行论述,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深入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改革,科学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升华教材内容,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助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宗旭 《学理论》2011,(5):211-213
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开展了对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研究,首先就教学方法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开展了《基础》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赵晶  沃金雁  王艳辉 《学理论》2013,(9):222-22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教学实施的关键性环节。要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必须提高对其转换的认识,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要在提高课堂讲授水平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1.
董睿 《学理论》2012,(22):160-161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上好"基础"课,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基础"课成为军校学员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从如何培养学员学习兴趣入手,在提高学员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构建军校学员理想人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了3次"严打"运动,社会上对"严打"方式和效果都有不同看法.文章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国家根据社会治安情况,在一个时期对犯罪采取严厉的打击方针是有理论和实践根据的.但是,"严打"必须是一贯性的方针,而不能是临时性的措施;应当在法治范围内进行,而不应该冲破法律的限制;同时,对刑罚的功能也应当有个客观正确的评价,国家不能过分依赖刑罚治理社会.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进行教学管理和改革的主要依据。新形势下,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以构建学生科学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基础,不断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广东省行业协会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行业协会存在问题的原因,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分析建立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关系、完善行业协会的法制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健全内部治理机制、设立行业协会评估制度等问题,提出了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尽管没有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概念,但事实上遵循客观规律对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进行过重要的理论探索。基于腐败是行为人私利之心放纵扭曲的主观因素与权力运行规范失效的客观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刘少奇认为反腐败应着眼于对人的思想改造和对权力外在制约的协调统一。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但书"司法适用的现状暴露出令人担忧的问题,归结起来,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但书"司法适用少,作为支撑无罪司法判决的法律依据引用得更少;二是"但书"司法适用不统一、不协调。目前,论证和阐明"但书"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当务之急。从必要性角度分析,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完善需要出罪机制的建立,它是刑事诉讼法适用的内在需要和实体前提。从可行性角度分析,它是刑法总则统率、指导分则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法律规范基本构造发挥效用、保持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具有司法解释的合法性保障和认可依据。据此,可从程序和实体两个维度构建"但书"的司法适用路径,使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极具特殊性与复杂性,不宜仅用单一视角进行学理与特征阐释,在方法论上应该诉诸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经典现代化和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在总体性方法论的视域下,这种新型现代化道路与现代文明的特殊性应该予以整体性、系统性观照。在论述、补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代化”释义的基础上,鲜明提出“总体性”方法论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容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叶敏 《公共管理学报》2012,(2):33-41,123
市管县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我国经济增长逻辑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市管县体制在改革开放以前已经发端,市管县体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城市发展工业和解决城市生活服务;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期,国家为了获得更加快速的经济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并形成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战略,在此背景下,能够满足这种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战略要求的市管县体制重新得以复兴并得到全国推广;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级,中国城市化战略也由此越来越明显地趋向于县域城市化和发展大城市群。在这种新的增长驱动逻辑之下,国家又寻求多种方式超越市管县体制,其具体方式包括"强县扩权"改革、"省直管县"改革、省域内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跨区域治理框架的构造。市管县体制的历史变迁本质上反映了国家在不同时期增长驱动逻辑下主动权变地革新政府管理制度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治理效果。未来中国政府层级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应该朝一种包含各种体制内容的、充分反映地区差异性的政府层级管理体系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9.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was only the latest demand that public organizations promote efficiency by adopting business methods. There again followed reactions from those arguing that other values, such as equity,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cy, are as important as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an economic rather than business perspective on efficiency may usefully contribute to the scholarly conversation. It also suggests that it is "efficient" to identify the public values in play within any given situation.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三农"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这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因此,没有一个宏大的战略眼光,没有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是无法驾驭这件事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