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国情发生新变化的具体体现。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既可加深对社会结构新变化的认识,又能有利于新阶层的健康发展,也是对党的统一战线的丰富和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阶层出现了新的变化与新的特点,对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提出了严峻挑战.针对社会阶层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必须正确处理社会阶层分化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关系,着力从思想引导、组织调适、利益整合、体制改革等方面驾驭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切实抓好党的纯洁性建设,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引致的社会转型中,伴随社会结构的跃迁,我国新的社会阶层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其作用也愈加重要。以社会嵌入理论来观照,社会治理体系作为新型社会结构和关系的集群,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吸纳了包括新社会阶层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嵌入其中。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形态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分化和重组,社会阶层结构更加多元和复杂,新的阶层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意志,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为公域之治模式的转换。解读该社会现象和问题,建立与完善相关制度十分重要。文章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分析向公共治理模式变化的原因,概述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产生的新的阶层的意志表达和利益实现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方面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和对立。本文结合具体实践,通过分析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困境,提出扩大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传统的社会结构逐步被打破,出现新的社会阶层。以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成长为经,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纬,分析新的社会阶层政治意识的觉醒和成长,提出促进其政治成长的若干对策洼思考,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使我国社会人民内部的阶层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期社会分层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社会阶层分化的背景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善于捕捉历史机遇,不断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向新的历史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对集中的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情况。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对集中的非政府组织的界定及其发展现状。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对集中的非政府组织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对集中的非政府组织统战工作是新时期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搞好社会建设的需要。要积极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对集中的非政府组织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是客观的必然性,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新社会阶层既是改革开放的主要受益群体,又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主要推动力。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重视和关心下,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领导,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社会阶层的关系,以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新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社会和谐首先表现为社会要素关系即社会阶层等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为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成长、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条件和机遇,为他们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正处于上升时期,针对这种阶层分化趋势,我们必须对社会阶层的分化有清醒的认识,在实践中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从总体上看,虽然其数量与工农比较处于少数.约占全体社会人口的1/5左右,但对于近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数是很庞大的.特别是他们有知识.有财产、社会影响大.是一支有特殊利益和要求的社会力量。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论多元化的社会利益集团对国家权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道晖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23(2):137-144,F0003
在当今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态势下,利益群体已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各种利益集团以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权力同其他利益集团竞争,特别是对政府立法和决策施加强大的影响力,支配力,利益集团的社会权力同国家权力互动,是现代国家与社会新的权力结构重要特征,本文对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集团、中国的利益集团(一般社会组织、新型的社会阶层、特殊利益集团、权贵资产者集团以及黑社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般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经济增长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就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就需要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和谐社会建设分析模型,并依此指导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也出现了变革,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研究我国当代新的社会阶层形成的原因,对于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变革,认识新的社会阶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社会治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路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占有较多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动员能力,与公益事业所需的物质基础和主观条件相匹配。基于济南市的实证调研,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公益事业可行的实践路径,即发挥不同群体的杠杆作用,实现不同平台机制的聚合功能。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新的社会阶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地位迅速提高,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将更多,经济社会发展对其的社会角色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价值选择和理想目标,同时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新阶层作为特殊的社会阶层,其政治参与呈现功利性较强,水平低,参与渠道狭窄等特点。社会新阶层合理有序的政治参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艾。  相似文献   

18.
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及其概念和范围的逐渐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及社会结构的变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的生存现状和存在问题,及时把握新的社会阶层的组织化发展趋势,是新时代加强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有效解决新的社会阶层的原子化问题,需要积极培育社会组织,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组织化,通过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推动组织化发展,以更好地发挥这一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的社会阶层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阶层地位和社会态度是以往经验研究一直关注的焦点,但对二者的关系缺乏深入的相关分析和因果解释。本研究根据社会阶级心理学理论和国内外经验研究得出的观点,采用经验调查数据,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客观阶层地位和主观阶层地位都对社会态度产生重要影响,但主观阶层地位对于社会态度的解释力比客观阶层地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政治引导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新世纪新阶段,政治引导的内涵是引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引导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夯实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基础的客观要求,是新阶段统战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新阶层人士政治引导缺乏理性认识;缺乏实效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归口管理欠缺;缺乏政治引导的有效载体、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