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通过其具有浓郁的现代主义色彩的成功之作《印度之行》,杂而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探索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力图以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为切入点,对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加以透析,揭示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真诚联结的强烈渴望,以及超自然力量主宰下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无奈的隔阂与分离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石茹 《创造》2002,(4):29-30
民族文化资源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从思想、道德、观念到舞蹈、音乐、戏曲包含了各个民族的发展史,倾注了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心血和智慧。在云南新世纪的发展中,“民族文化大省”的理念和既定战略,使民族文化资源陡然从过去比较单纯的文化概念升级到了涵盖文化、经济的开阔层面,也具了战略价值。但是,在“民族文化热”中,还有没有某种值得忧虑的近视呢?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文物之众,历史书籍之多、历史传统之厚、民族风情之浓,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云南是具有26个民族的多民族省份,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陈加琳 《长白学刊》2009,(3):153-155
民族心理素质是民族文化的潜在形式,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素质的具体形态,它们是以不同的形态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和谐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向,和谐文化中所蕴含的和合思维是处理矛盾时的一种态度、方法,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处事之道,通过和谐文化这条纽带使民族心理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民族心理素质通过内在的意识形态领域发挥其影响,表现为预警、整合、调控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云山 《传承》2012,(19):64-6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刨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腱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有关部门专门召开全同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制订下发《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出台了许多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和文化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些年,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广大作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5.
宋生贵 《前沿》2009,(2):77-82
只要有地域的差异,有民族的差异,就会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目标的普遍性,并不矛盾。人类之所以千百年来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并且总是代有新质,生生不息,其生命之源正是由于地域的、民族的、时代的差异性与人类追求的“普遍性”的有序并存。我们从这样的角度看待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民族艺术的前景与使命,以及多元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则可以说,问题的主要方面可能并不是危机的有无,而是如何去进行积极而合规律的调适,从根本上激活其生命机制。  相似文献   

6.
孝文化与孝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上文 《求索》2007,(11):47-49
孝文化由于历史的积淀,逐步形成华夏独特的意识形态,并明显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性、民间性、民俗性特点,同时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孝文化物质资源。我们要以科学态度去认识孝文化,取孝文化之精华,去孝文化之糟粕,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使孝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发扬光大,进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的决定,从云南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跨世纪的发展战略任务。这一目标的提出,这一任务的部署对进一步发展我省的民族文化,繁荣我省的民族文化事业,进而推动我省的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的建设,促进云南的全面发展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有着广阔的外延和深刻的内涵,专家学者对其定义甚多,但我觉得“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这样的提法似乎更贴切一点。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每个民族以其独特的生产、生…  相似文献   

8.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睿 《长江论坛》2002,(6):57-59
全球化浪潮正以波涛汹涌之势迅猛发展,对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全球化进程的主线是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扩大和频繁,必然带来国际间政治、文化的交往,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趋势。文化全球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是文化的国际化、世界化、多样化,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激荡、融合的过程。它包括:第一,在平等交流条件下不同文化传统之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不同的文化视阈内,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不同,各自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义等存在很大的差别,跨文化中的文化冲突就不可避免。思维方式与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它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不同的思维方式将造就不同的民族文化。当然。在理解文本时,"前见"的介入,也会使文化融合中的文化误读成为可能。为了避免跨文化交流中异质文化的冲撞,确保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应该强化文化移情和注重文本翻译的适当形式,这是跨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 地域性最广阔、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形态。其作者和欣赏者 是亿万劳动群众。作为群体艺术,它是中华古文明的积淀,具有极 为丰富的哲学、美学、人类文化学、历史学等中华民族文化的综合 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云南民族乐舞文化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舞”是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体,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云南民族乐舞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浓郁,有着很高的旅游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如生 物的多样性,不用说不同民族的风 情千姿百态,就是同一民族中不同 支系,甚或不同地区的同一支系的 习俗也会异彩纷呈。在傣族中 有这么一支......  相似文献   

13.
木崇根 《创造》2011,(11):72-73
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以纳西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是自治县的最具特色的根,是全县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纳西人秉承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具体体现为:一是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二是善于学习借鉴,在各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中,融他民族之所长为纳西族之所优,始终保持了纳西民族的鲜明特点;三是重教兴学,留下来“天雨流芳”牌匾、“万卷楼”等崇文崇教的优良传统;四是善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五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保持了境内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怎样挖掘、抢救、传承、弘扬布依族文化,使其在创新中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实为迫在眉睫之大事!云南少数民族较多,要建成民族文化大省、强省,必须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加大资金投入。各民族研究会都是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全球化是历史进程的必然和发展趋势文化全球化是指各民族、地区文化跨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相互融合的现象。首先,文化全球化是人类文化多元需求的必然结果。各民族、地区人民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不同,可获得资源的多少不同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了解、接受和享受其他文化是人们共同的需求欲望。因此,各种不同特色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就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古代各民族和地区之间文化上的交往就很频繁,在文化和贸易往来中,文化甚至占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0,(4):87-8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目前21个少数民族有现行的本民族文字,包括27种文字,精通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人越来越多,民族语言文字也迅速与现代化、信息化接轨,正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展示各民族自身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7.
追求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灵与肉在内的“和谐四重奏”,是人类发展中重要的、并具有恒久性的课题。当然,人类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文化环境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并形成不同的文化特殊性。也就是说,只要有地域的差异,有民族的差异,就会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当然这差异更主要的是在于传承意脉与文化内涵方面;同样,只要是时代在变化,就会导致文化上的变化,文学艺术上的变化,而这变化引起的差异在本民族、本地域作历时性的比较即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文化具有可比性。在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上,必须反对"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种相对主义倾向。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被全球化所淘汰,才可能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貌立足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19.
马凤龙 《长白学刊》2009,(4):159-159
和谐社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们为之不懈追求的方向。那么,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中各民族的心理素质会发生什么变化?换言之,各民族要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才能与这美好的社会相匹配?笔者认为,和谐社会民族心理素质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和谐文化,在民族心理素质中只有具备和谐文化要素才能与和谐社会相匹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宋蜀华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发言指出:民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国是一个民族学研究的广阔领域。把民族学作为一级学科处理,下面有民族学原理,还有民族经济、少数民族文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史、少数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