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查是在立案之前对案件线索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过滤,以判断是否达到立案条件,并为正式侦查作准备的调查活动,它已成为刑事办案中不可或缺的前置程序。初查属于任意侦查的范畴,因此,“法无规定得行使,法有规定更得行使”;立案仅是强制侦查的启动要件,并非任意侦查的启动要件,因此初查可以先于立案而进行。在初查中,可以采取询问、同意搜查、同意扣押和调取证据材料等各种任意侦查措施,但不得采用可能强制性干预当事人重要权益的侦查手段,也不得在初查中采用行政调查手段。基于初查程序的合法性,初查中所获的证据,不论是实物证据,还是言词证据,均自始即具有证据能力,无须经过转化。  相似文献   

2.
初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初查是在立案之前对案件线索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过滤,以判断是否达到立案条件,并为正式侦查作准备的调查活动,它已成为刑事办案中不可或缺的前置程序.初查属于任意侦查的范畴,因此,"法无规定得行使,法有规定更得行使";立案仅是强制侦查的启动要件,并非任意侦查的启动要件,因此初查可以先于立案而进行.在初查中,可以采取询问、同意搜查、同意扣押和调取证据材料等各种任意侦查措施,但不得采用可能强制性干预当事人重要权益的侦查手段,也不得在初查中采用行政调查手段.基于初查程序的合法性,初查中所获的证据,不论是实物证据,还是言词证据,均自始即具有证据能力,无须经过转化.  相似文献   

3.
一、在初查上,实现从过去的只注重隐蔽身份秘密初查向隐藏身份秘密初查和隐蔽初查、侦查意图公开初查相结合转变。初查阶段,由于没有对被调查对象立案,一些带强制性的侦查手段都不能使用,被查对象无法控制,因而在初查中隐蔽意图,巧妙获取证据和侦查信息对能否成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只注重了对侦查人员隐蔽身份的秘密初查,这种隐蔽虽有一定的实用效果,但局限性很大,多数情况下往往难于适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法的不断出台与实施,反贪案件的传统侦查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同时社会对反腐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将侦查手段前移。本文结合反贪工作实践,提出在初查工作上做到"七字"方针,并就立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炜烽 《法制与经济》2008,(18):38-39,41
“初查”在刑事法中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立案前的审查”、“初步调查”或者“有限的侦查”。初查源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立案阶段必经程序,初查获取的材料具有证据效力。检察机关应当规范初查线索,规范初查方式,规范初查标准,规范初查考核,全面加强初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关于"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确立了"由证促供,证供互动",甚至是"由证到不供"的新型侦查模式,给整个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初查工作的作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进一步构建初查常态化、措施集成化、办案信息化、侦查一体化的办案工作格局,提升侦查一体化的办案水平,成为摆在我们工作面前的问题。本文先谈一谈如何进一步构建初查常态化的问题。完善机制,增强初查工作成效,构建初查工作的常态化成为反贪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初查没有出现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条文中,但是,在司法机关的办案实践中,初查得到了广泛应用。通常认为,初查是司法机关对案件线索的初步审查工作,是立案的前提条件,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初查在实践中出现合法性受质疑、初查材料的证据能力问题以及初查措施的强制性程度问题等,因此,对初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初查在刑事诉讼中的合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我国的侦查程序宜分为初查与正式侦查,初查发现有犯罪事实即进行立案登记,案件开启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9.
随着《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修改和正式实施,在新形势下,刑事诉讼法对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导致了办案工作重心的转移,使得初查工作在今后的职务犯罪侦查中扮演越来越重搞的角色。为了使初查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为立案侦查提供充足的证据准备,于法有据,需要职务犯罪初查制度化、法律化,有更加明确、完善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为收集证据,审查证据,揭露犯罪,查缉犯罪人以及追究刑事责任而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措施。初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控告,检举和自首材料进行审查和调查以决定是否立案的专门活动。由此可见,侦查与初查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相似文献   

11.
钟卫东 《法制与经济》2009,(22):102-103
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应当更新观念、转变思路。侦查重心由讯问为主向抓证据转变。侦查模式由人到证向由证到人转变。以证据确立事实,以证据认定犯罪。以有效的初查工作夯实决策和侦查运作的基础,实现由证到人侦查模式的转变的需要。侦查效率由按部就班向快侦快结转变。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应当更新观念、转变思路。侦查重心由讯问为主向抓证据转变。侦查模式由人到证向由证到人转变。以证据确立事实,以证据认定犯罪。以有效的初查工作夯实决策和侦查运作的基础,实现由证到人侦查模式的转变的需要。侦查效率由按部就班向快侦快结转变。  相似文献   

13.
浅谈“初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查"在刑事法中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立案前的审查"、"初步调查"或者"有限的侦查"。初查源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立案阶段必经程序,初查获取的材料具有证据效力。检察机关应当规范初查线索,规范初查方式,规范初查标准,规范初查考核,全面加强初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查中取证人证言范仲瑾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侦查活动进行了严格规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传唤时间严格限定在12小时以内,并且不得连续传唤,同时对监视居住的使用也作了严格的规定,从根本上杜绝了过去那种依靠连续传唤或者监视居住等措施,变相限制人身自由,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的侦查模式。这无疑给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解决12小时的传唤局限,就必须把功夫下在传唤之前,加大初查力度,在初查中获取相关的证据以制服犯罪嫌疑人。但是在初查中经常遇到一些关键的证人,由于种种原因,不仅不愿向检察机关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5.
贿赂犯罪初查是检察机关在贿赂犯罪侦查过程中的一种极为有效的侦查方法.贿赂犯罪初查在贿赂犯罪侦查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新刑诉法全方位地完善、修改了证据制度,并首次对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作出明确的规定,贿赂犯罪初查过程中收集证据的证据效力问题在实践与理论应用中仍存在诸多疑难问题,如何采取应对策略并处理好这些疑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职务犯罪初查工作的特点,针对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的工作中存在的犯罪案件取证来源渠道狭窄、信息不畅,初查制度缺乏法律依据,初查手段受到局限及初查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探讨了完善职务犯罪初查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刑诉法的出台,对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总体而言对反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给检察机关的反贪讯问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刑诉法背景下,现有的侦查讯问模式亟待改变,自侦部门必须将案件侦查重点向初查阶段前移,做好律师提前介入侦查阶段的应对工作,充分发挥技侦手段,坚持好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提高侦查讯问水平,做好证据固定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初查是我国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案件实践发展的产物,是检察机关受理贪污贿赂犯罪线索后,为了进一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存在和是否需要立案侦查而进行的初步调查活动。一些举报材料的真伪,能否立案基本都由初查来决定。初查既是对案件线索的筛选和过滤。也是对有价值的案件线索的深化和发展,既是立案的前提又是侦查工作乃至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初查的基本任务就是获取证据和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一、制订严格的标准化证据框架及取证标准职务犯罪案件初查侦查工作中的调查、取证工作往往是决定其案件查办质量的基础,取决于整个案件的成败及质量高低。  相似文献   

20.
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初查证据如何采用,在理论上存在争论,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初查证据的采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否作为立案的依据,二是能否作为法院审判的依据。作为立案依据包括对单一证据和综合证据的采信,前者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综合证据的判断原则,包括印证原则、不矛盾原则和心证原则。审判中对初查证据的采信原则,包括区别强制侦查与任意侦查的原则、紧急行为例外原则、人证不得已使用原则、证据要件审查原则和区别证明功用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