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云南旅游"二次创业"背景下,周城扎染、新华村银器、竹园村草竹编具有传统历史的三类手工艺,出现了复兴与变迁。一方面,旅游市场给当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前景,少数民族手工艺人以日常生产生活所积累的智慧,重拾娴熟的手工技艺,并融入新的活力,给手工艺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出现了以假乱真、滥竽充数的劣质手工艺品,这严重破坏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作者提出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变迁中传承,在变迁中发展,实现时代性与民族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天然植物染色,在贵州少数民族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项非物技艺中,传承着许多人类生存的技能。它包括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对不同染色植物、防染植物、媒染植物和培养剂作用植物的识别、提炼和应用等。贵州少数民族在传承先辈们植物染色技艺的同时,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所赐予的植物,创造并发展了运用不同的植物防染、媒染和培养剂进行染色的生态智慧。他们虽然不知道这些植物的化学成分,但却很好地、有效地应用了它们。这种耦合关系,不仅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依附,也体现了山地民族在生存背景较为恶劣的情况下,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这是人类在生存发展中能够遗传的必备的原始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白族银器手工艺是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这项手工艺的传承在其产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而易见的佳绩,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手工技艺类型、核心技艺体系以及丰富优良的产业形态。并通过技艺改良与现代化产业有机结合等创新方式不断调适自身,在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中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为地方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也为探索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与产业发展之路提供了典型可鉴  相似文献   

4.
工艺美术行业,又称特种手工艺,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传统民族行业,也是亟须扶植、保护、传承、发展的文化遗产。为了深入了解、认知特种手工艺的历史及现状,研究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良策,由民革崇文区  相似文献   

5.
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有赖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现代化裂变的进程中,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出现了种种困境。通过研究文化产业视角下的商业开发模式,地域形象视角下的文化传播开发模式,文化传承视角下的传统手工艺数字化开发模式,整体保护视角下的旅游"活态"开发模式,探讨通过现代产品设计的方法,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潘鲁生 《传承》2012,(15):70-71
手工艺是我国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民间手工艺自身的文化特点和生存现状使其保护传承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涉及国家文化安全、地域、团体权益和个体权益等方面的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影响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聋人的心智特性非常适合部分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加强聋人职业教育,使聋人职业教育与民间手工艺传承有机结合,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民间手工艺具有重要意义。聋人的心智特点、聋人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为聋人传承、创新民间手工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探讨聋人职业教育与民间手工艺传承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面临着衰退和变异的趋势。本文通过介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和经济价值,针对目前民间手工艺发展中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一些传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民族传统手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除具有自身特点外还吴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点.由于现代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化等原因,传统手工艺等民族文化的生存与传承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必须树立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意识,明确保护和开发的范围,加强立法保护与发展创新,采取生态博物馆式的保护,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贵州黔东南苗族服饰及其工艺的市场化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以该地区苗族传统服饰及其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市场化,并非只是最近才出现的现象,它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并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市场化方式。作者以台江县施洞市场和新庄的例子说明,传统服饰及其制作技艺比较早就已经对市场产生了依赖性,而且还出现了新庄这样的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染料的商品化生产。特别是新庄的例子,一方面显示,传统的技艺可以依赖市场获得光大;另一方面也显示,传统技艺过去所依存的市场是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的市场,那时的蓝靛消费是市场的大众化消费,是以大众所具有的手工染布技艺为基础的一种大众化消费。换句话说,当全社会的主导经济发生变化,某项大众消费减弱时,原本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某种技艺也就逐渐衰落成为仅有少数人掌握的技艺。在这一点上,当我们在倡导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贵州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使得当地的少数民族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制作工艺,刺绣就是其中一种。它具有独特的特点,挖掘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有效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对于打造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品牌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慧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112-114
本文在研究贵州传统民居环境自然生态特点的同时,关注传统民居在历史、文化、地理的综合作用下,分析传统民居的生态特点,挖掘传统民居中普遍而朴素的生态价值、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并为具有生态价值的新民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民族教育质量提升需着力于发展方式的转变。贵州民族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结构、技术、制度三条路径实施,以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民族教育质量为目的,完善民族教育体系结构;以"丰富民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民族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为中心",变革民族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民族教师的培养方式;以"‘双百工程’和‘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项目’"为重点,不断创新民族教育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由于受经济、传统观念、教育、供给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少数民族群众的现代休闲娱乐活动较缺乏。西部少数民族的节日游艺民俗,是西部传统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西部少数民族节日游艺民俗类型和特点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节日游艺民俗在发挥休闲功能和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立足于西部少数民族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特点,提出了积极保护和开发节日游艺民俗文化资源的构想,并探讨了应该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京派小说家以大量的篇幅描绘了乡村生活特有的风俗画,表现出浓郁的民俗色彩和素朴的民俗美。文学作品对独特的民俗色彩的展示,不仅是一种生活现象的展示,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本质的揭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到历史中,透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素有"文化千岛"美誉的贵州省,正面临着如何将民族民间文化之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历史难题。因此,通过全面分析民族民间文化的特殊性及现行法律对该类文化保护中存在问题,进而进行有关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法律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制度安排的理论探讨,争取为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整套法律保障体系的尽快建立建言献策,成为本文戮力而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民间歌谣与民俗往往同时存在,相互渗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贵州西江苗族民间歌谣亦涵盖了丰富的民俗事象,在此对苗族民间歌谣内蕴的民俗事象作一析理,以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苗族文化提供可参鉴资料。  相似文献   

19.
旅游工艺品开发与民族文化商品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廖杨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3):134-141
旅游工艺品是在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新产品,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本质内涵是民族文化商品化。文化、技术与民族生境,构成了旅游工艺品开发与民族文化商品化的内在关联。从人类学角度对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问题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对这种关系的变化做出自己的说明和体现出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侗歌是当代走向世界的传统民间音乐 ,这种传统文化焕发异彩 ,与现代文化并存的辉煌局面 ,并不仅仅在于它独特的艺术形式 ,侗歌丰富的精神文明内涵对侗族人民的滋养 ,才是这种文化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