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频率解释将概率与聚合联系起来,因此无法给单个事件指派概率值。为了容许客观单一概率的引入,波普尔发展了性向解释。性向解释把经验世界中的概率看作是事件的一种习性、趋向或性向,然而,波普尔的性向解释也没有解决为单个事件引入客观概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俐钧 《乡音》2011,(1):38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把汉字看做化石,说"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而这部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李土生著《土生说字》,洋洋800万字,可以说气吞万里地将7000个汉字即7000部"文化史"海纳其中。书的序言  相似文献   

3.
现代贝叶斯主义概率论把主体对事件或命题的信念解释为一个人的主观置信度,其主要目的是将信念变成可量度的或可操作的。通过对主观置信度的合理性与客观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共同体形成主体间性置信度需要的两个必要条件即共同的目标与流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沈明敏 《岭南学刊》2020,(3):109-114
当前对法律解释功能的研究呈现出一种标准不一的列举倾向,此种研究路径往往缺乏逻辑上的周延性。借鉴哲学上知识的获得需经历"发现"与"证立"两个阶段,我们可以把法律解释的功能在逻辑上划分为法律发现与法律证立。作为法律发现的法律解释主要解决的是事实与规范的获得,而作为法律证立的法律解释则主要是论证事实与规范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可能难以清晰地区分二者,但这并不构成对其所具有两种功能的证否。  相似文献   

5.
民法解释的特征及其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解释是法律解释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具备了法律解释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民法解释还有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静态特征包括解释对象的多样、对"合意"的尊重以及实质意义上的利益衡量;动态运作的特征包括文义解释的范围较广、体系解释内容多样、目的解释作用突出以及社会学解释的隐性适用等等。充分了解以上特征,有利于形成最优的民事裁判结果。  相似文献   

6.
何军民  石云里 《求索》2011,(9):251-253
在解释事物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和原因时,培根提出了名为“自然的解释”的科学解释学说。虽然他仍使用“形式”作为其科学解释的中心概念,但赋予这个术语全新的内涵,并引入了“隐性结构”和“隐性过程”两个概念作为关键性的基础环节,并围绕这些概念阐述了解释自然的方法和步骤。本文依据《新工具》剖析培根自然解释,结合《木林集》具体实验事例,分析培根的形式、隐性过程以及其它特点,以期有助于进一步准确理解培根科学解释学说。通过将近代早期科学解释革命的特征和培根科学解释的特点两相比较,反映出培根实际上是引导科学史上近代早期科学解释革命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墨非原理是一位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墨非发现的。这个原理是这样表述的:假定你把一片吐司掉在地毯上,这片吐司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涂有果酱的吐司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这个定律告诉这样一个道理,你不愿意见到的结局出现的频率总是比愿意见到的结局的频率高。仔细琢磨这个原理,把它用之于生活之中,可能有所受益。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质疑"黄宗羲定律"能否成立,笔者以此为由头,切入明清江南赋役负担、商品经济、市场消费等历史现场情景,试图解释"黄宗羲定律"受害最深与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局面之间的"悖论".同时,对全面、客观地评估明清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如何准确定位提出个人建议,呼吁展开必要的学术批评与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马克思价值规律及其建立的价值决定数学模型,解释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商品需求定律和“吉芬之谜”所反映的经济现象,从而对新古典经济学将商品需求定律作为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作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0.
庸官现象是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解释庸官现象的原因:其一是帕金森定律现象。它是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人  相似文献   

11.
哲学概念的解释是哲学教学和传播的基础环节,很重要。由于哲学概念的特性,哲学概念的解释相当困难。哲学概念的解释存在哪些难题?可以借鉴什么经验教训?又有哪些有效的解释方法?一、哲学概念解释在哲学教学和传播中的重要性哲学概念解释的重要性,首先是由它在在哲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哲学概念是哲学观点的构造单元,是哲学观点和理论体系的基础。哲学教学不可能避开哲学概念,必须把哲学概念解释明白了,才有可能讲清楚哲学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哲学概念不仅是哲学理论和哲学教学的基础,而且是哲学课程和哲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哲学概念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西方的法律理论中,对法治的政治学解释或伦理学解释,对法治的法律学解释和对法治的社会学解释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法治概念的含义、法治理论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文章认为,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理论出发点来理解和解释法治的。正是在法治的政治学和法律学解释的不同中,才产生了对“法制”与“法治”之争,“依法制国”与“依法治国”之争。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对法治的社会学解释的意义,即法治的产生要依赖于一个具有自主性的法学家阶层和社会结构中的多元集团。正是这种社会结构中的多元集团,使我们认识到法律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 ,有学者提出 ,要加强宪法解释 ,强化宪法解释制度的功能。因为 ,“有些新情况需要通过修改宪法来解决 ,有些新情况则需要通过宪法解释来解决。需要通过修改宪法来解决的情况事关重大 ,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成熟的经验。而在这之前 ,通过宪法解释来保持宪法条文与社会生活实践衔接则是十分必要的”[1] 。而且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 ,规范与现实发生冲突时首先采取的方式是宪法解释 ,当宪法解释的功能已达极限 ,不足于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时才开始考虑采用宪法修改的方式”[2 ] 。不过 ,由谁来解释宪法 ,却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 …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定律     
今天,“新经济”已成为许多人琅琅上口的名词,但“新经济”究竟有什么规律可言?很多人可能少有了解。美国“进步政策学院”(PPI)认为:“现在是研究了解网络经济诸多定律的时候了。”他们与哈佛商学院出版部归纳出一系列金科玉律。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速度会每18个月翻一番。这就意味着每五年它的速度会快十倍,每十年会快一百倍。同等价位的微处理器会越来越快,同等速度的微处理器会越变越便宜。在未来,世界各地的人不但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计算机上网,而且还可以通过他们的电视、电话、电子书和电子钱包上网。快与新定律从成立到…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浙江》2009,(5):59-59
问题: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写过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结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这样会丧失权力;第二条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第三条路可以走了,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而自己又可发号施令,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同理两个助手也会仿效,  相似文献   

16.
《时事报告》2010,(11):67-67
将一勺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勺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液体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这就是管理学中的“酒和污水定律”。  相似文献   

17.
祝捷 《求索》2010,(11):184-185
法律规范中的"可以"能否被解释成"可以不",存在争议。适用法律的人,都在按自己的利益需求解释"可以"。为了克服这种由主体性理论造成的解释困境,应将解决"可以"解释问题的思路从主体性理论转向主体间性理论,使多元主体对"可以"的解释进行两个层次的视域融合,对"可以"的各种解释得以相互沟通和妥协,从而可以形成最适合于特定案件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郑曙斌 《求索》2007,(4):199-203
集合有关学者对马王堆T形帛画研究的论述,构成解释学的视角,分析帛画研究过程其实是一种说明与理解的解释学过程。学者们通过所获取的各种材料对帛画具体图像进行多角度的解释,得出来的结论是多元的;解释帛画名称、性质与主题思想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经历着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循环;从帛画研究的解释或重新解释这种现象来看,仍然存在着已释图像与未知领域的解释空间。研究的方法和视角是多元的,越加深入研究,就越能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19.
王建 《求索》2013,(12):174-176
我国宪法于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而后几经修正。成为我国宪法的现行正本。作为国家根本性大法,宪法只能对国家权力、公民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民主制度、国家的法制原则等做出框架性规定。所以。宪法解释就成了当代宪法学研究的核心论题,对宪法解释方法进行考察也成了理解当代宪法实践的前提预设。本文拟从法学比较域出发,解读宪法解释在预设前提、解释对象性质、解释方法应用、解释创造性程度、解释结果确定性程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部门法解释的法学特质。研究宪法解释及其法学特质,以充分凸显宪法解释在法律解释体系中的独特地位,更加全面的把握宪法研究的核心问题。对完法及其解释方法的研究有益于廓清现代法律的框架体系.深化对宪法文本特别是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刑法学领域中,同一案件如果由实质解释论和形式解释论两种方法进行司法解释和判定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在面对实际案件中我们该怎样操作,这是我们需要作出努力分析的课题。依托社会现实,在条件不明确的,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暂时应当坚持形式解释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