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2005年8月4-5日,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继续’95共 谋发展”妇女论坛。论坛回顾了10年来《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以及北京市政府颁布的“九五”,“十五”妇女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全国妇联、北京市有关领导、妇女干部和热心于妇女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近300人参加了开幕式。论坛采用主旨发言、大会互动和分论坛方式举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北京市妇联主席荣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龙翼飞分别就“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中的性别关系”、“推动北京妇女参政议政的进程的…  相似文献   

2.
正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北京市仍存在着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及处于低保边缘的贫困妇女儿童,亟须加强对贫困妇女儿童群体的社会救助,提升她们享有社会保障的水平。北京市贫困妇女儿童群体现状。2013年,北京妇女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十周年,回顾近十年来我国在落实《北京行动纲领》、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研讨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对策建议,中国妇女研究会定于2005年8月29日-9月1日在北京召开2005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北京 10”论坛。会议拟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国内有关专家、研究会理事、团体会员负责人开展专题研讨,促进我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和专家学者与政府有关妇女问题决策部门的对话与合作,推动《北京行动纲领》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北京 10”论坛的专题…  相似文献   

4.
8月29-31日,2005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北京 10”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次论坛是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部分,旨在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回顾近十年来我国在落实《北京行动纲领》、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研讨进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运》2012,(4):12-14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两个纲要颁布十年来,确定的主要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2011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简称“新两纲”)。新两纲制定了未来十年我国妇女儿童发展的目标和策略措施,为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发展环境,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实现新跨越提供了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论坛总体设计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和即将到来的’95世妇会召开十周年,2003年11月,北京市妇联第十一届二次执委扩大会议决定举办首届“北京妇女发展、儿童成长”论坛。方案包括四部分:第一,从内容上,确立本次论坛主题为“平等、优先、发展”,这与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主题“平等、发展、和平”相契合。2005年是’95世妇会召开十周年,作为东道主,北京迫切需要对十年来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与研究。因此,围绕这一主题,并结合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我们将论坛研讨的范围设定在妇女儿童优先发展的六大领域,…  相似文献   

7.
让时间来证明──世妇会后续行动申城纪略上海市妇联上海南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立,推动妇女工作的开展1995年9月,北京。陈慕华主席手起锤落,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而落下了帷幕。1995年11月,上海。市妇女儿童委员会在...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办发[2012]31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实施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工作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2年11月22日重庆市实施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工作考核办法为了贯彻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重庆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重庆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全面推动重庆妇女  相似文献   

9.
《妇女研究论丛》2007,(4):76-77
一、北京市妇女理论研究会妇女/性别研究基地 北京市妇女理论研究会妇女/性别研究基地是在北京妇女理论研究会基础上建立的.北京妇女理论研究会成立于1985年,现有会员一百六十余人,是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和北京市社科联的团体会员.  相似文献   

10.
百花争艳,万木竞春。新世纪充满了勃勃生机和希望。《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发布实施,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强有力体现,是新世纪进一步推动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大举措,是全国亿万妇女儿童的一件喜事、大事。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使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原则逐步深入人心,我国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得到…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13.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田麦久1940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1982年获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体育博士.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训练学会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受聘于清华大学等21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6.
从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看,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高校课程体系具有必然性。我国高等教育原有的“层级构造模型”课程体系形成于20世纪中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虽然经历了8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素质教育”取向的课程改革,但仍没有突破原有的框架。要使我国高等教育真正从专业教育模式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就必须重新改造高校课程体系,构建全新的“板块构造模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入影响与渗透,社区正日益成为每一位市民生活的重要空间,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同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联。在许多居民生活小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样的标语牌随处可见,反映出人们已开始意识到社区居民同社区之间的双向依存关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游离于社区建设之外,缺乏对社区的亲近感与责任感;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存在某种偏见,激发不起工作热情;而有些确实愿意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居民,却又不知从何着手。上述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