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察制度是现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制度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法制文明发展的历史。由于法律渊源的不同,各国、各地区的检察制度有着较大的区别,但也存在着共同的、规律性的方面。检察制度就是以实现检察权为核心的制度。所以,研究检察权的本质内涵,研究作为检察权主要方面的检察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我  相似文献   

2.
詹亮 《法制与社会》2011,(3):152-152
检察权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演进过程,而中国特色的法学理论和社会实践不断赋予中国检察权以特殊法律地位和所表现的特殊性质.随着检察制度的深化发展,新的要求已经渐渐浮出水面,推进检察制度的改革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宋坡 《法制与经济》2010,(16):34-35
当今中国学术界关于检察权性质的争论不断,直接影响到了诉讼中检察权功能的发挥。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检察制度的改革愈来愈成为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关于我国检察权性质的研究,特别是行政诉讼中检察权性质的研究尤为关键。检察权的性质决定检察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的定位与归属,决定着检察权功能的实现。本文拟对我国有关检察权性质的争论进行评述,探讨检察权性质定位所应者点的因素.亏新对我国行政诉讼检察权性盾予以定位。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范围内考察检察权及其制度的历史嬗变,主要有三次:两大法系国家检察权及其制度的嬗变、前苏联社会主义检察权及其制度的产生与嬗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诞生与发展。了解了主要国家的检察权及其制度的演进过程和规律之后,可以看出:检察权及其制度同民主法治的进程相伴始终,检察制度成为国家政治制度是否成熟、社会是否文明进步的标志,检察制度是国家法制统一的有力武器,当代检察制度注重惩治统治阶级内部危害其整体利益的犯罪,各国检察制度的异同点并存。当代检察制度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平衡利益冲突、修复受损秩序、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制度安排、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政制的国家赋予检察权不同内涵,其根源在于不同的法律思想产生不同的司法体制架构。界定检察权的根本属性必须从一个国家的宪政理论与实践出发,依据本国立法实际与司法实践科学加以认识。无论是三权分立体制框架内的检察制度,还是议政合一的政治体制框架内的检察制度,某种正当性社会需求的满足是载现检察制度固有功能、推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综观现代各国检察制度的变化和发展,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检察制度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检察机关职能的强化和弱化呈现出当今国际检察制度改革和发展的相异不同趋势。强化与弱化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变化中蕴涵的选择令人一窥未来趋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对检察权弱化与强化的博弈研究,从变革中的不同取向辨析得出谨慎的结论,对我国检察权的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检察权的合理配置是当前检察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没有检察权的合理配置,就没有检察权的有效运行。我国检察权在刑事诉讼中的配置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作为检察权的核心———公诉权,其自身的完善发展是我国检察权,乃至于检察机关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借鉴国外检察制度的合理内核,以完善我国公诉权。  相似文献   

8.
梁作金 《中国检察官》2003,(5):67-67,70
检察权的性质定位问题,理论界一直众说纷纷。《人民检察》2002年第11期曹呈宏同志《分权制衡中的检察权定位》一文(以下简称曹文),认为检察权不属于司法权,理由是:一、检察权不具有终结性;二、检察权不具有被动性;三、检察权不具有完全、个体意义上的独立性。笔者对此有不同观点,拟就本文与曹呈宏同志商榷,以此来探讨检察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检察权的合理配置是当前检察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没有检察权的合理配置,就没有检察权的有效运行。我国检察权在刑事诉讼中的配置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作为检察权的核心——公诉权,其自身的完善发展是我国检察权,乃至于检察机关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借鉴国外检察制度的合理内核,对我国公诉权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的地位及检察权性质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关系到检察机关在国家机关的角色功能定位及作用的发挥.检察权是具有独立属性的国家权力,检察机关的定位及其检察权的属性是在宪政体制下的制度安排.在强化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同时,加强对检察权的权力制约和权利监督是进一步完善检察制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性质的公权,包含司法权和行政权属性.对检察权应偏重于对司法规律即司法性原则的认识把握,我国宪法法律、检察理论实践决定着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定位及遵从司法规律运行的客观必然性,在具体检察权运行中均有司法规律和特性的突出表现.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进一步确立检察机关的司法机关性质,从实践层面呼吁对检察权行使程序和方式进行司法化改造,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7日至9日,第五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检察人员和专家学者200余人,围绕检察权的本质属性、自由裁量权与内部监督机制、人民监督员制度与外部监督机制、办案质量与检察管理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代表本着求真务实和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对检察监督理论进行了理性的探索与思考,认真研究检察制度和检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力求反映当今世界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变化对检察制度和检察理论的新要求,推出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一、法律监督权:检察权宪法属性的回归关于检察机关的性质,是…  相似文献   

13.
检察权是一项国家权力。我们在研究检察权的性质时必须以宪政制度为基础。本文通过宪政这个视角,在明确了三权分立政治模式下的检察权属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当前检察权的性质,得出我国的检察权是一项兼具司法权属性和法律监督权属性的独立的国家权力,并指出当前我国检察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4.
公诉权的属性问题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检察权的性质,并进而作用于司法职权配置和司法体制建构.然而,公诉权的属性问题却也极其复杂.现代检察制度历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完善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创新,其所带来的检察权理论的发展使得探究公诉权属性显得更具重要意义.我国当前深化检察制度改革必须解决公诉权属性的定位问题,在法律监督体系下进行属性选择与制度构建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试论检察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其核心问题是检察权问题。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检察制度的立法几经变化,人民检察工作几起几落,始终都是围绕着检察权的性质、内容、范围及行使等问题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法学理论工作者和检察实践工作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可喜  相似文献   

16.
一、域外公众参与检察权的主要制度模式 公众参与司法是司法制度发展的国际潮流,美国大陪审团制度、欧洲各国的参审制度、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都是其制度模式。由于本文探讨的是公民参与检察权,而欧洲参审制主要是公民参与法院审判,不涉及检察机关,因此笔者只对美国大陪审团制度、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和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比较问题进行若干阐述。  相似文献   

17.
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我国现行检察院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值得重视问题。目前有一种意见是确认检察权属行政权的性质,将检察院体制从司法体制中取消。①对检察权的性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检察官的定位,是检察制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曾著文专论检察官定位,在此基础上,本文拟进一步探讨检察权的定性与检察机关的改革问题。一、“司法权说”和“行政权说”警察权是行政权,审判权是司法权,两点均成定说。但就似乎介乎二者之间的一种公权力———检察权的性质,在学说上则有不同主张。一种观点认为检察权系行政权,检察官系行政官,主要有两方面的理由,第一方…  相似文献   

18.
检察活动原则是指检察机关或检察官在整个诉讼活动中行使检察权时必须遵守的活动准则。决定着检察权的性质和检察活动的基本方向,体现了我国检察权的基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解读检察权分类是准确认识检察制度和正确引导检察改革的基础工作和先决条件,整合检察机关内部机构是独立行使检察权的需要,是检察改革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20.
检察独立精神是检察权独立理论的核心部分。构建检察独立精神对依法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司法体制改革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培育尊重司法独立、尊重检察权独立的理念是构建检察独立精神的直接路径;建立健全检察民主机制,实现检察权与社会权利的良性互动是构建检察独立精神的社会基础;建立健全检察权独立的法律法规是构建检察独立精神的制度基石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