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亚历山大·佩策尼克一生的研究重点在于法律论证理论和认识论,特别是法律与正义上的融贯理论,在《作为合理性的理性:论法律证成》一书中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法律转化与法律证成理论。在他看来,法学结论、司法裁决等既可以在法律语境之中充分证成,也可以在它之外加以证成。前者为"法律语境内充分证成",其建立在既有的法律传统之上;后者为"深度证成",它们作为商谈之最佳化条件下尽可能根本的证成而被法律人视为正当的前提提供某种支持或者批判。他成功地将法律解释的分析与我们这个时代最为核心的哲学、道德和文化问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与认定事实的心证活动相对,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其目的是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是通过推理的演绎过程,从法律规范到事实再到结果进行法律适用的一种基本的方法。也有学者准确地界定了法律推理的概念,认为法律推理是指特定法律工作者利用相关材料构成法律理由,以推导和论证司法判决的诚证过程或证成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分析法律推理还是辩证法律推理都是实质论证与形式论证的有机统一。实质论证解决法律推理大小前提的正当性、真实性问题 ,它是法律推理的外部证成过程 ;形式论证解决法律推理大小前提之间以及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它是法律推理的内部证成过程。这种推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使法律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达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郭哲 《法学杂志》2013,(10):109-118
在法治进程中,疑难案件越来越牵动着民众的正义感与法的认同感。要消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紧张对立,判断一个法律判决的正当性,就要求法官心中始终秉持正义,依靠严密的法律思维与科学的法律方法在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间多次来回穿梭,正确认证事实,准确适用法律。法律适用是一个法律证成的过程。法律证成包括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如果内部证成逻辑缜密,外部证成严格遵守法律规则,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和谐,法官依此作出判决,那就是一个正当的法律判决。  相似文献   

5.
法律论证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杰 《法律科学》2010,(5):26-37
法律论证理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人确信某一法律评价或法律决策是正确的?解决这一问题的进路主要有三条:逻辑分析的进路,修辞学的进路和对话(论辩)的进路。通过从问题意识角度梳理这三条路径迄今为止的发展史,可以说:第一,他们都没能解决法律论证理论的核心问题。第二,其原因是:他们都回避了对这样的问题的解决:一个正确的法律评价或决策的实质标准是什么?如何证立?第三,德性伦理学是可能解决法律论证理论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法律论证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律论证理论的兴起 法律论证是近三四十年来在欧美学界兴起并且获得重要发展、取得重要地位的研究领域.一般认为,直到1970年,法律论证还主要是在法律理论(Rechtstheorie或"法理论")和法哲学的语境下进行研究.[1]"法律论证被当作法律逻辑亦即法律方法论或法律判决制作理论的一部分,而非本来意义上的法律论证理论."[2]随着律师和论证理论家们对法律论证的兴趣日趋高涨.法律论证不再仅仅被当作一种比较宽泛的研究领域,而是被作为一项本来意义上的研究课题.对法律判决进行理性证立的问题,已经成为处于不断演进中的法律论证理论的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7.
法律监督三辨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本文对法律监督所涉及到的概念、特性、权能进行了分析论证 ,提出了法律监督的基本理论。文中通过对“法律监督”概念的分析 ,指出法律监督是我国法律中的一个专门术语 ,具有其特定的含义 ,并认为 ,只有检察机关的监督才能定义为法律监督。同时论证了法律监督的特殊性 ,并指出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 ,应该具有一定的侦查权 ,但是不应该具有实体处分权  相似文献   

8.
《北方法学》2018,(2):34-44
以我国首例"被遗忘权"案的分析为切入点,将"被遗忘权"置于司法的"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的二阶结构中来进行阐述,不失为一条在司法视域下探讨"被遗忘权"的有益进路。在内部证成结构内,通过对首例"被遗忘权"案判决的逻辑梳理与检视,可发现其中概念与结构的逻辑缺陷,厘清"被遗忘权"案的逻辑推演。在外部证成结构内,判决应进行"利益正当性""法律保护必要性""权衡被遗忘权与其免责事由"三方面的论证建构。其中,利益正当性应作应然与实然的分析;法律保护必要性可通过"公共利益""矫正正义""常识"等后果主义论辩来证成;"被遗忘权"与其免责事由可通过重力公式来权衡。两级证成最终为"被遗忘权"案件的判决提供既具有规范性同时又保有可辩驳性的论证"框架"。  相似文献   

9.
法的发现与证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宝乾 《法学研究》2005,27(5):149-160
无论是法律现实主义还是决断论,均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因而表现出跟法律论证理论截然相反的研究旨趣。受到科学哲学上相关研究的启示,发现与证立之二分逐渐被法学家引入到法学领域,并成为克服各种非理性主义的重要根据。法的发现与证立之二分同时存在解释学上的依据。通过这种区分,法律论证的范围和目标等基本理论要素大体上就确定下来。这一区分构成法律论证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段论推理在法律论证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三段论这一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推理模式,当今的法学家对其提出了诸多批判,法律方法论亦由此从总体上实现了向法律论证理论的转换。但是,三段论推理本身的合理价值依然应当予以承认。在法律论证中,形式方法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法律论证的逻辑有效性对于实际的论证活动依然是个比较重要的评价标准。足见三段论推理在法律论证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演绎模式的说理规则表达了对于法律论证最低限度的理性要求。在事实与规范相互对应的法律适用观念下,三段论推理继续在法律论证,尤其是在内部证立当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司法裁决的后果主义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果主义论证是法律论证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合理的司法裁判和证成裁决结论的重要要素。司法中后果主义论证关注不同裁判方式所带来的可能后果,通过评判不同的后果来选择裁决结论。与一般情境中的后果论不同,司法裁决的后果主义论证主要出现在法官为正当化案件裁判所进行的二次证明中,它是基于可欲后果的证立,这种可欲后果是裁决的逻辑后果或一般后果。  相似文献   

12.
麦考密克法律论辩理论的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考密克描述阐释了司法审判中主要的法律论辩形式,包括演绎性证明,后果主义论辩,协调性论辩及一致性论辩。通过对此理论的经济分析,发现论辩主体为什么会采用这些论辩方式、应该如何运用及它们的功能为何,最终都立基于经济学的逻辑。  相似文献   

13.
陈伟 《政法论丛》2013,(1):77-84
在司法裁决中,对于简易案件,法官可以运用演绎证立模式为裁决结果提供正当性证明。但是,对于疑难案件,法官如何在规则层面为裁决结果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提供一种实践理性的辩护呢?麦考密克在他的代表作《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中首次提出并详细阐述了一种论证模式,即二阶证立。二阶证立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即从后果主义论证、融贯性论证和一致性论证方面,为裁决规则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提供证明。同时,在麦考密克看来,二阶证立作为一种论证模式既具有描述性,又具有规范性。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concerns the cond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previous judicial decisions as a kind of precedents in the processes of application of law within the statutory legal order. The use of such decisions, not announced by the legislator, depends on the courts, undertaking such actions on the grounds of similarity of cases or of decisional processes. Such decisions do not become an exclusive validation argument and may create a situation of their potential conflict with legal regulations as well as an inferential supplementation of their content. Dissemination of such activity of the courts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cedential practice (relevant to the statutory legal order), though, its actual jurisdictional role depends on proper justification of decisions, within which reference to these decisions should be adaptive (in relation to the elements of the current case), generalizing (forming elements of ratio decidendi) as well as argumentative and discursive (in respect of the way in which the decisional reasoning and arguments expressed in the prior justification are used).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justification for using panels of judges to make decisions in common law systems. The usual argument is that panels are more likely than lone judges to make correct judgments. This article suggests an additional justification: panels increase the law's predictability, so potential litigants can anticipate correctly which legal rules will apply in their cases. Three models, each with a different conception of the legal process, are employed to demonstrate the predictability-enhancing effect of panels. Comparison of the models suggests the effect is strongest when precedent has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how judges make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6.
法律推理是理性的过程,具体而言是一种实践理性.法律实践是一种“言说”的实践,特别是在司法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言说”这种会话模式.法律推理的过程就是在法律会话实践中选择最适合结论的过程,它包括一定法律行为正当化的论证和相对于一定目的的最佳手段的确定.法律会话推理①正是从多主体“言说”角度寻找正当性的法律推理方法,是一种“言说着”的理性,其以话语为媒介,以法律当事人之间的会话沟通为方式,通过各方对话语意图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行为方法,从而对推理结论进行正当性论证,这里的正当性建立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因而具有主体间的可接受性和社会层面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王志强 《法学研究》2003,(3):146-160
以《刑案汇览》中运用成案裁决案例的基本史料为基础 ,并借鉴现代判例制度的理论 ,从法律推理的角度探讨成案的具体论证方式及其中所体现的法律思维过程 ,可以较为清楚的认识清代成案制度的性质、特色以及当时法律结构的模式。清代成案具有较明显的司法效力 ,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 ;清代对成案的运用已形成一套富有特色、较为复杂的论证方式 ,但与现代判例制度相比 ,在区别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这是当时的权力分配体制和法律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On the 1st of July 2014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upheld the French legislation banning the wearing in public of the full-face veil.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intriguing justification given by the Court, notably the argument that the ban was justified a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principle of “living together”, and analyses it as an attempt to avoid rhetorically costlier justifications, such as those mobilising the principles of gender equality and human dignity. The analysis is undertaken in the light of the general hypothesis that one of the factors presiding over interpretative choices, in complex legal cases, is a strategic reasoning taking into account, on the one hand,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each argumentative possibility for the persuasiveness and objectivity of the justification to be given in the case pending before the Court,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rresponding losses and gains of future interpretative power.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方法论研究的高雅与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律解释学为核心内容的法律方法论是实用性学科,为吸引学者们关注现实、关注读者的需求,应把更多的研究志趣集中于具体、把法律方法论的工具性展现出来。对法律方法论命题的论证务求翔实准确,但在结论的表述上务求简练、明晰。研究者应设法增大理论的可接受性,以方便学者与实务法律人的沟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理论作品的读者越多,所产生的影响力就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