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立法体系,制定和完善涉外涉内统一适用的企业并购基本法、外资并构主体法、外资并购行为法和完善与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健全和完善我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法律体系,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新的市场准入机会的增加,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已十分普遍。我国企业在接受外资并购实行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排挤民族产业,造成金融风暴,甚至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这些问题都源于外资并购带来的垄断问题。一旦形成垄断,会造成排挤国内企业,扭曲市场机制,降低市场效率等后果。因此,对利用反垄断法规制外资并购法律制度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构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制实施体制,对于实现大的市场经济法治的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叶云 《前沿》2004,(8):67-7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但是 ,不仅要看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具有引入资金、管理经验和明晰产权等优点 ,同时也要看到其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探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出现的问题 ,完善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规范体系 ,促进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洪彬 《中国发展》2011,11(5):40-4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抢占市场先机,占据有利竞争地位。并购定价方式及价格在整个并购过程中处于至关重要地位,往往最终决定外资并购的成与败。该文以近期国有控股公司外资并购实际案例为背景,站在转让方立场上,重点介绍被并购企业估值与谈判定价中收益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岭南学刊》2004,(1):48-51
本文对目前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相应提出了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有关法律建议:建立和完善我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法律体系、完善外资并购的审批制度、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6.
外资以并购方式进入我国,主要涉及政府、内资和外资三个利益主体。本文从分析三个利益主体的动因入手,运用博弈原理分组对各利益主体在并购中的收益和决策进行分析后认为:只要政府不禁止外资并购且忽略政府监管成本,政府在外资并购中的作用即可忽略;外资的逐利性是外资并购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动因;外资并购中的寻租行为对产业安全的危害是即期的、直接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利益方面的差异是导致外资并购影响产业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余松林 《长江论坛》2007,(3):75-79,86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风潮愈演愈烈,将危害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进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然而一向标榜"自由贸易"、"自由投资"的美国对外资并购却进行严格的管制。本文在介绍美国外资并购管制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应当借鉴其经验,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管制法律体系,设立外资并购管制机构,建立外资并购听证制度,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并加强国家协调与合作以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的效应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贤义 《湖湘论坛》2008,21(6):99-100
外资并购在给我国带来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产业结构升级,但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针对外资并购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要健全外资并购的法律体系,如制定内外资统一适应的《公司并购法》;完善产权交易法、社会保障法;明确外资进入的禁止类项目等,以规范外资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9.
基于目的的外资品牌并购本土品牌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品牌在并购本土品牌时对本土品牌的"关键卖点"的兴趣不同可以导致本土品牌面临的命运也不一样。在并购本土品牌的过程中,外资品牌主要采取"雪藏"、"取势"、"借道"、"溢价"和"完善"五种手法,存在着"透明、"模糊"、"隐蔽"的"三层结构"。对此,本土品牌在被并购时我们应有清醒认识并且要重视保护"品牌并购溢价"。  相似文献   

10.
外资并购对东道国的市场结构、产业升级、技术外溢甚至国家安全均会产生影响.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政府如何在政策层面规范并购行为、规避相应风险,积极应对外资并购,成为政府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外资并购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我国带来资本、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尤其是挤占国内市场,形成外资垄断势力,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从外费并购我国内资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外资并购反垄断法规制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在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就有效调控外资并购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逐年增加,其所引起的反垄断申报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建立了外资并购事前申报制度,然而,现行的外资并购涉嫌垄断事前申报制度的施行比较吃力,存在许多缺陷,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我国在规范各自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设计中既体现了不同国家对于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侧重点,也反映出各国关于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趋同性。当前,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已走上制度化、体系化道路。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审查的具体判断标准和具体的执行模式应当成为该制度的三大支柱。应坚持以国家安全为根本原则、以产业有序竞争为基本目标,从审查范围、审查判断标准以及审查程序等多角度完善我国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4.
李敏 《两岸关系》2006,(5):43-45
2006年3月,“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出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他认为外国企业不受约束地并购中国企业可能威胁到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李德水对外资并购提出如此强烈的意见,立即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紧接着全国工商联也在“两会”期间提交一份提案,指出“对待外资并购要有底线”。而温家宝总理也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了国家对银行业的绝对控股地位。这些都使得外资并购问题成为新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人对中国的外资并购的反思。外资公司的跨国并购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事实上,…  相似文献   

15.
外资并购下民族企业品牌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被外资并购。民族企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从保护和发展民族企业的角度看,国家在促进民族企业经济利益提升和企业规模壮大的同时,还应激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起来,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借助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合力,打造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民族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16.
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跨国并购中,并购企业所处国家的文化差异对企业并购后的业绩有很大的关系,在跨国并购失败的所有原因中,关于文化冲突、文化差别、文化不兼容以及关键人员的流失等原因成为最常被引用的原因。因此,在企业并购时,对企业文化的整合是影响并购成败的重要因素。从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与刚性两个维度对企业重组文化整合进行分析,认为企业并购文化整合有四种类型:“冲突型”、“融合型”、“可塑型”、“摩擦型”。  相似文献   

17.
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知识整合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并购高失败率的大量研究表明,许多都与并购后的整合有关。在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对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是提高企业并购绩效的重要过程。通过对TCL并购阿尔卡特知识整合案例的分析,探索提高中国企业并购整合绩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外资并购作为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发展得越来越快,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直接投资方式。而现行关于外资并购的立法存在诸多弊端,重构我国外资并购法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外资并购立法分"三步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李婷  陆海霞  李彩虹 《前沿》2005,(8):41-43
融资问题对企业并购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影响企业并购资金需要量的因素作了简要分析;而后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并购融资渠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选择并购融资方式的原则;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优化并购融资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徐娟  杜莉 《前沿》2005,(12):29-31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在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垄断,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必要性入手,进一步论述在我国缺乏反垄断规则的情形下,如何对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引起的垄断问题进行有效的规制,从而催生正在制定中的《反垄断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