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将反排木鼓舞的动作语汇置于仪式场景,对反排木鼓舞的四次展演情景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与分析,指出反排木鼓舞的仪式展演可视为一个结构与反结构相互转化的过程,只有结合具体的场景与象征意义,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舞蹈与仪式在社会整合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以过程视角来看,仪式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并体现着社会的整合与延续,通过仪式展演与舞台表演,反排木鼓舞不仅强化着当地的祖先崇拜、历史记忆与集体认同,同时也是当地日常生活、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与个体情感的一种交融体验与象征表达。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族》2014,(10):46-46
<正>傣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东汉时,傣族先民的首领就多次派遣使者率表演乐舞、魔术、杂技者到洛阳献艺。由此可见,傣族的乐舞文化早在两千年前已有相当高的造诣。傣族傍水而居,性格似水一样平和温静,舞蹈动作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灵活、矫健、敏捷,充满阳刚之气的象脚鼓舞、棍舞、刀舞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总人口21O万;主要居住在贵州省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布依族人民好歌善舞。在历史长河中,布依族人民或出于祭祀,或出于纪念,或出于激励生产,或出于解除劳顿,或出于表达爱情,因此,在他们的社会生活里,产生许多积极健康有益的习俗、而这些习俗不仅用歌来记述,且往往用古朴典雅的舞蹈来表达。在布依族民间,有着许多古朴、典雅、狙犷、健美的舞蹈,如铜鼓舞,织布舞,糠包舞,打粑舞,刷把舞,踢脚舞,板凳舞,棍舞,龙舞,狮舞等等。 布依族舞蹈一般都是在节日中进行,舞蹈与节日有着紧密的联系。因布依族在各个历史阶段,为生产斗争,或因疾病灾害,或因死亡悲哀,或因丰收喜情,或因狩猎获胜,或因战争胜利,都有着一定的记述,久而久之,这些记述就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风俗节日。久而久之。人们又根据这些节日的来龙去脉编织成朴实优美,富有民族情趣的舞蹈,世代相  相似文献   

4.
西南少数民族木鼓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西南的苗族、景颇族、哈尼族、基诺族、佤族、傣族、布朗族等民族中,广泛存在着以原始木鼓为载体而兼具宗教祭祀、氏族家族、祖灵象征、音乐舞蹈等多种文化功能的木鼓文化。木鼓,既是这些民族音乐舞蹈活动中最主要的乐器,又是原始宗教祭祀中的祭器,至今在社会生活中仍发挥作用。木鼓乃是一项重要的人类原始宗教祭祀和原始音乐文化的遗存物,本文拟从实证出发,探讨西南民族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官有所畏,古亦有之。《宋史·贾谊》记载,为官从政有“五畏”:一曰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得其真;二曰政事苟且,且官人不任其责;三曰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曰人才废缺,而教善不得方;五曰刑赏失中,而心不知所向。即便封建时代天马行空的皇帝,也有惧怕之时,而收敛自己的行为。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中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座藏于袖中,结果此鸟窒息而死,面对谏官,虽眼  相似文献   

6.
<正>五福的说法出自《尚书·洪范》,说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好德、五曰考终命。说白了,五福就是一要长寿,二要富贵,三要身体健康、心灵安宁,四要生性仁善、宽厚宁静,五要善终,预知自己的死期。这的确是至理名言。现  相似文献   

7.
傣族劳动舞     
生活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曼兰村的傣族妇女,至今保留着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劳动舞,在节庆或劳动之余,以三弦或口琴伴奏,用舞蹈生动地再现了整个稻耕劳作从撒种到装谷入仓的过程,舞蹈动作形象逼真,反映了傣族妇女勤劳朴实、喜庆丰收的心情。跳劳动舞,人数可多可少,以双数为多。舞者以场中某一点为中心,“米”字状向四周排成直线排开,舞曲响起,舞者用动作表现妇女在秧田里撒种的情景。劳动舞虽然舞曲节奏十分简单,通曲不过8个节拍,但在反反复复的舞曲循环里,舞者要做完撒秧种、拔秧苗、捆秧苗、下田栽秧、薅秧、守稻田撵鸟兽、割稻、…  相似文献   

8.
李京《云南略自序》曰:“大德五年(公元一三○一年),奉命宣慰乌蛮,比到任,值缅事(应作八百事)无成,诸蛮拒命,屡被省檄,措办军储事。乌蛮、六诏、金齿百夷,二年之间奔走几遍。于是山川、地理、土产、风俗,颇得其详,始悟前人记载之失,盖道听途说。编集《云南志略》四卷”。又虞集《云南志略序》曰:“河间李侯景山,周履云南,悉其见闻为《志略》四卷,因报政上之,余尝按而读之,考其土产、风气、服食之宜,人物财力之愚智勇怯,山川形势之阨塞要害,而世祖皇帝之神威圣略,概可想见,未尝不俯仰而兴叹也”。  相似文献   

9.
<正>德宏州陇川县是我国景颇族最大的聚居地,共有景颇族4.7万人。景颇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陇川景颇族舞蹈多以打击乐器为伴奏,再配以长刀、手帕、扇子等作为道具。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木鼓、象脚鼓、锣以及竹制的管乐器"桑比"、"勒绒"、"比唇"、"东巴"、"巴扎"等。舞蹈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曲折行进舞等。从功能上舞蹈分为祭祀性、狩猎性、军事性、生产劳动和欢庆  相似文献   

10.
阎颖  田强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107-111
跳丧舞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丧葬舞蹈,至今仍流行于鄂西土家族聚居区。其基本动作和表现的内容同古代巴族歌舞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关系,是古代巴族歌舞的继承和发展;其表现出的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寓意,成为别具一格的民族标识。随着时代的变迁,跳丧舞发生裂变,形成官方与民间的文化分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独创的《定位法舞谱》唱歌有歌谱,弹琴有乐谱,跳舞有舞谱吗?最近中国舞蹈家协会的武秀梅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高春林创造了《定位法舞谱》.在此之前,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已发明了一百多种舞谱,但还没有一个人能用舞谱记录下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舞蹈.而新创的《定位法舞谱》经过近半年的推广,由武秀梅记录了傣族舞蹈《孔雀舞》,舞蹈家资华筠记录了戴爱莲创作的《飞天》.今年一月,在舞协举办的《定位法舞谱》发表会上,瑶族演员赵湘又表演了自己视谱学跳的新疆舞《摘葡萄》的片段. 据数学工作者统计,《定位法舞谱》能记录四百九十五万亿个舞姿造型,并且还能记录武术、体操、杂技等任何人体动作,其方法既合理又简单,且便于电子计算机储存. 在《定位法舞谱》中,每一种动作只有一种记录方法,定量化的动作语汇也便于电子计算机储存.每一个动作也能和舞曲的每一个音符对应记录,通过谱面即可分析舞姿造型、舞蹈运动线及舞曲的创作规律,便于舞蹈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石屏彝族烟盒舞是滇南彝族最具特色的一个舞种,它通过头、脚、身、手、腰等各个身体部位的巧妙运用,以优美的舞姿形象地表达了彝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同时下腰连环翻滚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较为著名的技巧动作有"蚂蚁走路""三步扭腰""长虫过埂""苍蝇搓脚"等,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示了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广为当地各族群众喜爱。2006年5月彝族烟盒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13.
佤族的木鼓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每个佤族村寨都有木鼓房,至少有一对木鼓供在木鼓房中。木鼓由整段红毛树或椿树制作,上方挖一直槽,中间挖空,两侧各刻一鼓舌。鼓有雌雄之分,敲击时音质不同,雌鼓音清脆且高,雄鼓音稍低沉。置于木鼓房中,雌鼓在右,为主位,雄鼓在左,为客位。逢年过节时可一人敲击,也可数人合击。佤族盛大的节日“拉木鼓节”就围绕木鼓展开,唱木鼓歌,包括人们上山选树、砍树、拉木进寨,制成木鼓直到庆祝歌舞的全过程。在佤族传统文化中,木鼓不是普通乐器,而是通天的神器,只要一敲响它,住在天上的神达梅吉就知道下界发生了什么事情。木鼓的使用与村寨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人民一道,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时,她又以自已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从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绚丽多彩的苗族文化艺苑里,除了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学及正在崛起的书面文学之外,还有悠扬悦耳的民间音乐、矫健有力的民间舞蹈,别具一格的民间建筑,疗效显著的民间医药,技艺高超的民间武术,饮誉中外的民间工艺,等等。可谓琳琅满目,令人赞不绝口。 在苗族民间舞蹈领域中,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古瓢舞、花鼓舞、板凳舞、踩鼓舞、刀舞等舞蹈类型。每种舞蹈类型又因其内容的不同而分为各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和舞蹈动作。  相似文献   

15.
<正>廉,包含着方正、高洁、清白、俭约、公平、不苟、明察等涵意。古代以‘六廉’为评价‘廉吏’的标准;一曰廉善,即善于行事,能获得公众好评;二曰;廉能,即能贯彻实施政令;三曰;廉敬,即有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四曰廉政;即品行方正;五曰廉法,即执法不移;六曰:廉辩,即能辩别是非。  相似文献   

16.
扑蝴碟     
《春秋》2021,(5)
正扑蝴碟,是一种民间广场舞蹈。据史料记载,扑蝴蝶是南宋节庆社火中常见的民间舞蹈之一。表演时,男青年手持蝴蝶道具,女青年手持彩巾做扑蝴蝶状,兼以锣鼓伴奏。动作夸张,一静一动对比明显。参加表演的多则百余人,少则几十人,男女成对而舞。表演中有歌有舞,另有外角穿插跑动插科打诨,表演轻松愉快。该舞蹈表现形式不断完善,艺术感染力不断增强,队形有"单队" "双队"和"四队"等,舞花有"拧绳" "龙捆珠" "叠字""剪子" "金丝葫芦" "蛇蜕皮""大团圆""和平花"等12种。2007年8月,扑蝴蝶入选临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王洪伟 《今日民族》2005,(7):i003-i004,F003
烟盒舞,是石屏县彝族的民间舞蹈,早年间流传于个旧、建水、石屏、通海、元江等地,因跳舞时每人两手各拿一个竹制的烟盒弹跳起舞而得名。彝族人称烟盒舞为“跳弦”、“跳乐”、“跳三步弦”等,而跳烟盒舞必须要用四弦琴(月琴)伴奏,便有着“听见四弦琴,脚杆就发痒”的民谚。跳烟盒舞时原拍掌伴舞,后来用的烟盒是彝族民间用牛皮做的烟盒。男人们在抽烟筒时用来盛刀烟丝。据说在烟草未传入云南之前,当地彝族同胞的烟草是一种野生植物火草叶。火草叶为草本植物、叶片密布白色纤维绒毛,开黄色小  相似文献   

18.
祁建 《北京观察》2008,(3):61-64
明清时期,北京建有众多的碧霞元君庙,其中最著名的五座庙号称"五顶"。大概在明代就已有"五顶"之说。《帝京景物略》卷三"弘仁桥"条载:京城的元君庙,"麦庄桥,曰西顶;草桥,曰中顶;东直门外,曰东顶;安定门外,曰北顶。盛则莫弘仁桥若,岂其地气耶!"其中乾隆年间之后,南顶之称由弘仁桥元君庙转移到大红门外元君庙。北京的"五顶"环列于京城,既是过去许多北京人寄托精神信仰之所,又是民俗活动之地,同时也是商品交易之处。因此,"五顶"在明清及近代北京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9.
孙寅沛 《台声》2022,(18):64-65
<正>从舞者到从事中国古代乐舞思想史、近现代舞蹈史、当代舞蹈史及艺术思潮、舞蹈应用理论研究者,再到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始终热爱着舞蹈事业。在参加全国台联举办的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舞”论坛之际,作为嘉宾的冯双白接受了《台声》杂志专访,讲述他在两岸交流认识的人和经历的事,畅谈源于中华文化和两岸舞蹈创作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20.
一、司法心理测试的沿革 人类自从有侦查审判工作以来,一直在千方百计寻求查明事实真相、揭发谎言的方法,我国上古的历史文献《尚书·吕刑》就记载有:“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周礼·秋官·小司寇》更载明“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意即侦查审判人员可借助对被侦查人五个方面的观察,以辅助审理案件:一是听其言辞有无烦乱和矛盾;二是观颜察色看其有无面红耳赤等异常表现;三是观察其呼吸状况,看其有无呼吸紧张;四是观察其听取讯问和证词的态度,不老实便会慌张惶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