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完《"刁民"与镇政府的诉讼马 拉松》一文,心中一股浓浓的难以排遣 的酸痛,郁结在一起,渐渐涌上喉头,有 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急急催逼着我写 下此文,在为杨一超的执着所感动的同 时,更多的则是对"依法治国"理念深入 人心的今日,人治的力量也水涨船高地 固着在法治的标杆上久难挥去的感慨。 可以说,杨一超是幸运的,因了他  相似文献   

2.
《法学》2007,(8)
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是国家收回被拆迁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本质上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强制取得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其定位为一种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民事关系,是存在合宪性争议的。同时,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并非处于"配角"的地位,政府应当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承担不作为义务和保护义务。北京酒仙桥拆迁案中所搞的"公民投票决定拆迁"和"同步拆迁杜绝钉子户"是不合理、不适当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并非一两个创新措施就能解决,需要从根本上突破制度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强制拆迁的主要关注主体有政府主体、开发商、被拆迁人、知识界以及公共舆论,各方主体由于所站的立场不同,对处于强制拆迁中的私有财产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其中,政府和被拆迁人的观念之间、开发商和被拆迁人的观念之间、知识界与公共舆论和被拆迁人的观念之间以及政府、开发商和知识界、公共舆论的观念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就强制拆迁中各方主体的私产观念以及不同观念间的冲突,下文将以"宜黄事件"为锲入点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4.
郑文科 《行政与法》2005,(4):113-115
现在我国对于拆迁是以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但是,拆迁行为在本质上是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是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就拆迁范围内的房屋等财产如何进行补偿和对于被拆迁人如何进行安置而进行协商的民事合同关系,应当以民事手段解决拆迁纠纷。在拆迁过程中应当遵守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即: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和协商一致原则、公平原则、保护合法民事权益原则。对于作为经营场所的市场的拆迁还应当遵守特殊的规则。对于在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钉子户”,也是由于拆迁合同订立的协商机制不科学不合理的必然结果。通过与所有被拆迁人订立集体合同而不是分别与其订立合同就可以实现被拆迁人之间的平等,从而消除“钉子户”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已由以新区开发为主逐步向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转变,因此房屋拆迁的纠纷已逐步增多。 从受理民事拆迁案件的起诉主体来看,大部分是拆迁人起诉被拆迁人的,也有部分是被拆迁人起诉拆迁人的。从这些案件纠纷的起因来看,一种情况是在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拆迁协议之后,被拆迁人仍不肯搬出的;另一种情况是当双方签约后被拆迁人认为吃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4条规定:“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对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拆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被拆迁人是批准拆迁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由同级人民法院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如拆迁人已给被拆迁人作了安置或者提供了周转用房的,不停止拆迁的执行。”《条例》所规定的行政程序、诉讼程序以及这两个程序的衔接比较复杂,特别是对第14条规定的拆迁主管部…  相似文献   

7.
一、第三人及办理涉及第三人的公证 本文所称的“第三人”,指城市房屋拆迁中,既不是拆迁当事人中的拆迁人,也不是被拆迁人,但又与被拆迁房屋或与其补偿安置协议有直接利害的关系人。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被拆迁房屋的顺利拆迁,与拆迁人或被拆迁人达成相关协议的公民或法人。它应具备如下3个特征:一是主体的合法性,即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或者法人。二是客体的关联性,即与拆迁房屋或补偿安置协议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三是时间上的不间断性,即是发生在房屋拆迁过程中的民事法律关系人。 城市房屋拆迁涉及“第三人”…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许多城市旧城区的改造已经完成,可用来进行开发建设的国有土地所剩无几,房地产业开始向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上延伸,这就是目前各地正在进行的所谓“旧村改造”。旧村改造与城市建设一样,需要对村民的旧房屋进行拆迁,这就自然涉及到安置补偿问题。但是,由于旧村改造是在集体土地上进行的,不适用《城巾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被拆迁人对拆迁安置补偿有疑义,起诉或被诉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如何适用法律问题上遇到困  相似文献   

9.
房屋拆迁是指房屋拆迁人依法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安置的行为。在大多数引发纠纷的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这当中政府所处的地位令人关注。我们发现政府权力的天平大多数时候都倒向了作为拆迁人的房屋开发商。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拆迁许可一旦生效,拆迁许可确定的拆迁范围(即红线)之内的房屋肯定要被拆除。可能是被拆迁人自愿拆除或者被拆迁人同意拆迁人拆除;也可能是被拆迁人不同意而被强制拆除;还可能是由于拆迁人采取停电、停水、停气、断路、骚扰、恐吓等非法手段迫使被拆迁人接受拆除的现实。第一种情况效果最好;第二种情况如果能做到依法进行,是立法者所追求的结果;第三种情况是一种侵权行为,是法制国家所不允许的行为。依法强制拆迁可以保证有关项目的顺利进行、维护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利益冲突的平衡、体现公正执法和公正司法。依法强制拆迁是《条例》、《仲裁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科学设计,在拆迁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房屋拆迁主体间的利益分析与衡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房屋拆迁是一连串行为的交错和组合,拆迁三方主体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在复杂的拆迁制度设计下,本着各自的利益立场和利益诉求,追求着各自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利益冲突。应该让政府公权力回归本位,同时重新配置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私权利,从权力和权利方面着手使得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利益达到动态平衡,促进城市房屋拆迁的和谐进行。  相似文献   

12.
依法保护私权 规范房屋拆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明  张勇敏 《行政与法》2004,(10):25-27
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房屋拆迁,但如何依法拆迁,正确处理好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的关系,保护好拆迁当事人特别是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房屋拆迁法律性质之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不仅存在若干内容与上位法相抵触的问题,而且模糊了房屋拆迁的法律性质。政府一方面实际主导着拆迁,另一方面又不承担拆迁人应有的法律义务。政府、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关系含混不清,是造成被拆迁人处于不利地位的根本法律原因。法律修改的首要问题在于理顺拆迁法律关系,明确房屋拆迁的行政征收性质,依此对房屋拆迁各方的权利义务进行重新配置。政府作为行政征收人直接承担对被拆迁人履行拆迁程序、拆迁补偿等方面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城市房屋拆迁,是指因国家建设、城市改造、整顿市容和环境保护等需要,由建设单位对现存建设用地上的房屋进行拆除,对房屋所有者或使用者给予一定补偿或视情况进行迁移安置的活动。然而在拆迁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被拆迁人的利益得不到妥善的保护。要有效保护被拆迁人的利益就必须从行政权利的规范和约束入手改造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房屋拆迁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静 《行政法学研究》2010,(1):40-45,73
本文对我国房屋拆迁的情况以及房屋纠纷的特点进行概括,并从立法和实践全面分析了房屋拆迁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完善我国房屋拆迁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包括明确区分公益拆迁和非公益拆迁,严格拆迁程序,完善听证制度,保障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拆迁补偿制度、强制拆迁制度和被拆迁人权利救济制度予以完善等。  相似文献   

16.
房屋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对于被拆房屋评估报告有异议的,有权申请复估。因此,基于正当程序原理,为保护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对被拆房屋评估报告依法申请复估的权利,拆迁人应将被拆房屋评估报告及时送达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房屋拆迁行政裁决机关在裁决过程中,也应当对被拆房屋评估报告是否送达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的问题予以查明,并确保在裁决作出之前将评估报告送达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房屋拆迁行政裁决机关未查明该问题即作出房屋拆迁行政裁决,且不能举证证明被拆房屋评估报告已经送达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的,所作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属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且违反法定程序。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诉至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裁决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城市房屋拆迁中,损害被拆迁人利益的恶性事件将如何保护拆迁人利益的民生问题推向社会转型的风口浪尖。本文旨在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推演拆迁过程中房屋拆迁相关主体间的博弈关系,提出冲突焦点在于被拆迁人的权益能否得到合理保障,所失利益能否得到合理补偿,并以此为基础探究被拆迁人利益保护不力的原因,探究了被拆迁人利益保护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审判实践情况看,城市房屋拆迁中的争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搬迁争议,表现为被拆迁人在拆迁期限内柜绝搬迁》使用的房屋。二是拆迁补偿安  相似文献   

19.
孙建 《法庭内外》2009,(8):31-32
在我国加速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房屋拆迁也大量发生。但因多数群众对拆迁政策法规缺乏了解,法律法规运用能力欠缺,一旦拆迁补偿方案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被拆迁人往往采取简单的"硬抗"、"死拖"乃至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主要法律依据是2011年国务院通过并开始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自实施以来在实践中依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就表现为拆迁入在拆迁过程中无视破拆迁人的权益,致其物权以及人身权和行政参与权、知情权等法律权利受损.本文通过分析被拆迁人权益保护现状及拆迁制度在法律方面的缺陷,提出立法要从完善征收程序、科学界定“公共利益”以及完善拆迁补偿安置制度着手,以求更好地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