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试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国际关系理论来诠释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在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洞悉中国所面对的新的国际战略问题,从分析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政治秩序出发,阐述中国在新时期的国际秩序观、国家利益观、国际主义观、国家发展观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前,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在沪揭牌成立,并与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同济大学等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国际机制与中国外交"、"海权与中国外交"、"热点外交"和"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创新"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性的跨国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治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方兴未艾、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趋于多元化、大国竞合博弈呈现多层次宽领域态势之际,国际制度与国家治理到底有何联系?国际制度与国际关系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中国应如何参与、塑造国际制度?为探讨影响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走向的这些重大问题,2015年1月17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了以"国际制度与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国际条约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两个学科总结中国与国际条约六十年的得与失,阐释了中国与国际条约关系的特点,总结了中国形成的独特而不断演变的国际法观念,以及中国在条约外交中扮演的参与者、负责任者、维护者、倡导者和批判者角色。最后指出中国条约外交和条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如何认识和对待国际条约,如何在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之间做出巧妙的平衡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周英 《现代国际关系》2023,(8):21-38+153
国际组织外交既是多边外交的核心,也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际组织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国际组织权威性与有效性危机重现,以及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历史经纬与现实需要,提出国际组织外交思想,不仅为应对当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为推动国际组织建设、增强国际组织效能提出了新办法,也为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提出了新主张和新要求。习近平国际组织外交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大创新,开启了中国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互动的新模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国际组织外交的重要论述、探寻其内涵意义,对指引中国多边外交、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7个方面梳理和分析了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的学理思考。主要结论是:不能盲目、机械、教条地照搬、运用既有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来解释当代中国外交,只有立足于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正确和适度地把握历史研究与现状研究的关联、基础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关联,牢固建立起"本土的"当代中国外交研究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才能推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英文刊物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于2005年12月正式创刊。本刊重点探讨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安全与全球战略中的热点问题,追求严肃扎实的学风,反映最新学术研究进展,是学术界、研究机构和政府决策者以及关注国际问题人士的良友。栏目设有:外交理论与实践、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经济,等等。  相似文献   

8.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和外交思想。孔子以道义、礼制和信誉为起点,论述了道义、礼制和信誉与国家权力、国际合作和国际和平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内外联系、道义至上以及和平主义的基本特征。孔子主义是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思想来源,催生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准则、持久和平的奋斗目标、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以及和谐世界的外交理想。研究孔子主义有助于建设和发展有中国学派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9.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和外交思想。孔子以道义、礼制和信誉为起点,论述了道义、礼制和信誉与国家权力、国际合作和国际和平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内外联系、道义至上以及和平主义的基本特征。孔子主义是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思想来源,催生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准则、持久和平的奋斗目标、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以及和谐世界的外交理想。研究孔子主义有助于建设和发展有中国学派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总体稳定,一些国际热点问题出现积极变化,大国战略互动更复杂、更活跃,中国外交浮现出新难题、新挑战。2008年国际战略形势将继续深度调整,某些热点地区和国家依然难以脱离乱局,但国际战略稳定的大势不会有根本变化,中国外交则在传统的地缘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面对重大麻烦"多样化增生"的新形势。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07年12月6日举办"2008年国际战略形势前瞻"研讨会,特别邀请20多位专家学者在回顾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的基础上,对2008年国际战略形势进行前瞻性分析。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把握国际战略形势走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角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角色定位是国家对外战略中一个重大的基础性问题,属于战略哲学范畴。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伴随而来的与国际体系关系的深刻调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中国国际角色的确立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国际体系的力量结构、中国与其他大国的战略互动、国际政治特征的演变等几方面因素对中国国际角色的选择具有根本性影响。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不能采取过于直接的战略途径,需要开发广泛的战略资源和回旋空间、经过曲折的道路和长期努力才可以达到。在国际体系中,中国应做一个积极自主的参与者,妥善处理与整个国际体系、包括与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世界以及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falls upon the shoulders of every country. China's growing contributions to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have surpassed the view of her as a "threat. "Instead, it was, among world mainstream opinion, expected to shoulder a still-bigger burden. Such external expectations, together with internal yearnings for a higher profile abroad, urge a response in terms of Chinese diplomacy. What is to be don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nswer.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际角色的转换与国际社会的认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角色具有客观和主观的两重性规范。中国国际角色的客观性是依据自身实力的角色定位,但这种客观角色定位常常被国际社会错误领会和认知,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角色的主观建构与中国国际角色的客观定位有很大的偏离,从而造成中国与其他行为体之间的角色紧张和冲突。“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与这种偏离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些错误认知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过去的国际角色和现存国际体系评判的固化,这种固化忽视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国际角色的不稳定性,也忽视了中国国际新角色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正走向复苏,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趋好;中长期内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进行,新的国际分工体系正在形成。中国拟应适时制定正确战略,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扩大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进一步参与国际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已加入各种国际组织、国际制度,正加速融入国际体系,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问题也随之解决。本文区分了“中国加入国际体系”和“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发挥作用”这二者之间的不同内涵,认为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问题在国内则尚未解决,甚至还没有引起国内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此基础上,文章就中国应该在国际体系中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徐坚 《国际问题研究》2007,(2):15-19,31
近一年来,国际形势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但新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环境对中国仍然总体有利,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上升,中国在国际上所面临的责任、压力和挑战也与日俱增.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既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庄严承诺,也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批判的角度整理了有关中国崛起的研究观点,介绍相关问题的争论点和观点,并提出反复思考中国崛起的意义所在.对中国崛起有很多种看法,"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是其代表性观点,但不应忽略这些观点不是同一时期出现的;围绕重要的国家利益,中美在每个重大事件上都显示出矛盾和对立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中美矛盾本质上隐含着西方式价值观和中国式逻辑的冲突;"中国发展模式"的异质性和更富进攻性的对外政策以及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西方学者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中国崛起是否会对东亚及世界秩序产生负面影响上;中美围绕中国崛起以及中国的作用展开了无数次争论,这种争论只是徒耗精力,美国要改变对华认识,中国则应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的崛起将为东亚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世贸组织三年来,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外经贸发展迅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收到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效果。但是,中国所承受的压力上升,国内市场环境、制度规范、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弱点日益显现,在今后两年的入世"后过渡期"以及"后WTO"的较长时期内,中国将面临比前几年更严峻的外部挑战,复杂的外部因素对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将空前增大。国内学者正在就外资政策、出口战略、汇率形成机制、对外依存度等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国际舆论也密切关注中国下一步的开放路子到底怎么走。因此,对入世以来的情况作阶段性总结,有针对性地对照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似是一件必做的功课。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陶坚等六位专家,从借鉴国际经验的角度就对外开放问题举行对谈,即是为国人共同做好这一功课聊尽绵薄,希望对您思考相关的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油资源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乃至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石油供需缺口不断增长,能源形势严峻.如何大力拓展我国海外石油市场,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总的国际形势可概括为:美国继续推行一超独霸战略,但明显表露出力不从心;世界主要力量开始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影响国家内部和国与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恐怖主义和公共安全威胁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日甚。中国外交着眼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