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董云川  徐娟 《思想战线》2015,41(2):142-148
当下,德育的高重视程度与低实效之间形成的巨大落差,致使学校及其德育工作饱受公众质疑诟病,学校德育陷入重重困境,急需探寻改革出路。其中,道德相对主义是造成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一大思想因素,其影响不容忽视。转型期多元的社会现实,加之西方相对主义思潮的影响,导致相对主义在我国的盛行。反映在伦理道德领域,则是道德相对主义的滋生蔓延。这一思潮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理论局限与实践危害,从而构成了对现代道德生活的最大挑战。由于完全否认道德的客观性标准,片面追求相对的哲学解析,道德相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将消解以向年轻一代传达道德共识为本质的学校道德教育的正当性,造成学校道德教育的两难困境。唯有在理性看待道德相对主义的基础上,趋利避害,认真审视并革除自身存在的痼疾,学校道德教育方能走出困境,焕发其应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们在谈论加强德育和道德建设时,不少人提出抵制和反对道德相对主义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很有意义的话题:因为道德相对主义否认道德有客观的、普遍有效的标准,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主观化、情感选择主观化、情感化,全然由个人所处境况和兴趣爱好所决定:这种道德论对于我们引导青少年和干部群众明辩道德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道德原则规范,吸收人类历史上有价值的道德资源,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施特劳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家.他认为历史主义强调价值标准的历史性,反对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的存在,最终摧毁了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哲学根基,继而导致了政治上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历史主义既是时代的危机,也是现代自由主义的危机.然而,从其根源上看,历史主义反对的是以自然法为基础的普遍主义价值观,它并不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在对德国历史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在政治价值观上实现了自然与历史、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白萍 《理论月刊》2005,(12):173-175
激进的伦理相对主义易导致道德教育的虚无主义,但合理的相对主义伦理观尊重人的道德主体性,包容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并关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与情境,因此其德育理念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理性与责任意识、理解与合作情感以及道德创造、道德行动的能力,它对我国高校德育在目标、内容与方法等层面都具有有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志良 《理论月刊》2005,(6):162-165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的社会道德环境日益复杂,必须把培养道德能力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社会全面转型与多元价值的并存、道德相对主义和“去道德化”盛行、信息多样化与道德的困惑等三个角度说明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道德能力的增长、道德教育的复兴与意义、德育理论与实践对道德能力的新认识等三个方面论证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德育共同体的建构是为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更好实现。在共同体对共同性的建构过程中,德育共同体面临自我中心主义社会道德冷漠泛滥所致的“陌生人”现象、极权主义霸权欺凌所致的“边缘人”现象以及物化所致对技术过度依赖的“虚拟人”困境。对共同性的反思与批判,有助于我们从社会规范领域分析情感认同危机、身份认同危机和价值认同危机的深层根源,重构德育共同体研究的承认范式及其规范。  相似文献   

7.
邵凌云  ;邵凌霞 《前沿》2014,(21):78-79
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苟子德育思想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本文主要是从苟子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目标、方法途径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浅析其主要德育思想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道德相对主义热度:★★★★观点与主张:道德相对主义认为,所有的道德都是相对的,价值是主观的,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同样正当。因此,人们可以各自信奉和主张不同的道德价值,遵循不同的道  相似文献   

9.
王栋  王聪 《求索》2012,(8):200-202
意义理论研究从最初分析哲学传统对指称确定性的追问,过渡到后分析哲学视阈中意义解释的不确定性。意义的解释的认识论基础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以戴维森的一元论为代表的后分析哲学意义理论对分析哲学传统中概念图式二元区分的思维方式进行批判。这种批判在本体论上表现为反对基础主义,认识论上表现为反对表象主义。但这种对基础主义和表象主义的批判不同于后现代哲学的反叛。后分析哲学视阈中的意义理论研究试图避免相对主义的哲学后果。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教育家托马斯·里克纳的新品格教育思想,是在对上个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道德相对主义批驳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是道德认知、道德体会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新品格教育倡导传统文化和现实融合、有效性原则、综合性教育策略等理念,对推进我国高等学校道德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尹金凤 《求索》2010,(3):70-71,45
中国近代社会的偶像崇拜经历了复杂的变迁,传统偶像由被坚定维护到受冲击、遭质疑和批判,最后破碎。偶像解体之后中国人民的思想和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传统道德体系解体,文化归属感破灭,人文信仰流失,西方价值标准盛行,科技崇拜兴起,工具理性僭越了价值理性等,偶像崇拜和偶像重建等问题值得现代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文化相对主义是在全球化语境下每个民族处理"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关系的理论话语之一,是与文化哲学传统的创造相伴而生的、在批判文化进化论的过程中展开、在批判西方以经济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相对主义是对"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某种校正与纠偏,是发展中国家对抗"文化帝国主义"话语霸权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3.
王海荣 《前沿》2013,(8):56-57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其个人成就中最被称道的就是他在北大任校长时期开创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思想,由此不难看出蔡元培的德育思想具有深厚的底蕴。基于此,笔者试就蔡元培德育思想体系中的个人道德修为为论述的着眼点,通过对其在个人自我道德修为的价值理念进行论述,旨在为深入研究蔡元培德育思想以及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及价值观做些有益的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从怨恨切入,对西方文化危机进行价值批判,是尼采和舍勒的一个共同点。然而,在共同批判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基础探究的过程中,两位思想家的结论却相去甚远:尼采指证基督教道德是怨恨的结晶,而舍勒则将目光瞄准现代仁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国德育的正题乃是传统儒家德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儒家德育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现代西方德育在中国取得"独尊"的地位,传统儒家德育则与整个传统儒家思想一起,处于一种被解构之境地。这一阶段乃是中国德育的反题。现代性自身问题的不断凸显,招致了广泛的批判;与之相反,传统儒家德育思想的价值则日益重新彰显。因此,中国现代德育的合题应该是二者的优势整合。在这一整合过程中,我们应该向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中去进行"文化寻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奠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探索、社会主义价值实践与理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奠基和当代确立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及"两个尺度",关于人的需要和利益,关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问题,以及关于政治、道德、艺术、宗教、审美、社会文化理想的论述,都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论思想。列宁关于实践标准、社会主义道德、党性和阶级性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中同样具有经典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其价值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物化"和"异化"现象的批判反思与倡导"人道主义"两大方面。毛泽东的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人民主体思想,邓小平则重新阐释了利益、富强与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关系。当今中国思想理论界则以实践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思想的核心是法、势、术三者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但他对道德问题给予了重视。韩非尖锐地抨击了孔、墨两家的道德学说,批判地吸取了道家的观点,阐发了荀况的人性恶的理论,继承并发展了前期法家的道德理论,提出了自己的道德观和德育思想。《韩非子》中的《五蠹》、...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6,(4)
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德育理论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派别。这一理论和方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主要有加强角色承担教育,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发掘隐性课程资源,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为本,反对硬性灌输等。  相似文献   

19.
李荣海 《桂海论丛》2001,17(4):28-31
以德治国 ,既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批判性总结 ,又是社会主义价值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在对资本主义进行经济、政治批判的同时 ,也进行了道德批判 ,与此同时 ,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正义、道德理想等价值使命。法治、德治的结合 ,是社会主义治理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只有如此 ,才能激活社会主义合理价值并引导其走向崇高。德治对社会主义价值的开掘 ,有赖于制度上的操作、现实道德理性的确立以及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展开。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来看,当前中国的社会道德规范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以及工业社会的逐步建立,使得传统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效力。当前社会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经济带来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盛行;政治领域内民主政治和平等观念对传统道德的冲击;从思想根源上看,则是启蒙理性与自由的双重悖论;表现在价值观上看,则产生了价值多元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相应地,重建社会道德规范的现实路径主要有:进一步发展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在社会中树立道德权威;推进并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