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缺乏自然法传统及平等观念的中国社会而言,男女平等原则在近代民法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清民律草案》首先在立法层面突破了旧体制的局限,初步确立了女性的独立法律地位,但却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没有来得及施行就退回到《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不过,民初大理院却在司法裁判中,常常以"条理"的形式将《大清民律草案》中有关女性权利的进步性规定引入具体的审判实践中,以判解的方式使女性法律地位得以提高。之后,《民国民律草案》在吸收这些进步性判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民国民法典》最终完全确立了男女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男女平等思想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并日益成为社会变革的要求。但作为近代民事立法重要成果的《大清民律草案》以及《民国民律草案》并没有贯彻男女平等原则,甚至予以否定。男女平等最终为法律所承认和保护,转化为具体的民事权利,其间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传统礼教的惯性以及政治斗争的混乱都使得男女平等无法在法律上真正实现。《中华民国民法》对男女平等原则的贯彻则是革命与妇女运动结合的结果。近代民事立法中的男女平等也体现着传统与现代、权利要求与革命运动之间的博弈和最后的妥协。  相似文献   

3.
程皓 《传承》2009,(6):140-141
《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它打破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旧体例,使民法编纂工作进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阶段。通过《大清民律草案》,大陆法系民法尤其是德国民法的编纂体例及法律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被移入我国,对近现代中国的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新审视该草案,分析其得失,对我国法制改革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成泓 《求索》2013,(6):53-56
中国近代律师制度是清末改制效仿西方法制的产物。该制度的引进既是源于当时中国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的内在诉求。也受到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刺激,并且有着力倡律师的观念和思想氛围作为精神支撑。清末律师制度滥觞于《大清民事刑事诉讼律草案》,但因过于激进,该草案遭致流产,致使其后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不得不后退一步。之后律师的法律地位在《法院编制法》中得到正式承认。1911年《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和《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正式确立了律师制度。中国近代律师制度的发展史对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它打破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旧体例,使民法编纂工作进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阶段.通过<大清民律草案>,大陆法系民法尤其是德国民法的编纂体例及法律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被移入我国,对近现代中国的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新审视该草案,分析其得失,对我国法制改革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庆兰 《新东方》2001,10(2):60-63
民法典的编纂今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民法典的体系,应该仿效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或是采用其他体系,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通过对《大清民律草案》,北洋政府的《民律第二草案》,以及《中华民国民法》和1922年《苏俄民法典》编纂历程的回顾和体系的分析,找寻中国民法典应师从德国民法典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正>民法法典化是近代大陆法系国家资本主义立法的重要内容,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晚清时期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法制的变革,其中《大清民律草案》的编纂完成是其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大清民律草案》的成编从内容和体例上是对日本和德国民法典的"借鉴"内容颇多,在产生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但它无疑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部民法典,对当时和后来民事立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是由于其这一  相似文献   

8.
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起草至今,我国人格权民事立法历程已逾百年。期间有中断,但是启承之际总是延续为主,形成了我国人格权立法的成功经验和时代特点。这些成功经验和时代特点不可避免会对我国民法典编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国民法典应该坚守成功经验,抛却一时之举,制定我国人格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07,(2S):23-25
刑事判决认定被告挪用资金给第三人使用,挪用资金罪罪名成立,而第三人却“大呼冤枉”。民事判决以刑事判决为依据判第三人败诉,在“民刑一致”的法律原则下,如何保护刑事案件中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曹守同 《人权》2005,(2):39-42
中国政府一贯把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实现男女平等、维护和保障广大妇女的人权作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有效地促进了妇女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一、法制:消除一切歧视中国法律确立了男女平等原则。中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括《民法通则》、《刑法》、《选举法》《劳动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母婴保健法》…  相似文献   

11.
平等原则实现的是男女平等权形式上的平等,差别原则实现的是男女平等权实质上的平等。我国应当在宪法中明确禁止歧视原则,确立合理差别原则,并对女性平等权提供宪法救济。  相似文献   

12.
法治随想     
翻阅中国历史,虽然没有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提出过依法治国,但是,也不能说封建王朝治国都不依法。春秋时代中国就有了成文法,曾出现过《吕刑》、《法经》等;后来,秦有《秦律》,宋有《宋刑统》,元有《元典章》;到了明朝,朱元璋不仅修订《大明律》,还以《大诰》进行普法教育,清朝不仅有《大清新刑律》和《大清律令》,还制定了更为详尽的《大清商律草案》和《刑事、民事草案》。看来,依法治国也曾是一些封建王朝追求长治久安的方略。但是,法治并没有保障任何一个王朝一统天下到永远。自然会有人说,中国历史上的法  相似文献   

13.
挪威,是位于斯堪的娜维亚半岛西端的社会福利国家。它历来以妇女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男女平等实现程度位居世界前列而闻名于世。挪威《男女平等法》是被挪威人骄傲地称为“挪威模式”的男女平等保障机制的首要组成部分。这部法律1978年6月9日颁布,1979年1月1日实施。它为在挪威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倡导男女平等观念,推行男女平等措施,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第二条中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然而,司法实践表明,公安司法机关并没有树立无罪推定的理念并将之坚决贯彻执行。作为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刑事诉讼法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理应得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探讨无罪推定原则的概念、内容以及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5.
新《老年法》草案"出炉"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强调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笔者认为,"常回家看看"是子女的义务也是责任,将其列入法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刘国利 《前沿》2012,(9):61-64
"法比天大"是法治精神的核心,英国的《大宪章》确立了一个原则:国王在法律之下,影响了西方世界。高扬法比天大必须奉行宪法至上的原则,任何政府机关的权力、任何领导人的权力都不能超越法律,要让法比天大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既是一本法律史书,亦是一本社会史书。它清晰而明确地论证了法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法不只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道德、伦理和信仰等价值观念,也调整和维护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国法律与社会》一书第五章第一节的主题为"神判"。瞿同祖先生引经据典,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以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神判在社会上的实施情况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的神判与法律功能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赵林凤 《求索》2012,(11):68-70
汪荣宝是中国近代宪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清末新政改革中,他参与制定《钦定宪法大纲》,编纂《钦定大清宪法草案》;民国初年,他撰拟《汪荣宝拟宪法草案》,之后参与制定《天坛宪法》。汪荣宝执著地将分权、制衡、议会主权等西方宪法原则移植到中国,并揉合本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现实,详定多部宪法具体条文和款项,一定程度上初创了中国宪法的模型,其筚路蓝缕之功应被后人铭记。  相似文献   

19.
徐娜 《中国减灾》2010,(10):46-49
2010年9月1日,以国务院577号令公布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从法律上肯定了灾害救助工作多年来形成的工作原则、制度、方法,确立了灾害救助工作在国家应急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使灾害救助工作进入依法行政的历史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的法典中,有许多关于女性犯罪的法律规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法律的性别观念以及女性的法律地位。本文主要就《唐律疏议》中涉及女性犯罪的罪名、刑罚及优恤的制度作了梳理与介绍,以从制度角度了解唐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