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就必须尊崇宪法精神,贯彻宪法规定。要对宪法有敬畏之心。人比天高、法比天大、宪法至上。法律规范的实施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充分的发展。对宪法的敬畏,就是要将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根植于心,在遵守上下功夫,谨守宪法的各项原则与规定。要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的意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  相似文献   

2.
学位授予权是一种法律法规授权,这种权力具有行政权和学术权的双重属性。学位授予行为又是一种可申请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学位授予单位在行使学位授予权时应充分贯彻法的精神,遵循法的基本原则,尤其要遵循法律优越原则、比例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3.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4,(23):22-26
12月4日,我国将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 32年前的12月4日,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在亿万民众热切期待的目光中,"八二宪法"经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颁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等条文,彰显出民主、法治、人权等宪法价值理念,让人们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也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与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5.
李阳 《重庆行政》2015,(4):62-6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活动。其最根本内涵是,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权力受制于法律,权力与责任相统一,权力要尊重权利。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在第十四章规划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部分非常重要,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呼应的。没有体制的改革创新,特别是行政体制的改革创新,"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就难以有体制的保障。"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三张清单的推行,高扬着极其重要法治精神:权力清单高扬的是"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7.
一是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观念。从传统的“权大于法”转变为“法大于权”,自觉维护法律应有的权威,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遵从。二是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从习惯于按照领导意见办事的工作作风转变为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任何权力都必...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本权利保障观念的兴起并日益成为法教义学的重心,制造法外空间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逐渐失去其影响。我国台湾地区"大法官解释第684号"通过基本权利的解释路径彻底解除了对大学生诉权的限制,加速瓦解了大学校园领域的特别权力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律保留原则对该领域的顺利接管,相反,大学自治、特别权力关系与法律保留原则三者之间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而有趣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是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履行法定职权时,必须坚持依宪依法执政,树立宪法信仰,弘扬宪法精神,遵循宪法至上原则,带头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宪法修正案出台  相似文献   

10.
潘国红 《人大研究》2013,(12):28-31
人大信息公开,就是把人大和人大代表行使职权、"一府两院"接受人大监督情况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公众的审视和监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享有最重要、最广泛的国家权力,人大法定职权也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实行阳光运行,公开运行。目前人大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着公开程度不高、公开方式有待规范、公众关注度低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工作力量不足、  相似文献   

11.
新《老年法》草案"出炉"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强调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笔者认为,"常回家看看"是子女的义务也是责任,将其列入法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就精神蕴涵而言,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当中的"民本思想"里确实有着某种程度的"契约"意义。首先,民本思想隐含着"民众是天下主人"、"君主权力来自民众的授予"的意义。其次,民本思想隐含着君民之间的契约关系:是否信守"民本"是中国古代评价一切王朝及其君主的最高法则。再次,民本思想隐含着相关的惩罚机制:君主如果不履行君民之间的"契约",就会因失信天下而被民众抛弃。因为畏惧民众的实际力量能够将其"易位",君主亦不得不收敛锋芒、慎用手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从古到今,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这样一个道路:权力总是有无限膨胀的倾向,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可怕的权力。虽然《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新闻记者持新闻记者证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应为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但在许多场合下,本应公开让公众所知悉的信息却被控制在特定单位或人的手里。  相似文献   

14.
英国2007年出台的大伦敦当局法是一部形式意义大于实体意义的法,它包含了一套科学的向地方放权的法律技术。首先权力的下放严格遵循了公开、参与原则,确保了权力下放的程序合法性;其次,每一项放权都伴有管制影响评估,并有对特定利益的综合影响评估,为权力下放提供了技术正当性支持;最后,为保障下放的权力不被滥用.该法设计了多重监督机制,将法律在权力设置中的调控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郝时远 《传承》2011,(5):64-66
政策是国家意志观念化、主体化和实践化的反映,体现了国家意志的政治理念、人民利益、法律精神、权力限定和权益保障等效应,是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指导原则和工作行为规范。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事务,国家根本大法宣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指导民族事务的宪法原则,也是制定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体现了我国政体的结构特点,也集中体现了民族事务各方面的政策原则,这一制度的法律化,也使民族政策具有了依法制定、依法执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郭苏建 《人民论坛》2013,(10):26-27
派系裙带关系还是制度因素?中共高层权力交接,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中共权力继承和交接上所注重的最高领导人权力可以"平稳交接"的原则,有利于最高领导人"梯队建设"的原则,以及防止任何个人权力坐大的"集体领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WTO规则的适用及成员方对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法律、政府及其权力等方面的关注,说明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法规与WTO规则存在冲突,少数民族法应按照WTO规则的精神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石晶 《求索》2013,(4):64-67
司法独立是西方资产阶级为了反抗封建贵族、夺取政权而提出的制度设计,不仅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法律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也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十九世纪中叶被迫走向现代化的日中两国。在近代司法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影响司法权独立的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司法权从行政权脱离和分立的过程,是权力的重新配置。通过对日中两国近代司法独立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在从传统到现代的司法制度变迁中,中国清末法制变革中"建构型"的演进过程与"压制型"的法律精神是晚清司法独立制度未能建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行政强制法》施行后,限制人身自由和冻结存款只能由法律来设定,规章(包括公安部规章)没有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权力。公安机关作为少数几个具有限制人身自由和强制执行权的部门,厘清公安职权范围内行政强制措施的类别,依照强制法设定的程序和原则开展执法活动,对于公安机关正确履行职责,促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以来,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制度"就成了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突破口和抓手。明确一项制度的法律定位和原则是促进该规范顺畅运行的基础。只有进一步明确权力清单的法律定位和原则,才能正确面对权力清单制度在制定实施中所面临的困境并寻求解决办法,推动权力清单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