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有8亿多农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都在农村,提高农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运行中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何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这项制度顺利推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程毅 《求索》2012,(8):60-62
人民公社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脉络大体可分为肇始、曲进、兴盛和衰落四个阶段。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四个特征: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集体所有制是是其体制保障和经济后盾;运行成本较低;基本医疗需求的一致性。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短时期内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与发展农业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促进了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人民公社制度和集体经济体制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大起大落"背后潜伏着极其深刻的冲突和矛盾,其历史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武汉市自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经历了由试点到逐步扩大直至全面实施的过程。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民大病医疗负担明显减轻,医疗卫生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日趋踊跃。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惠民工程,且开展此项工作时间不是很长,在推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有待各项相关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2002年我国首先在中西部地区探索建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要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救助体系,并将另外落实经费,支持县医院和乡卫生院建设,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08,(2):22-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以来,农民因病致贫返贫得到缓解,健康意识得到增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参合率逐年增高,参合农民普遍受益.合作医疗制度深入人心。尽管成绩突出,但是,合作医疗运行中也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有待增强。二是合作医疗办事机构办事效率有待提高。三是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机制有待健全。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有待完善。五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力度有待加大。六是重置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基金缴纳标准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与现状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在1956年农村合作化达到高潮时初现端倪,经过1958年的第一次高潮,以及1968年开始的被世界银行誉为“卫生革命”的第二次高潮,我国基本建立起覆盖整个农村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进行了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合作医疗赖以生存的集体经济体制被破除,导致农村合作医疗迅速解体,农民医疗问题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7.
乌云 《前沿》2009,(10):165-168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合作医疗是我 国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之一。政府于2003年开始推行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医改一直是我国的大难题,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更是我们多年来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高风险的社会政策。笔者研究的是社会政策视野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改问题,因为种种原因,我国过去一直没有采用"社会政策"的概念,而我们看到的研究大多都是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入手。如今社会政策是一门正在兴起、颇受广大学者关注的学科,一门专注于政府有关民生福利政策的学科,农村合作医疗属于社会政策领域中的一个很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是协调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6年经济工作要点时强调,2006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良好开局。以此为新起点,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即将出台,日趋合理的公共财政体系将使农业、农村与工业、城市及国民经济其他方面协调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得到质的改善。为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项德政工程办实办好,各级党委政府正在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本刊特刊发宁夏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沙迎春和四川南江县委书记青理东,对本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今年上半年,农工党中央和地方组织对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村级卫生室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无钱看病”的问题,目前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农民“没有地方看病”的问题。但是,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村级卫生室条件差、服务差、管理差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新农合和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最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
鄢洪涛 《求索》2013,(12):251-253
当前,农村医疗卫生制度面临着一系列的绩效困境,如医疗卫生资源城乡二元差距显著.农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较低,农民医疗卫生费用负担过重.农村医疗卫生制度变革的可持续性不足等。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绩效,必须强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制度创新模式.改革城乡二元制度结构,注重培育多样学习源以寻求制度的有效突破。  相似文献   

11.
李文  谢元龙 《公民导刊》2005,(10):34-3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就有九亿农民,当前。从中央到各级政府都在关注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探索建立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重庆市铜梁县试点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人启发。  相似文献   

12.
策划人语:小康路上看病难,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一个窘境。由于各种原因,在农村,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三级基本医疗网处于“网破线断”的状态,农民“小病硬挺,大病难治”,成为政府难心、农民烦心的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个覆盖广大农村的医疗安全网能给农民擎起健康的绿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华 《长白学刊》2006,(3):90-92
农村合作医疗经历了半个世纪曲折的发展过程。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使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供给主体,是历史上农村合作医疗获得成功的经济基础。同时,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的变迁也使村集体失去了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物质基础,成为农村合作医疗解体的直接原因。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明确其社会医疗保障性质,确认政府制度供给主体,以便政府行使其多重身份下的具体职能。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称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我国农村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市推广社区卫生服务。到2010年中国农村将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约7亿人。这对8亿农民无疑是一大福音。从试点情况来看,在东南沿海,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新型合作医疗已经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基本都是以地方财政和农民投入较大金额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刘群 《青年论坛》2005,(1):124-12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主要实行以土地保障为依托 ,以家庭保障为主体的传统保障制度 ,这种保障制度目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挑战。从上世纪 80年代后期开始的政府主导的农村社会保障改革收效甚微 ,陷入困境。 2 0 0 3年开始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成效初显 ,其启发意义在于 :强化政府责任是突破农村社会保障困境的关键。政府的责任首先表现在根据国情进行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和选择 ,还表现在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财政支持以及为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并实施监督  相似文献   

16.
刘莹 《传承》2014,(11):48-49
日渐突出的农民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的实现。经过不断探索和试点,党和政府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保障农民权益、改善农村干群关系上。随着这一制度的深入推进,农村干群关系之间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找出原因促进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肖顺武 《求索》2007,(5):96-98
健康是个人享受生活的其他方面所需的基本前提,而医疗卫生就是一个与健康有着最密切联系的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语境下,建构农村医疗改革成果分享的法律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国目前的农村医疗系统是以合作医疗为主心骨的,但这一制度安排在目标定位、对贫困群体的医疗保障以及自身的组织上存在着弊端。构建农村医疗改革发展成果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要强化政府在农村医疗资源公平分享中的责任;二是要以基本医疗保障为农村医改的基点;三是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以提升医疗资源的配给效率;四是要厘定合作医疗主体间的关系;五是要架构农村的公共卫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何艺新 《求索》2008,(8):85-87
农村教育问题和农村医疗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亟需解决的两大现实问题,教育事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素质的提高,医疗事关农民的生存与健康保障。本文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演进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医疗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构建,为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朱红霞  解之诚 《创造》2009,(1):82-8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相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传统农村合作医疗模式而言,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为实现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2003年在全国选择了304个县(市)先行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凤举 《政策》2006,(7):45-4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一段改革发展的历程。计划经济时代的城镇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曾经使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基本医疗保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原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至少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