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府政策的动因来源于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入包括环境要求与环境支持。放管服改革是当前政府变革的重头戏,而政府治理环境的变化是其根本动因。环境输入的要求来自经济转型和竞争的加剧、或现代社会及扁平化组织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整三个方面,他们凸显"放管服"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环境输入的支持来自科技进步、电子政务深入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成熟与第三部门的兴起两个方面,他们使深化放管服改革可能和可行。  相似文献   

2.
"放管服"改革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简政放权、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步"先手棋"。基层政府(县、乡)作为"放管服"改革工作重要的承接主体,同时也是"放管服"改革研究最容易忽视的盲区。"放管服"改革的本质是全面清理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职能的法定化,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基层"放管服"改革当然也不能脱离"放管服"改革的本质,否则可能偏离改革最初设定的方向。因此,要兼顾先行先试与顶层设计,及时化解改革引发的司法问题,激活存量权力,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次深刻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当下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针对当前"放管服"改革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机关事务管理改革与创新是放管服改革在政府内部的开展,也是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必然要求。在放管服改革深入过程中,县乡基层政府面临职责加重、政务事权加量、基层政府与公务员任务翻倍的情况,机关事务管理尤其是基层机关事务管理的管理体制、服务结构、管理模式、管理格局、保障水平面临挑战。基层机关事务管理改革需要通过职能定位、权力配置与机构设置、运行规则和法律保障等多路径进行创新,使之与放管服改革相配套。推进基层机关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对于确保放管服改革落到实处、避免腐败和提高基层公务员士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放管服"改革,是最近几年国务院推动政府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先手棋",但其中存在秩序维度的冲突。要让"放管服"改革取得成功,并且让企业和民众有"获得感",须从秩序维度进行治道变革。从物理层面来看,"获得感"与"放管服"改革的技术细节改进、程序流程优化和服务态度与质量的提升等方面有关。从秩序维度来看,"获得感"与"放管服"各个秩序板块之间的结构契合有关。从关注政府的秩序维度进行治道变革的要义看,是从权力的治理转向权利的治理,从单中心的治理转向多元参与的治理,从强制性、等级性、条块分割、心理失衡的治理转向自愿的、平等的、整体的、网格状、心理协调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放管服"改革是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新改革进展和表现形式。国内外有关中国"放管服"改革实践的理论研究起步很晚,但已经在相关概念与构成内容的理论阐述、改革过程发展演化与内在逻辑、改革实践问题与规范对策、改革实践环节或领域相关主题、地方改革实践及其成效评估等方面取得了迅速进展。相关主题研究呈现出一些结构性特征,但总体上方兴未艾,也展现出了较为明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湖北需要准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将重点放在加快产业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县域经济和深化政府的"放管服"改革等三个方面。研判当前经济形势,要把握好三个维度:一是要注重从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中把握积极变化,保持发展定力;二是要注重从区域经济分化大格局中看到竞争压力,增强转型耐力;三是要注重有效防范化解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提升稳控能力。湖北肩负着"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要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机遇,通过"无中生有"、"有中生优"、鼓励创新创业和补短板等手段加快产业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向需求侧要新动能;通过总量升级、结构升级和动力升级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通过做好权力的"减法",做好监管的"加法",做好服务的"乘法",深化政府的"放管服"改革。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粗放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比金子还宝贵的软实力。政府部门主动变身为"店小二",把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自己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放下身段、俯下身子,扩大"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服务水平。就目前徐州市的营商环境而言,政策法规配套不健全、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放管服"改革落地不扎实等问题已明显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亟待突破解决。完善和改进营商环境,不仅需要充分认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意义,也要做到"亲"、"清"一个都不能偏废、一个也不能少,需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和法律制度落实等方面做出更多坚实努力。  相似文献   

9.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后强力推进的“放管服”改革,是以政府治理的体制机制以及制度创新的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陕西省在“放管服”改革及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改革推进的统筹设计、科学规划有待加强;改革推进中的体制机制创新需强化完善;改革推进中的协作性、协同性需要加强;破除改革“痛点”和“堵点”的力度需加大。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陕西营商环境要加强“放管服”改革推进的统筹设计、科学规划;要深化“放管服”体制机制的改革和优化;要下大力气解决“放管服”改革硬件载体的不足,切实破除改革的“痛点”和“堵点”;要推进“放管服”各部门职责优化协同高效,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放管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放管服"改革面临的难点,运用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从"交易成本"出发,对改革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扫描。研究发现目前深化"放管服"改革关键在于解决制度性交易成本问题;而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源泉。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对深化改革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改革和完善现有制度,降低非必要性政府制度性交易成本和非必要性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第二,重视全社会市场信息对称分配的制度安排,降低搜寻、整合、维护的信息成本,由此抵制各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全社会策略成本。第三,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重视"互联网+"公共制度性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1.
优化发展环境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乐山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支持政策、发展软件和硬件环境加快完善,但规划的协调衔接不够、部分政策落地落实难、融资和税费负担较重,环境资源和要素成本等制约因素日益突出。为此,必须多方面入手,加快完善产业规划,加强基础建设,强化财税支持,鼓励绿色发展,降低要素成本,加快完善精准支持核心产业和关键环节重点项目的相关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  相似文献   

12.
营商环境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指标。经济新常态对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济南市应着眼于制度创新,加快"放管服"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着眼长期的引导和维护,打造规范安全的监管环境;从转变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入手,重点完善服务企业机制;着眼于培育品牌和标准,大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已经持续多年,改革力度之大、改革范围之广、改革程度之深,是历次改革中所没有的。这场改革动因主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对国际复杂形势及新智能革命带来的挑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的举措主要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单制度改革、服务流程再造、证照分离、减税减负、优化服务、监管改革等。通过改革促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服务方式智能化、市场监管精准化,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规范了政府权力,化解了市场主体的“堵点”“难点”“痛点”。改革也在制度、监督以及基层积极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未来“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策略主要包括价值的调适整合、结构的互动整合、机制的协同整合、技术的嵌入整合、执行的配套整合、制度的优化整合等。  相似文献   

14.
自2013年以来,我国"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新时期,"放管服"改革也面临着效率困境、"信息孤岛"困境、道德风险困境等问题。"互联网+"能为"放管服"改革的开放、互动、一体化运作提供技术支撑及思维方式,助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相似文献   

15.
架构适切的政策工具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霍莱特和拉姆什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基础上,将社会组织政策工具分为放松管制、监督管理和培育发展三种类型,对2004-2016年我国省级层面社会组织发展的503份政策进行文本收集、遴选、编码以及量化分析,进而探究"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社会组织发展政策工具的演进路径、空间差异和组合选择.研究发现:当前各地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工具与"放管服"改革的政策目标匹配度较低;政策工具类型方面以监督管理工具为主,放松管制工具次之,培育发展工具最少;政策工具选择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中、西部地区放松管制政策工具运用率较高,而东部、东北地区监督管理与培育发展运用率较高.结论指出我国发展社会组织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种不同政策工具的要求条件和政策效果,并注重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6.
在新形势下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求政府要做到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要实现这五个“为”的目标,就要有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这三道计算题。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是政府做到五个“为”的基础路径,做好加强监管的“加法”是政府做到五个“为”的关键路径,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是政府做到五个“为”的核心路径。要统筹协调好“加、减、乘”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系统性、协调性思维全方位推进“放管服”改革。  相似文献   

17.
"放管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既关乎利益格局的调整,还涉及权责关系的重塑、管理方式的转型以及工作模式的再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改革任务中找到有力的抓手和突破点,不仅决定改革的方向和大局,也决定改革的成败。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通过"一把标尺"规范"放管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现代政府管理秩序、文明和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放管服"改革将不断推动高校行政色彩的淡化,推动高校教职工主体地位的提升,工会的建设职能、维护职能、参与职能将得到更好发挥。"放管服"改革将促使高校形成一系列新制度和新的工作模式。因此,高校工会要学会在新的制度下,运用新的理念来开展工作,要实现从被动型向主动型工作理念的转换。高校工会工作人员要形成适应"放管服"改革精神的思想观念和业务素养。  相似文献   

19.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突破口,是提高政府行政审批效率、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关键举措。中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主要在地级市政府展开,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普遍缺乏对"相对集中"标准的把握。文章从基本概念出发,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区分为横向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纵向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以此为基础分析河北省各地级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最后给出地级市政府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共识。“放管服”改革应当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理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契合机构改革的现实需要,展现新的时代使命。“放管服”改革要适应机构改革凸显五项核心职能、致力精简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特点,紧紧围绕系统化的现代政府职能体系、标准化的现代服务政府、智能化的未来发展、精准化的个性服务等方向展开,找准深化改革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