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形而上学与逻辑的本质关联起源于语言上对系词的追问。逻辑学整体上可以分为无内容的逻辑与有内容的逻辑。无内容的逻辑即是以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形式逻辑为开端,经中世纪经院哲学发展,在现代通过弗雷格、罗素、逻辑实证主义及分析哲学发展到顶峰的纯粹形式化的符号系统。它将形而上学消解于语言符号的结构分析中;有内容的逻辑以亚里士多德范畴论划分存在的不同等级为开端,近代经康德先验逻辑确立了范畴与感性直观的先天关联及黑格尔以思辨逻辑揭示了存在自身证成的内在机制。海德格尔以胡塞尔对范畴直观的描述为引线,在有限性的"此在"之在世存在的生存方式上,指出形而上学是逻辑学的基础而不是相反。马克思将通达形而上意义的辩证法复归人的感性实践,打破了辩证法的神秘性和理论性,澄清了形而上学逻辑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如何界定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的特质,存在着"垄断资本分析范式"和"帝国主义批判范式"两条主线。前者以"垄断资本"形式的变化发展为线索,后者则以资本的空间扩张逻辑为中心。承袭"帝国主义批判范式"的新帝国主义论,强调的是资本逻辑已经从地理学意义上的显性广度空间扩张转向了文明学、人类学意义上的隐性空间扩张,并最终打造出资本力量操控一切、人们普遍认同的全球控制社会。新帝国主义论实际上就是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逻辑批判,它体现出当代左派思想家对资本逻辑向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渗透的忧虑与反思,但过于渲染资本逻辑的无法操控,一方面不符合民族国家主权力量依然强大的事实,另一方面必然导致人类社会发展前景悲观论调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要构建交通运输警务理论体系乃至学科专业,就必须运用哲学的思维,深入分析交通运输警务的哲理基础,明确交通运输警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内涵,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范畴体系、知识框架和术语系统。作为一种部门学科的哲理研究,交通运输警务范畴体系的构建可以法学和公安学为参照,在明确起始范畴和基石范畴的基础上,推演出基本范畴。交通运输警务的起始范畴即逻辑起点为"交通权",即公民的交通权利;基石范畴为"交通权利—国家义务"关系;基本范畴包括本体论范畴、价值论范畴和实践论范畴。其中本体论范畴的基本问题有:交通运输警务的本体是交通运输的社会经济关系(物质生产关系);交通运输警务的本质是国家警察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公民交通权利的规制与保障;交通运输警务的实体主要包括规范系统、组织系统、运行系统、设备系统和文化系统。价值论范畴主要包括秩序、平等、安全、人本和效益等五种价值追求。实践论范畴包括职能论、运行论和组织论,是从职能任务、运行机制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探寻警务实践活动的特点与规律,以实现改进和提高警务综合效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一门学科的成熟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体系的形成和逻辑化;二是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宽和深化。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行政学的发展也表现在这两个方面。就后者来说,行政组织论、行政生态论、行政决策论、行政协调论。行政监督论、行政改革论等等分支学科或者说研究领域不断被开拓耕耘,捷报频传并日臻成熟。正是在行政学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总体态势下,由林木萍、杨麻主编,程效、吕元礼副主编的(行政文化论)(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年)作为行政学新的研究领域的最优形态和系统化、阶段性的成果与读者见面了,为行政学…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向传统的学科分野及其方法论范式提出挑战,又为新学科发展及范式突破准备了基础条件。作为前沿交叉学科,计算社会科学既是大数据时代科技进步、数据爆炸和方法创新的产物,又是社会科学长久以来的计算传统知识积累的成果,致力于应用数据思维、数据资源和数据分析学以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运行规律等。近年来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使新学科成为现实,这种学科创新体现为围绕着数据驱动和算法驱动,采取不同融合方式的一系列"问题解决性、应用导向"多元化进路,推动社会科学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其法学属性的归属一直是行政法学界和经济法学界相互争论的焦点.对于食品安全法属性的判断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完善经济法学科的自身建设.本文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形式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划分依据,比较分析了食品安全法在法学属性上与行政法和经济法两大学科的异同,最终论证得出食品安全法的法学属性归属于经济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宋明理学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所倡导的"万物一体"思想不仅从本体论上探析了人与自然的同源同体同本,更从境界论视域揭示了深刻的成就"大人"的生态理念、拯救社会的生态目标以及救赎万物的生态责任等生态伦理意蕴。从一定意义上讲,本源构成上与物同体、万物一体的理想境界及其在逻辑推导、证成方式上与物同体,总是要让位于差等的现实安排。也就是说,要深入把握万物一体之仁和人与物之间轻重厚薄的差别与统一,进而实现宋明理学"万物一体"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一、法理学在法学中的地位 法理学作为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研究古今中外一切法的基本范畴和一般规律的学科,是法学的主要理论学科。在法学体系中,没有哪一个学科像法理学这样,有着如此宏观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抽象概括的学科特点,它同法学的各个学科都有相当程度的关联,并对其他学科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之争,不仅是事关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历史思辨中看似不言自明实则言之未明的关键问题。破解该问题的认知迷雾,迫切需要我们从范式概念的源头领悟中构建"学术共识"与"学科规范"的认知逻辑,从存在论、转换论与场景论的形式之争回到公共行政的事实本体,在本体视角解析中寻找破解范式之争的密码。并且需要以反思性、主体性、科学性的态度找到范式建构的传统基因与历史依据,从提出真问题、供给真概念、构建协同式学术生态与强化实践性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建构公共行政学的"中国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跨越发展,政府数据开放运动在全世界范围方兴未艾,我国也正在积极推动政府数据开放的政策规范和实践探索。为促进政府数据开放进程以及立法建构,首当其冲是要在理论上厘清政府数据开放的原因。可以从行政权力主体的义务证成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基础两个维度认识政府数据开放的理论基础:从行政权主体维度看,政府数据开放属于政府的职能范畴,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从行政相对人维度看,政府数据开放是公民知情权在大数据时代的扩展和延伸,监督权和行政参与权的充分行使客观上也对政府数据开放提出了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2021,(2):36-4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省思。其中,在发生论层面,以大历史观的宏阔视野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理路;在结构论层面,以唯物辩证的缜密思维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体系;在特征论层面,以鲜明坚定的政治清醒宣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发展论层面,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厘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向;在价值论层面,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在一定意义上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2.
对于检察学概念的界定和检察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作为一门研究检察制度和检察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检察学的独立法学学科的地位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基本理论研究还较为薄弱.因而从宏观上入手探讨检察学这门学科所应承担的学科使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检察学理论体系应当包括检察权的基本原理、公诉权的基本理论、检察制度、检察工作、国外检察制度和实践的研究等内容,对于检察学的理论研究走向规范化将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科学”到“哲学”:西方行政学价值研究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4,(5):88-95
由于受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主流公共行政学在工具理性的导向下陷入了技术路线和管理主义的追求之中,形成了行政学价值研究的"科学"传统,使得公共行政学深陷于"内在逻辑困境"而面临着重重危机。在宪政主义学派的努力下,从新公共行政学派、黑堡学派对传统行政价值的反思,再到行政伦理学的兴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学科的价值追求转型的作用。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政哲学作为一股新的学术力量在西方行政学界开始兴起,进一步地对公共行政的"技术内核"进行质疑与批判,努力呼唤公共行政的精神与价值,从而推动了行政价值研究从"科学路径"向"哲学路径"的转型。在哲学视野下行政价值研究趋势是:对行政价值逻辑生成的更具体探究,对行政价值范畴体系的更合理构建,对行政价值评价机制的更科学设计,对行政价值异化现象的更深入考察,对行政价值实现机理的更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无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在实际研究和理论阐述上,马哲史家们遵循的认知逻辑,既有遵循以世界观为终极解释原则、以"形态论"为标识的本体论方法,也有遵循以本体原则与认识原则相统一为思维前提、以"范式论"为标识的范式论方法。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是"形态论",即以"解释教科书原理"为其根本特征;当下时代,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越来越趋向"范式论",即以"多元研究范式解释马哲史"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行政学与行政法学是两门紧密联系的学科,有必要在厘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建构。公共行政实践的变迁是二者的共同发展背景,而对"效率"与"公平"的不同关注又使二者具有不同的价值关怀。从内容来看,两门学科有着共享的研究范畴,但学科的边界也在不断调整;从研究途径来看,行政法学遵循法律主义的权力途径,行政学遵循管理主义途径。当今公共行政实践的剧烈变迁催生和推动了行政学与行政法学的互动建构,因此,应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以及在各自学科的知识运用中保持学科自主与不足、封闭与开放的辩证统一,这应成为两门学科互动建构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法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哲  孙秋枫  庄磊 《理论探讨》2005,1(5):89-91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经济与法律互动共生、高度统一的新趋势造就了经济分析法学的方兴未艾。在了解以及借鉴应用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经典理论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分析法学的独特贡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经济分析不仅是经济分析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为当代经济分析法学家的经典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文章从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经济与法律关系的分析入手,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同时比较了当代分析法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法学的关系,进而揭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经济分析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身问题是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它已从古希腊的超自然认识论经由心灵哲学的内省思辨转向了当代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本质上,该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具体化。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下,心身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和心智的具身性,集中表现为对意识的研究。邦格的意识涌现论将系统论、实在论和涌现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唯物主义的特性,从意识的本体论、相对独立性、意义、产生机制方面对心身问题进行修正。但是由于其依赖逻辑,造成了主体性缺失和语义缺失。综合的唯物主义将辩证唯物主义、认知科学和语境论结合在一起,弥补了邦格的意识涌现论的不足,站在科学立场为意识辩护。  相似文献   

18.
苑晓杰 《理论探讨》2004,(5):119-121
作为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历史学科———中共党史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阐释中国共产党历史,既突破了传统的以"革命史"为主导的中共党史学研究范式,又固化、更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以社会现代化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的中共党史学研究范式,从而使中共党史学呈现出全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上海基层党建科学化信息化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是基于历史判断和政治逻辑,在对上海市宣传系统以及其他相关基层党组织近年来党建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所认为的执政党应对大数据时代挑战在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中所应持有的基本理念和相应对策。一、大数据的特点与技术格局  相似文献   

20.
姜士伟 《理论探讨》2007,1(5):149-152
任何理论和学科体系的建立,都需要首先确定一个最为基本的范畴作为其演绎的出发点,即逻辑起点。逻辑起点的确立必须符合三条质的规定性:它是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它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它与反应对象的历史起点相同。从公共事务的发展历史来看,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起点相同。从公共事务的属性来看,公共事务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反映了公共管理的"公共"本质属性,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相一致。同时,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可以独立存在,是公共管理一切矛盾的"胚芽"。公共事务完全符合逻辑起点确立的三条规定性,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