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当防卫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权利,但由于正当防卫是用损害不法侵害者利益的方法实施的,且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在某些情况下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公民在行使正当防卫权利的同时,必须严格掌握正当防卫的使用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情形。由此可以看出,正当防卫具有两个基本特质:防卫性和加害性。防卫性即保护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正当防卫的产生是在国家救济滞后的前提下,公民个人用自己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它作为存在于刑法中的公民私力救济,同时也成为了鼓励国家社会成员与不法侵害行为做斗争的有效方式。《刑法》20条第3款作为一种特殊的正当防卫权,赋予了公民在必要时能行使更大的权利,与此相对应,这种特殊正当防卫的成立除了必须以符合一般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为前提外,在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时间上还有更严格的界限要求。  相似文献   

3.
段超 《法治纵横》2013,(12):56-58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一种正当行为.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与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为了避免对正当防卫的滥用.法律规定正当防卫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正当防卫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正当性的重要条件.也是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分界线,目前.我国法律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规定仍是一个抽象的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的标准.什么样的情况下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还存在着争议。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防卫过当案件的证据实用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人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在实施防卫行为时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是鼓励和支持公民勇于且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护人民,打击不法分子,维护社会治安的锐利武器。但是,我国刑法对  相似文献   

5.
王涵 《法制与社会》2014,(22):82-83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是刑法赋予公民在国家、集体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在不能及时得到公共权力救济时,而采取防卫的权利。正当防卫对于保障国家利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正当防卫的合法化根据,究竟是什么,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研究正当防卫的合法化根据及其相关问题,可以为合理司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为现存立法中正当防卫权的正当性寻找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特征以及防卫过当等法律问题进行评析,由此而提出关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诠释,普遍认识认为只有防卫人针对不法侵害人实施的行为才是正当防卫行为。如:有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系由正当防卫转化而来,不法侵害人不得对防卫过当进行正当防卫,否则无疑就是等于使其以防卫为借口,继续实施原来的不法侵害行为或实施新的不法侵害行为,因而也排除了不法侵害人享有防卫权的可能①;有观点认为正当防卫主体首先应是非侵害人,从而否定了不法侵害人的正当防卫②。对于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权益在防卫人不当防卫的威胁下可能受到的侵犯,侵害人是否可以防卫? 根据犯罪构成理论,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必须要…  相似文献   

8.
正当防卫应有的最大危害确定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关键在于明确正当防卫应有的最大危害。这是区分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的主要界限。究竟应当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正当防卫应有的最大危害呢?这要作具体分析。针对一切不法侵害来说,首先应该考虑不法侵害者在实施不法侵害时的心理状态,其次再考虑别的因素。这是因为不法侵害者的心理状态,对于能否有效制止不法侵害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过失不法侵害者主观上不存在造成社会危害的“希望”或“放任”,防卫者只需采用比较缓和的方法,对他造成较小危害,就足以制止不法侵害。而故意不法侵害者却“希望”或“放任”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在鼓励公民积极同犯罪作斗争,有效地制止不法行为和严重暴力性犯罪,维护国家、公共利益、公民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当防卫的规定,从其积极的社会政治内容上看,它既是公民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的依据,又是法律保障。在目前社会治安尚未根本好转的情况下,鼓励公民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同不法侵害作斗争,尤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娟 《法制与社会》2011,(7):297-297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对于保护国家、公民的合法权益,威慑犯罪分子,制止犯罪与防止犯罪,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防卫限度是正当防卫中的核心问题。它是区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分水岭。在司法实务中,每一个正当防卫的案件都要涉及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判断。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和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以及相关知识点的研究,力图提高公民维护自身安全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1.
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情况。正当防卫是合法的,受到法律保护的,受到鼓励的行为,而防卫过当则是非法的甚至是犯罪的行为,因此,如何认定和处理防卫过当案件,就成了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刑法理论问题。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一、防卫过当的特征防卫过当的特征即其构成的要件,是正确认定防卫过当的前提和关键。防卫过当具有二个特征:一个是行为的防卫性;一个是结果的过当性; 行为的防卫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所具有的保护合法权益免遭不法侵害的自卫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此条关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规定 ,从形式上看 ,虽然二者仅仅相差了一个条件 ,即明显超过防卫的必要限度、客观上造成了重大损害结果 ,但是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据此却有了质的区别 :前者是国家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而后者却是国…  相似文献   

13.
冉飞 《人民司法》2012,(19):90-91
依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以损害其某种利益的方式所实施的必要的防卫行为。相对于1979年刑法第十七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正当防卫制度鼓励防卫权的行使,以弥补国家公权救济滞后的不足,更及时地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免受非法侵害。笔者认为,从  相似文献   

14.
正当防卫,是刑事立法赋予公民在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等重要权利遭受紧急不法侵害时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权利,是刑法所提倡和保护的一种重要的私人救济方法.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包括,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其中,不法侵害是指行为对法益的客观侵害与威胁,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防卫,具有防卫意识,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相似文献   

15.
防卫过当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卫过当有关问题研究吴靖修正后的刑法对原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问题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明确了正当防卫的概念,降低了防卫过当的指标,增补了无限防卫制度,重新构筑了新的正当防卫体系。这对于鼓励公民积极与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减少犯罪危害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一正当防卫是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但是权利总不能超越合法的界限,滥用正当防卫权利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求实行正当防卫,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条件。正当防卫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呢?刑法理论上通常概括为四个条件:(一)必须有不法侵害的行为。(二)必须是正在实施的侵害行为。(三)防卫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四)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在笔者看来,这种概括有其不足之处。这就是把四个条件并列,不能使人一目了然,在什么情况下能实施正  相似文献   

17.
正当防卫是国家通过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作为国家公力救济重要补充形式的一种私力救济权。正当防卫制度对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都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引起争议的正当防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案例启示: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应当符合前提条件、时间条件、防卫意识条件、对象条件以及限度条件。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主要在于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两个方面。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认定,应当以制止不法侵害、保护法益所必需为标准;重大损害则只能存在于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人民司法》1992年第7期刊登了董华、黄伯煜同志的《故意杀人?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一文(以下简称《董文》)。笔者读者,认为《董文》所持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周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应定故意杀人罪。 周某针对佟某的不法侵害采取的防卫行为和以后的杀人行为是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两个行为,而非《董文》所谈的“从佟某的不法侵害到周某的正当防卫直到防卫过当,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全过程,不能把不法侵害、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看成是两个彼此独立  相似文献   

20.
防卫意图是正当防卫理论的短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防卫理论中的防卫意图,对于认定防卫人的行为是否成立正当防卫以及认定防卫过当行为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防卫意图这个主观要件已经成为正当防卫理论中的薄弱环节,司法实践也长期忽视防卫意图的评价功能。防卫意图不要说具有重大缺陷,在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成立正当防卫时,仍应将防卫意图作为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应将防卫意图理解为对意志因素的表达,即指行为人主观上制止不法侵害的愿望或追求。当防卫人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时,若防卫人对此有明确认识,则不成立防卫过当,应以故意犯罪认定;反之,成立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意图的本质决定了防卫过当的行为属性是过失犯罪而非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