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峰  王铼 《人民论坛》2023,(20):65-67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其发案高、侦破难度大,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也在不断翻新,形成了典型的跨境性、匿名性、集团化、组织化等特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还面临着获取证据难、犯罪追赃难等困境。面对纷繁复杂的犯罪形势,需要多方面、多层面、多角度综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2.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安部也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构建"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整体格局,已成为当前打击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研究依托智慧社区建设开展社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首先分析了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的人口特征,然后介绍了智慧社区建设中部署的前端感知设备和采集汇集的人员数据,最后利用智慧社区感知设备和数据在小区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除了具有一般电信诈骗犯罪的欺骗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外,还具有跨境犯罪的特殊性,在赃款追缴和打击犯罪方面较之一般的电信诈骗犯罪难度更大。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打击与防范此类犯罪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电信、金融等行业的清理整顿工作外,还必须把加强海峡两岸警务合作作为打击此类犯罪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跨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呈全球化蔓延趋势,给人民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破坏了正常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跨境电信网络犯罪涉及人员多,打击难度大,全球共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是大势所趋。2021年1月至11月,我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7万余起,成功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4.9万余名,累计打掉涉银行卡、  相似文献   

5.
2022年以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追赃挽损难等问题,陕西省旬阳市公安局深入开展“无诈村(社区)、单位、乡镇”创建活动,全面构建“党政主导、部门主责、公安主打、群众主体”的“四维一体”全民反诈新体系,坚持“打、防、管、控、宣”并举,健全完善预警劝阻机制,坚决压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和损失,形成全警反诈、全民反诈、全域治诈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和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快速飙升,目前已成为发展最快、占比最高的案件类型,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最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2021年4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疫情题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利益。相较于传统电信网络诈骗,涉疫情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非接触特点突出、受害对象更加精准、社会影响更加恶劣等特点,存在着犯罪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侦查成本高等侦查难点。  相似文献   

8.
浅论跨境电信诈骗案件证据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洪  陈鸿 《公安研究》2012,(12):37-44
电信诈骗犯罪源于台湾,后传入大陆,发展至今已突破国界,蔓延至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是新型的高科技、高智商犯罪,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犯罪手段。现阶段,中国大陆警方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依法追究大陆籍参骗人员的刑事责任。在此过程中,证据体系的构建尤为关键。办案单位应全面了解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具体流程,了解证据的内容、作用和存在形式。办案单位的指挥员和具体侦办民警应当充分认识到,在前期侦查、现场抓捕、刑事拘留、侦查羁押等不同阶段,证据体系构建的工作重点各有不同,必须保持清晰的思路,扎实做好各项基本工作。  相似文献   

9.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新型危害社会经济管理秩序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危害,也给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对H省C县2020年上半年立案的114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展开实证分析可知,现阶段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案件数量大、破案率偏低、以赚取利益为诈骗诱饵、即时通讯软件成为主要平台、黑色产业链出现新中心、单笔犯罪金额小等特点。基层公安机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面临案件线索质量低、侦查力量不足、落地抓捕难度大、电子证据分析难、止付追赃难、预防犯罪难等困境,可通过加强专业化建设、转变上级公安机关职能、实现犯罪全流程打击、深化警银警企合作、提升证据分析水平、依靠社会共治预防犯罪提升打击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益猖獗,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毒瘤""公害"。针对这一"保一方平安"主要矛盾的变化,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以下简称分局)始终保持敏锐洞察,2019年率先完成218万户入户防范宣传全覆盖,2020年又率先组建人员、资源、技术、机制高度整合的"反诈专班",着力开辟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新局面。2020年以来,分局共破案3569起、抓获1280人、劝阻11204起,分别同比上升28.2%、7.5%、35.1%,止付、冻结2.2亿元。  相似文献   

11.
电信网络诈骗是传统诈骗行为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异化形成的新型犯罪,呈现相关衍生犯罪持续攀升、作案方式精准化、智能化等诸多独特属性,反映传统社会风险通过网络迁移传播并强化,与此相对应的传统“组织化调控”与“偏重司法威慑”的治理模式效能有限,治理方式亟待转型重构。基于数据化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检察办案实践切入,对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取证难度升级、衍生“黑灰产”链条交错、多元协同尚不充分、追赃挽损实效甚微、犯罪预防穿透性不强等方面的现实困境进行解构,提出应充分考虑电诈犯罪的发展态势与特性,通过全方位精准打击、立体化治理衍生网络“黑灰产”、多元协同治理、系统化推进追赃挽损和精准化开展宣传预防等路径,以期构建生态共治模式,遏制电诈犯罪高发态势,推动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金融业、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作为一种跨境、跨地域新型团伙犯罪,借助于网络与通信工具实施非接触式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其发展趋势迅速蔓延。公安机关应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侦破此类犯罪的打防对策,从根本上遏止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的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3.
朱小平 《中国保安》2014,(14):58-59
近几年来,借助电信网络手段实行犯罪的案件呈高发态势,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影响甚为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公安机关虽高度重视,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行重点防范和打击,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仍呈多发态势。如何阻止受害人汇款,筑牢电信网络诈骗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进步促进了通信、金融与互联网的快速融合,在极大丰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隐患,传统诈骗犯罪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发展逐渐异化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下简称"电诈"),呈现出智能化、产业化、跨区域的犯罪特点,造成打击实践中侦查工作、审理办案、止付追赃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1)面对此类犯罪发案增速快、破案成本高、追赃挽损难的形势,前端防住一起,发案就会减少一起,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严重侵害人民财产安全,扰乱了生产生活秩序,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隐患。国家对电信网络犯罪治理高度重视,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部际联席会议,提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两降两升"的目标;2020年4月,公安部开启"云剑—2020",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6.
时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多发高发态势,并具有产业化、跨境性、受骗人数多,诈骗数额大等特点。利用搜索引擎推广诈骗网站、诈骗信息,以吸引不特定多数人落入诈骗圈套,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人惯用的诈骗手法。搜索引擎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究其根本是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规则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实施打开方便之门。对于采取竞价排名经营模式的搜索引擎服务商,其所承担的注意义务应当区别于一般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这是因为提供广告推送服务的搜索引擎服务商不仅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同时还兼具广告发布者的身份属性。因此,对于在平台发布的广告信息,搜索引擎服务商所应承担的注意义务不只是一种事后管理义务,根据《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其还应承担证件查验、内容核对等事前审查义务。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由此衍生的"互联网+"智慧生活模式提升了公众使用网络的频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当前,犯罪嫌疑人通过利用新方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常态.电信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主要有蔓延辐射广、作案效率高、社会危害大等特征.公安机关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工作需要立足新常态、应对新形势、着眼新发展,从"国家安全、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出发,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落实举措,提升实战效果打击力度,探索有针对性的侦查与防范机制,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坚决遏制其猖獗势头,有效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已成为社会反映强烈、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一是案件持续高发.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2021 年以来立案2086起,占全部刑事案件46%以上,损失金额1 . 6亿元,是线下传统侵财犯罪造成损失的20 倍,单案损失50万以上案件有67件、损失金额6445万元.二是手段翻新快.网络刷单、网络贷款、"杀猪盘"等类型占电信诈骗发案的60%以上,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升级,隐蔽性、迷惑性增强,群众防不胜防.三是破案难度大.电子证据易灭失,涉案资金化整为零、快速转移、化妆提取,且68 . 5%的境外诈骗窝点在缅北地区,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增大了破案、追赃难度.四是社会危害严重.电信网络诈骗门槛低、成本小、收益高、仿效性强,滋生出大量黑灰产业,给群众财产安全、个人隐私带来巨大威胁,有的群众在"养老钱""看病钱""上学钱"被骗后猝死自杀、致贫返贫、上访闹访,有的企业巨额资金被卷走面临破产倒闭,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此,重庆市南岸区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力推动构建"共治、主治、数治"的"全民反诈"新格局,助推南岸区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山水人文都市区、智慧创新生态城.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由此衍生的"互联网+"智慧生活模式提升了公众使用网络的频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当前,犯罪嫌疑人通过利用新方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常态.电信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主要有蔓延辐射广、作案效率高、社会危害大等特征.公安机关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工作需要立足新常态、应对新形势、着眼新发展,从"国家安全、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出发,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落实举措,提升实战效果打击力度,探索有针对性的侦查与防范机制,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坚决遏制其猖獗势头,有效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已成为社会反映强烈、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一是案件持续高发.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2021 年以来立案2086起,占全部刑事案件46%以上,损失金额1 . 6亿元,是线下传统侵财犯罪造成损失的20 倍,单案损失50万以上案件有67件、损失金额6445万元.二是手段翻新快.网络刷单、网络贷款、"杀猪盘"等类型占电信诈骗发案的60%以上,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升级,隐蔽性、迷惑性增强,群众防不胜防.三是破案难度大.电子证据易灭失,涉案资金化整为零、快速转移、化妆提取,且68 . 5%的境外诈骗窝点在缅北地区,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增大了破案、追赃难度.四是社会危害严重.电信网络诈骗门槛低、成本小、收益高、仿效性强,滋生出大量黑灰产业,给群众财产安全、个人隐私带来巨大威胁,有的群众在"养老钱""看病钱""上学钱"被骗后猝死自杀、致贫返贫、上访闹访,有的企业巨额资金被卷走面临破产倒闭,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此,重庆市南岸区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力推动构建"共治、主治、数治"的"全民反诈"新格局,助推南岸区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山水人文都市区、智慧创新生态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