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沈阳大学开设全国首个信访专业(法学专业信访方向)。在新时期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加剧,群体性事件频发,以及信访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背景下,努力提高各级各行业信访工作者的素质,切实加强信访专门人才的培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信访量的居高不下,信访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对此,本课题组在充分调研、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信访制度的理性构想:通过建立党政、人大和司法信访制度三位一体的格局,建构民众利益表达机制,实现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解决政府与民众的矛盾纠纷;通过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宽信访工作渠道,实现信访工作的快捷与有效;强化县级组织在解决信访问题方面的作用,将信访矛盾稳定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实行信访干部定期轮岗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信访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3.
柳涛 《公民与法治》2014,(21):26-27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对信访反映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务必认真解决。这是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立场在信访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运用科学的辩证思维、深邃的法治思想为信访工作树立的新航标。我们做好农村的信访工作,紧紧抓住做好农村社会的稳定工作,是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只有探索创新信访制度、推进信访活动的制度化、法治化,才能使村民的正当诉求得到满意的解决,新农村社会的稳定才得以维护。  相似文献   

4.
赵盼 《法制与社会》2010,(10):133-134
解决涉检信访问题,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通过对当前信访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涉检信访的原因,探索建立涉检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涉检信访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5.
检察信访工作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做好新时代检察信访工作,对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基层检察信访工作的现状是信访数量处于高位、工作程序趋于规范、矛盾化解更加多元,但同时也面临着信访接待效果差、办理效率低、矛盾息诉难、工作要求高等挑战。基层检察机关通过数字赋能、创新机制、亲民解访,构建法治化标准化的信访工作体系,既是推进信访矛盾源头化解的有力举措,也是检察机关加快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言论广场     
赵大程:要下大力解决信访群众反映问题对久拖不决的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各地要争取将问题尽快解决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在基层,实现重点案件重点突破。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将各种容易引发信访问题的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防止矛盾激化。探索建立重大社情报告制度、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防止因纠纷处理不及时而转化为信访问题。要引导和规范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机制。围绕发生信访问题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要…  相似文献   

7.
袁震 《中国监察》2012,(20):16-19
人口大省、地震灾区、移民大省、全国第二大藏区……特殊的省情,凸显四川解决基层涉纪信访面临的艰巨任务。抓信访就是抓民生,抓信访就是抓和谐。四川省委、省政府创新信访工作理念,将解决基层涉纪信访融入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全局中统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推进。省委书记刘奇葆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8.
王雪梅 《江淮法治》2010,(11):35-35
前不久,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在“首届两岸四地当地政府解决行政争议机制研讨会”上指出,如今公民解决纠纷“信访不信法”,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如果任由各种纠纷肆意发展,最终不进入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而是循着信访这条路上下反复处理,将导致法治社会的倒退。他提出领导在重视信访工作的同时应减少批示、增加指导,将各类争议逐步引导到解决的主渠道上来。  相似文献   

9.
区县是预防和解决基层信访问题的关键,因为区县是群众信访活动的集结点,也是信访性质转变的临界点。应加强区县信访组织的建设,关键是完善基层信访组织。新的形势要求信访工作人员专业化,手段信息化。应当转变对信访工作的看法,积极发现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应当重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信访信息平台在临潼区的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得信访总量有了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创新不断。自2005年推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信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检查,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大格局后,2008年初,他们又审时度势,切实加强信访举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将“信息反馈、监督保障、督查快办、协调疏导”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强力推进,强势发展。这一套信访举报“组合拳”,打出了一个和谐新局面。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出现了“三降一升”的良好态势,即信访总量、越级访和重复访下降,实名举报率上升,达41.3%。  相似文献   

11.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检察机关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涉检信访工作在法律至上、权力制衡、以人为本等价值理念上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合,使其成为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下,只有努力实现涉检信访工作法治化才能回应社会管理创新的期待;只有提升涉检信访的工作理念、健全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完善涉检信访工作协商机制、强化涉检信访工作的监督制约职能才能真正落实法治化的要求,提高法治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是转型期中国社会治理面对的重大政治和法律课题.目前,我国已有的过分强调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应当进一步明确人民调解的职能定位,逐步扩大人民调解的工作范围;正确定位行政机关在纠纷解决中的特殊职能,提升行政机关处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3.
薛冰 《行政与法》2010,(7):116-119
ADR是诉讼和仲裁的辅助手段,它对一些不易及时解决以致不能达成共识的争议能迅捷经济地加以解决,这也是社会进步和法制健全的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商事争议呈复杂多样化发展,诉讼不应是解决争议的唯一渠道,而应是实现公正审理的最终途径。ADR争端解决机制给我们的启示良多,特别是在我国不断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系的条件下,要求我们构建涵盖多种选择的争端解决方式,从而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纷繁复杂的民商事争议。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petitioners and petition officials in Chinese cour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how the petitioning discourse is organized and how it influences the dispute resolution process. It finds that the discourses between the petitioners and the petition officials are mismatched. The petitioners fight to frame their disputes in legal terms, while the petition officials use a “channeling discourse” to divert the petitioners to legal or extralegal institutions. The two types of discourse barely confront each other; nor are the substantive issues seriously debated. Since being channeled into other institutions does not resolve their disputes, petitioners start calling their petitioning experiences as injurious, blaming officials, and making new claims. Disputes are thus reproduced. The research sheds light on the petitioners’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petition system in China, and explores the contextual reasons why the phenomenon of mismatched discourses occur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胡兴东 《中国法学》2012,(1):143-158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呈现出数量繁多、机制复杂,传统解决机制作用弱化等现象。在新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中,应该坚持调解组织与法院审判两大体系为中心,具体是人民调解组织必须坚持运作机制上的非国家性,纠纷解决过程和形式上要体现非司法特点;司法机关运作机制上要体现国家性,解决过程中遵循严格形式主义和法治主义;治安调解机制应采取严格的"法治"主义,即"严格的依法而为"。在传统纠纷解决机制上应正视、承认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补充作用,采用不同途径和机制让传统纠纷解决机制成为此地区纠纷解决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国本土化ADR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红 《河北法学》2007,25(2):36-40
在当代,随着社会主体在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及利益冲突上的多元性,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各国通常把法院以外的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统称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DR).ADR的研究和利用已经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时代潮流,并发展成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的ADR与世界各国一样,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同时,中国的ADR及整个纠纷解决机制还面临和经历着特殊的重构过程.西方国家成熟的ADR制度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技术设计层面的参考,然而,中国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国在现阶段应用和倡导ADR制度是否合乎时宜?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一个既兼顾法律文化传统又符合当今司法理念的中国化的ADR制度?将结合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敏远 《中国法律》2014,(2):8-10,71-73
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已经启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这新一轮司法改革确定了方向、目标及具体任务。对研究者来说,需要在正确认识这一轮司法改革的方向的基础上,首先研究这次司法改革所设定的目标,以便理解和落实司法改革的具体方法、步骤,顺利推进司法改革。基於司法能否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防线,对司法改革的整体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对司法体制进行改革,而且需要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与之配套。因此,我们将以正在进行的信访制度改革为重点,探讨这次司法改革,如何进一步保障司法成为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防线,以切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中的司法策略:以转型乡村为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栗峥 《中国法学》2012,(1):77-88
在转型期的当下中国,司法策略的产生背景源自于乡村传统治理术的衰退与纠纷解决的现实需要。为了适应社会转轨的实际需要,司法机关所采取的司法策略的目标定位是强调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兼容;选择的方法是"大调解"与"能动司法",而村民应对的策略是司法"体内循环"与"体外循环"并举。这些司法策略整合了纠纷解决的各种智慧,包含了尽可能多的治世方略,形成了"软硬兼施"、"刚柔并济"的处理矛盾的"规制矩阵",是我国司法机关审视自身条件与能力、适应转型环境、满足政治任务的"条件反射"。它反映出当下司法是一种补充社会资源、承担公共责任、加强联动治理、确保社会稳定的"安抚型司法"。  相似文献   

19.
完善软法机制,推进社会公共治理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软法机制是通过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规制方式规范人们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制度创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步开始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社会转型以来,行政管理范式不断创新,解纷机制模式不断创新,软法在行政管理和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争议中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整个社会治理正在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模式的现代新型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