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是遏制腐败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腐败是一种公共权力因非公共性运用而丧失公共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在历史上普遍存在,也普遍因具有不法性质而受到遏制和惩处。从历史上看,若依靠人治,虽可一时处理腐败的后果,却难以消除腐败的原因。因为人治方略所依附的专制政体本身不能克服权力人格化所决定的权力的人性弱点。若依靠法治,即使不能根绝腐败,却有望把腐败控制在最低限度使其不至于危害社会,或者一有危害,使能够及时制止。因为法是一种对象化的非人格力量,它一经与民主相契合,便可运用权力本身的力量来约束权力,以保证权力的廉正  相似文献   

2.
“民主政治就是法治政治”,在我国目前的政治理论和法学理论中已开始成为一个重要命题.深化这个命题,进一步探讨形成中的我国民主政治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是当前一个紧迫的理论课题. 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权力的法律控制民主政治的实质就在于权力的合法实现.法律是民主政治得以充分实现的杠杆和基础.民主政治的权力组织和实现自始至终受法律的约束、制约、  相似文献   

3.
胡冰清  成锴 《法制与社会》2011,(14):244-244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然而在认识上的误区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本文主要从强化公民在民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国家权力合理配置和重视全社会的监督力量三个方面浅析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4.
关于宪政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宪政要义在于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而民主则主要解决政治权力的来源及其获得方式问题。为了达成一种宪法秩序,应在宪政与民主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实行宪政的关键在于“良宪之治”,而非“宪政程序化”。  相似文献   

5.
民主意味着国家主权来源于人民,它仅和"公意"有关。多数决原则是社会组织或者共同体一种决策手段,它与民主不具有必然联系。代议制赋予人民选择代表的自由,但人民并无法掌握国家权力,其结果是形成精英贵族而不是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真正实现人民掌握国家权力,走自己的民主发展道路,而不是迷信西方代议制。  相似文献   

6.
汪志飞  王思思 《法制与经济》2008,(4):102-104,106
民主意味着国家主权来源于人民,它仅和“公意”有关。多数决原则是社会组织或者共同体一种决策手段,它与民主不具有必然联系。代议制赋予人民选择代表的自由,但人民并无法掌握国家权力,其结果是形成精英贵族而不是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真正实现人民掌握国家权力,走自己的民主发展道路,而不是迷信西方代议制。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可以说,没有法治,就没有民主政治和现代市场经济。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如果我们囿于这样的思维认识法治,将导致法律万能论。而本文试图从其产生的条件和土壤──社会中,来把握和认识法治。一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国家。国家是一个产生于社会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异己力量。国家的产生孕育着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相互分离。然而,这种分离乃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专制政体下,社会依附于国家、受制于国家,市民社会完全淹没在政治国家之中;在专制社会里,一切唯权力至上,社会及其…  相似文献   

8.
建构行政首长问责制度,就是在规范行政首长权力配置的基础上,由问责主体过问其权力运用情况,并对其不当或违法运用权力情况进行追究。作为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行政首长问责是宪政民主政体下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同时也是推进民主政治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本文试从行政首长问责制的概念界定出发,进而探讨行政首长问责制应遵循的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女性群体从古至今在政治参与方面被边缘化,在女性争取政治权利的今天,政治参与也分有两种操作方式,民主参与和权力参与。这两种方式不可偏取其一,为了达到更好参政效果,应该建立一种可广泛民主参与下的积极权力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常宏 《法治与社会》2013,(10):62-63
导读:警察权,亦称警察权力。一般是指主权国家用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而依法实行的强制力量。警察权来源于国家权力,它是一种公共权力,是公法范畴。警察权是一种特殊资格。警察权是一种特殊之权。警察权的实现由法律规范来确认和保护。人民警察的大部分警察权都集中在公安机关职权中。权力范围不仅涉及到各类社会管理秩序:而且还涉及到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专利、财产权利及其他权利。  相似文献   

11.
前沿视点     
《法治与社会》2011,(5):80-81
用民主制约权力王懂棋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规范政治权力运行,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另一种是用民主制约权力。单向度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理念下的制度设计改变的只是权力的流向,从上级流向下级,从中央流向地方。该理念指导下的水平监督、自下而上监督、自上而下三种监督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撼动既有权力结构和利益集团,出现问题时往往采用简单的收回权力的方式,导致权力运行中产生社会利益短期性、政绩行为变动性、重要决策集权性等问题。用民主制约权力最大的好处在于,回归权利本位,实现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明晰党和政府仅力运行的边界,改变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当然,在强调"用民主制约权力"的同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连营 《中国检察官》2006,(4):59-59,64
和谐社会的思想内蕴和宪政建设的精神旨趣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作为一种利益谈判与妥协机制,宪政使得任何利益主体或权力主体都不可能垄断利益资源、操纵决策过程,从而为实现社会的实质性和谐提供了根本的制度性支撑。在近代立宪过程开始之前,西方社会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市民社会,民主政治亦显露雏形。而我国宪政的发展并非完全来自于社会内部的自发性力量,而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推进的。这就注定了宪政在我国不可能纯粹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其斑斓成熟既需要社会自身孕育适宜的水土条件,也需要政治精英的理性建构。的确,一…  相似文献   

13.
宪政概念考源与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国利 《河北法学》2005,23(6):10-13
宪政是英文中constitutionalism一词较为普遍的中文译名。Constitutionalism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西方,意指为保障个人自由而控制国家权力的观念、制度和实践。宪政不能简单地界定为民主政治,也不能简单地界定为“依宪法而治理的政治”,它往往与有限政府、分权制衡和法治这些特定的控制权力手段相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邓小平的监督思想提供给我们如下的启示:权力失却监控是决策失误和权力腐败的根源,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权力失却监控的症结所在,因而由邓小平推动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真理标准讨论、思想解放运动为革除这一弊端营造了经济、政治和思想前提;监督的民主实质是要求以民主作为手段的监督,因而监督须实现人民性、多元性、开放性、平等性和法治化;权力必须被规制、约限,而制约权力须凭借道德、权力、法律和权利。在邓小平监督思想启发下思考和解决我国权力制约和监督问题,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磊 《法制与社会》2010,(14):137-138
权力监督的模式从历史上看可以分为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三种。本文指出从对三种模式的分析中,当前我国可选择的改革路径包括:1.合理配置权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2.发展廉政文化,促进伦理法制化;3.大力发展公民社会,壮大民主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 政治体制是指由政治权力的主体、行政政治权力的方式及其范围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而民主从制度意义上讲也“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一种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所确立的有关国家本质和形式的制度,包括了国体、政体、国家机关及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政治权利义务等方面。因此,政治体制历来存在着民主与专制之分,民主政治体制是民主制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7.
尹华容 《河北法学》2007,25(8):51-55
中国传统的权力制约机制因其不具有一种常规性的政治纠错功能而存在天然缺陷,宪法诉讼从表面上看虽然身处"反民主之困境",但基于二元民主理论、基本人权的价值取向及其所具有的权力动态平衡功能,是一条具有政治正当性的权力制约路径.  相似文献   

18.
宪政视野中的民主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传毅 《法学杂志》2006,27(1):10-12
宪政就是被宪法和法律规范的公共权力。宪政民主的价值是使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宪政民主要受到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宪政民主的公共权力构建必须实行分权制衡,宪政民主的实现还必须有赖于社会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是人们利用政治手段索取、占有和支配物质利益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杠杆.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而产生的权力,无时不刻地影响和制约着人民的生活与国家的兴衰存亡.在有限的自然资源面前,人们为谋取和改善生存条件,不断地展  相似文献   

20.
娄必县 《法律适用》2011,(7):100-104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司法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人民性是司法权力的重要属性。机构与权力的人民性体现在其产生于人民,由人民控制并运作。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实现司法权力民主运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