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2008,(11)
为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10月31日上午,由云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昆明世博花园酒店举行。英国诺丁汉大学,日本中央大学,韩国建阳大学,泰国清迈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60余所国内外大学领导,齐聚一堂,交流观点。论坛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高等教育面临的国际化机遇与挑战、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和本土高校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云南师范大学校长杨  相似文献   

2.
张季菁 《人民论坛》2010,(9):284-285
在重庆市打造西部教育高地的大背景下,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建设及适宜本土发展的国际化内涵定位十分必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建设须具备5个基本要素:育人氛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定位、课程的国际化、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学改革的思考 --读《大学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纹 《前沿》2005,(5):73-75
《大学的使命》是奥尔特加·加塞特的一本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著作。在书中他分析了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本文是在读了这本书后的关于大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指出实现大学的目标需要: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归还大学的启蒙功能和呼唤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报发展现状及其调整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将高校学报的发展置身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分梳学报类学术期刊问题产生的根源,厘清学报类学术期刊自身问题的独特性,是调整改革的前提.高校学报的改革发展应着眼于战略层面的调整,在理念和观念上回归学报本质,探索学报的发展与高校自身发展战略需求的结合,与学术自身发展规律的结合,使得学报发展与大学的成长并进,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学报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后发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后发优势的可能性,并提出发挥后发优势、摆脱后发劣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梁仁 《公安学刊》2009,(4):106-108
高校学报国际化是加入WTO的需要,是学术文化交流国际化的需要,是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制约高校学报国际化的因素主要有办刊理念问题、体制问题、学术质量问题、市场化问题、专业化问题、集约化问题、规范化问题等。对此,应在明确路径选择的基础上,采取开放办刊、质量办刊、专业化办刊、市场化办刊、集约化办刊、规范化办刊等对策,以加快推进高校学报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任蓉 《前沿》2013,(12):136-137
强化大学文化功能,培育优秀大学文化,正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核心命题.大学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培养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8.
国际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本土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带来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民族性与互补性是全球化时代文化所具有的两大特征,这两大特征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现为高等教育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既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开放、引进和吸收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成果;又要坚持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发展、保护和坚持本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竞争的加剧,高校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型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引领者与开拓者,应与时俱进,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加强高校顶层设计,制定国际化战略;创新教师培养机制,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扩大国际学生规模,优化国际生源质量;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国际化一流人才;形成国际战略联盟,实现国际化合作共赢五个方面的推动路径,可实现我国研究型大学朝着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贺祖斌 《当代广西》2013,(24):49-5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趋势下高等院校必然的选择。同时,大学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弊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对现行的大学管理进行有效的改革,如何建立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尹方 《青年论坛》2011,27(1):1-3
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是学术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地,也是彰显大学精神的一面旗帜。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办好学报既是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品位的必要条件,也是塑造现代大学精神的客观需要。一所有追求的大学,需要一份高水平的学报作为主要的学术阵地,来表明学术立场,阐发学术观点,传达学术声音,实现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每年公布的全球大学排名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该刊与QS合作于2009年5月首度推出亚洲大学200强排行榜.这项排行以英国著名的教育机构QS的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各大学的亚洲学术同行评议、研究质量、教职员人数、教学质量、师生国际化程度等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在这次亚洲大学的排行榜中,云南大学出乎意料地与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排在第151名,在中国大学中列居第23位.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的纵深化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进一步拓深对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探索。学术英语教学和思辨能力培养,互为融合,相互促进,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学术英语教学不仅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需要。将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融入学术英语教学,可为学术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思辨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学与举办者存在四种法律关系模式,即政府专制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高校主导型模式和高校自治型模式。我国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弊端严重束缚了我国大学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和大学兴起新一轮制定章程的背景下,理顺大学与举办者的法律关系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和重要课题。应当坚持依法治理、大学自治、宏观管理、协作互动原则,以去行政化改革为契机,重新梳理界定大学与举办者的法律关系,实现政府集权模式向高校主导模式的转变,在大学章程中明晰大学与举办者的权利、义务边界。  相似文献   

15.
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和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依托和主要载体。高校课程国际化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校教师的积极推进和主动参与,因而,课程国际化背景下必须重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也即是建立高校教师多元聘任机制、建立高校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建立高校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建立高校教师培训提升机制以及建立高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内涵,行政管理是保证现代大学制度有效实施的必要方式。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在政府的主导下,大学扩招、合并的步伐日益加快,大学内部和外部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加剧,大学与政府、市场的合作与博弈更加紧密和激烈。在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大学行政化无疑成为众矢之的,有学者指出,大学  相似文献   

17.
大学通识教育面向广度还是面向深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有限的教育时间、有限的课程学分和重要的现代科学学术使命,大学不太可能全面担当无限延伸的拓宽知识面的通识教育任务.因此,建议把基于知识广度构建的一般素质教育任务交还给中学、小学、社会以致家庭.至于大学,还是应该从适应全球化社会竞争需求的立场出发,着重下功夫解决学生开放性、跨越性、普遍性的深度知识获得等难题,以及着重培养高深专业本领和科学学术创新能力.否则,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大学可能会沦落为一座座知识复制和人手复制的现代化工厂.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核心 ,是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学报的发展也与学科建设联系甚密。高校只有把学科建设 ,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好 ,高校学报才能健康良性的发展 ,其质量、学术地位才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7,(4)
科研国际化是我国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必然选择,其意义不只在于丰富大学内涵,更能促进大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教师和学术成果走出去,实现科学研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实现大学职能。本文主要介绍了科研国际化的内涵、衡量指标、国内现状和建设路径,旨在说明科研国际化在大学整体国际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郭锦鹏 《人民论坛》2014,(8):177-179
大学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的内容之一。大学治理现代化应该紧跟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大潮,更好地履行现代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使命。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建设要素是外部环境的法治化和内部体系的制度科学化。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应注重“法制健全、责权科学、社会服务、文明传承”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