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说的“遥望南云”有这样一段故事:1958年8月,金门炮战后,毛泽东主席曾让章士钊先生给蒋介石先生写了一封信,其中有这样几句:“台澎金马,唇齿相依,遥望南天,希诸珍重”。这是针对当时美国欲图“划峡而治”的阴谋而写的。毛泽东看了很欣赏,但认为把台湾看作“南天”不恰当,后来改为“南云”。如今看来,这个修改实在太高明了。自国民党去台50多年来,何曾看见台湾海峡有过晴好的“南天”?尤其是在李登辉抛出“两国论”、陈水扁挥舞“台独党纲”之后,更是“南云”滚滚,大有遮天蔽日之势。  相似文献   

2.
做人是根本     
《民主与科学》杂志办“治学与做人”专栏,嘱我写一篇短文,治学与做人当然密不可分。每年新生入学,或是与学生谈素质教育时,我都要向他们讲这个问题。虽然已是老生常谈了,但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只能再写几句。 我们中国在传统上是把治学与做人完全结合成一体的。《大学》开宗明义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夫子讲学,主要讲怎么做人。可以说,整本《论语》,讲的全部是怎么做人与处事的道理。中国历来就对知识分子的操守有完整与严格的规范。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很重视治学与做人的关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前…  相似文献   

3.
幽默与漫画     
不一样幽默与漫画 王科长家,电话铃响了,小明拿起话筒,稚声稚气地问:“喂,你找谁?” “请王科长接电话。” “爸爸不在家。” “这个小王,星期天也老往外跑。”对方嘟囔一句。 小明歪头眨眼:“喂,你找王科长还是找小王?” “小王、王科长不都是你爸爸,还不一样?” “不一样!”我爸爸说了:“凡找王科长的,就说他不在家;凡找小王的,就叫醒他。”年终总结姚作波幽默与漫画 某航空公司总裁在看秘书送来的年终总结,上面说:“一去年,我公司发生两起航空事故,共死亡二百六十人…”总裁看到此非常不满,认为写得不够委婉,叫来…  相似文献   

4.
德国有这样一句谚语:“一只老鼠两只猫,一根骨头两条狗,一间屋子俩女人,都不会长久。”这个谚语却因当今美国刮起的女性“拼居”热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袁浩 《当代广西》2010,(12):22-22
“三纸无驴”这个成语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之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意思是说,人家问他一句话,他就回答一百句,但还未抓住要领,因而在邺下有句谚语说,博士要买一头驴,契约写了三张纸,其中还没有“驴”字。后人以“三纸无驴”谓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6.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很受人们赞扬。他的朋友晁补之,曾经写了一首诗来赞扬他,其中有两句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来“胸有成竹”作为成语,用以比喻在处理一件事情之前,早已作了准备,有了一定主意。我在教学中常有这个体会,一堂课能否成功,能否讲得“栩栩如生”,也需要“胸有成竹”。即使其它条件都已具备,而未能实现这一条,也会因“巧亏一篑”而失败。常有这样的情况:教材和事例准备好了,而且按要求写好了教案,就是由于忽视了消化  相似文献   

7.
过去谈到高危职业,总是想到煤矿工人、拆弹专家、战地记者、特警、消防员等。日前读到一位资深耳鼻喉科医生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我的高危职业》。其文有言:“前些天接到远嫁他乡的姑妈的电话,她和我拉了拉家常,最后扔出一句:最近医院不太平,新闻上好几件恶性伤医案的医生都是耳鼻喉科的,你每天病人这么多,要特别当心啊!”  相似文献   

8.
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这样一句名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上厮混久了,对那些网络语言也就熟悉起来,时不时还会用上几句。比如看到别人写的好帖子,我也会说上一句“8错8错”;  相似文献   

10.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交往的主要工具,又是造成麻烦的重要原因。所以,如何艺术的使用语言,收到最佳的服务效果,是我们每一位保安人员不可忽视的。在实际工作中,一句言简意赅、热情得体的话,与一句粗俗无礼的话所收到的效果有着天壤之别。比如,面对一位来找职工的人,你一句:“不行,不给找!”对方会马上产生反感,心说:这人怎么这样没素质。如果来人心情不好或性格暴躁的话,因一句话说的不妥,就会和你发生不快。反过来,你礼貌真诚地说:公司有规定:上班时间不给找人,请您谅解!”对方会理解你,如果心情…  相似文献   

11.
朱东育 《半月谈》2005,(1):53-53
一位过去的学生到我家小坐.临别很郑重地说:“老师,您像以前那样批评我几句吧。”我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他说:“那时您批评我。虽然心里挺难受,但总有一种奋发向上、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勇气。可现在,批评成了奢侈品.我都不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了.”  相似文献   

12.
小小 《新东方》2000,(8):75-75
1914年冬天.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好心的人们给这些流亡者送去饭食,他们个个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来不及说。只有一个年轻人除外,当镇长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逃难者问:“吃您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干吗?”杰克逊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来做。”这个年轻人的目光立刻黯淡下来,  相似文献   

13.
第三者设置的死亡陷阱○韩明强一“小姐,下班了?”李丽芬站在一路电车站候车的时候,后面突然传来一个男人的问候。她回头一看,见是一位年龄与她相仿,长得有几分英俊的陌生男子,便随口说了句:“我又不认识你。”谁知那男子自作多情地一笑说:“相逢何必曾相识。”听...  相似文献   

14.
见到痖弦     
数年前痖弦从台湾来信说:“你我都要保重,我们见面有期。”这语气很乐观,但我总觉得是一句梦话。到了1998年11月下旬他来信说:“我已从《联合报》退休,12月6日离开台北到温哥华居住,特向你告辞。”从未见过面,言说“告辞”,──真让人迷惘而悲哀。 痖弦50年前小小年纪离开爹娘东渡到台湾这块陌生地,50年后又继续东渡到一个更远的陌生地。先前他说的“见面有期”,渺茫了,是天边一缕消散的云。 然而,今年,即2000年5月8日,痖弦真是来到家中了。这个日子容易记住,旱了几个月,这一天忽然降雨了。甘雨遇上故知…  相似文献   

15.
有人曾经讲述过这么一段经历──“这是几年前的事了。一个星期天,我带着我的小孩到教堂旁边的一个饭店就餐。不一会儿教堂礼拜结束,大批信徒蜂拥而出,其中有一位衣衫褴褛、干瘦矮小的老人来到饭店,在我的桌旁就餐。我的小孩吃饭时爬到桌上拿筷筒玩。我很生气,骂了他几句,还顺手打了一巴掌。这时那位老人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这是亵渎神明的。孩子还小,应该爱护和劝导他。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尽管他是孩子。“我很惊讶,这个穿着破衣烂衫的老人,竟会对我提出这样的批评。我想,这或许就是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这…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饭店里倒掉的剩菜剩饭,足够养活2亿人。不少网友用“触目惊心”、“不寒而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您怎么看?任远:这让每个人对当前浪费之严重有了充分的警醒。这种浪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从道理上说,即使富裕了也不应该奢侈。主持人:由此,不少人开始反思,“怎么一不小心就浪费成这样了!?”任远: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不少人倾向于从我们的社会文化风俗和消费心理来解释这个问题。但在我看来,在铺张浪费这件事上,根本不能拿我们的“文化”来说事。  相似文献   

17.
漫画与幽默     
;怕露富上学前,母亲叮嘱威利:“别说我们家富,否则,学校又要上门来要求捐款了。”威利点点头。新学期第一堂课,老师便布置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家庭》。威利挥笔写道——“我家里很穷,我家的厨师、园丁和仆人都很穷……”爸爸的座右铭霍普金斯先生希望班上的所有同学牢牢记住这句座右铭:“给别人的要多,自己得的要少。”约翰急忙站起来,大声地附和道:“老师,你说得非常正确,我爸爸正是这样的人。”“啊,约翰,乖孩子,你爸爸是于什么的呀?”“拳击家!”约翰响亮地回答道。兄弟般的情谊有一次,老师在讲课时,为了使学生…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宁拙毋巧”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为重庆八中的学生题词。他说:“其实这四个字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宁朴毋华’,对今日的中国来说,这是一句重要的话。”杨振宁说:“我今天之所以写这几个字,就是希望从你们年轻一代开始,学会诚实。投机取巧是没有前途的,做学问必须诚实,脚踏实地地,才会成功。”  相似文献   

19.
黄伟林 《当代广西》2006,(12):34-36
梅帅元做出了一个他自己没有预料到的决定 为了做好对《印象·刘三姐》这个采访,我反复阅读了有关资料,因此知道这台演出有两个关键人物,就是王潮歌和樊跃。王潮歌给我留下如此深的印象与宣传册上引用的一句评语有关。评语是这样说的:“‘第一次都是新的’,是王潮歌导演作品的又一特点。旺盛的、不枯竭的创作灵感,使她成为评论家笔下的‘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  相似文献   

20.
胡伟 《淮海论坛》2012,(2):48-48
“白马非马”是一个典故,创造这个典故的是战国时著名的诡辩老祖公孙龙同志。 这个典故是这样的:有一次公孙龙骑着自马入函谷关。在城门口被守城的小兵拦住了。关吏说,“人可入关,马不能”。公孙龙辩道:“自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关吏说:“白马怎么不是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