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不同的历史时期化传递方向是有差异的,表现为:在典型的农业社会中,化由开辈向晚辈传递,形成一种后喻化;在典型的工业社会中,更多的是同辈人相互传递,形成一种同喻化;在后工业社会中,则越来越体现为长辈向晚辈学习,形成一种前喻化。三种不同的化传递模式影响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与之相应的三种教育取向:“复制”取向的教育、“适应”取向的教育与“创新”取向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罪犯的审美价值取向与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存在着明显的相悖现象。罪犯的欣赏犯罪与传统的追求和谐自然相悖;罪犯的醉心义气豪侠与传统的敬慕崇高伟大相悖;罪犯的倾心假丑恶怪与传统的向往美善相乐相悖;罪犯的向往腐化生活与传统的谋求天下大同相悖。我们教育改造罪犯就是用正确的审美观念、善良的审美思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洗刷他们丑恶肮脏的灵魂,使他们成为具有正常的审美观念的人。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法学领域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从观念到制度的法律过程;二是可持续发展法从代内公平到代际公平的价值取向;三是可持续发展法从分散到整合的环境整体观;四是可持续发展法从概念到行动的三个关键环节,即教育、研究和培训  相似文献   

4.
作为与广义行政管理具有密切联系的机关管理,其价值取向必然与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与农业、工业、信息社会相对应,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经历了由稳定、效率、治理服务的转变,相应的机关管理的价值目标也应经历这三个阶段和境界。当前,机关管理的价值目标取向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治理理念为框架的服务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民商法领域,与民事诉讼并存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钟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事仲裁制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这一制度的改革。有关仲裁的价值取向问题,可谓众说纷纭。通过比较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以求最符合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最科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荆忠 《犯罪研究》2002,(4):51-55
我国刑事诉讼的传统价值取向主要是以职权主义的方式存在的,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主要是将职权主义的诉讼方式开始了向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方式的转变。入世后主要应从四个方面来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价值取向。一是应该从我国的历史传统、社会心理特征以及政治结构的特点等综合因素来思考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价值取向。二是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中来思考我国的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实际上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的问题。三是在正确处理好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来思考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价值取向。四是从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刑事诉讼价值的适应与需要来思考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学中关于“生活世界”的话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活世界”作为中国当前教育学理论探讨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已经在教育理论及实吓中导致了一系列的变革,将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传统的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转变为以理解与对话为基础的主体性的我一你交往关系。这一转换直接带来了中小学日常教育活动的新面貌,如我一你式温馨评语的兴起与这一转换直接带来了中小学日常教育活动的新面貌,如我-你式温馨评语的兴起与推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深化和创造性转换,但是,在将“生活世界”这一西方概念用于中国本土语境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缺乏乡村的视角,忽视制度化教育对学生身体的规训,将“生活世界”概念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混淆。  相似文献   

8.
论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在当代中国,合理价值取向应体现个人生存发展价值与社会发展进步价值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物质与精神、功利与道义、现实关切与理想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一例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引发行政复议纠纷的案件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征收农民集体土地中行政复议申请人资格的争议问题展开讨论。一方面从当前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资格问题探究其争议焦点和行政复议法的立法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从我国当前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探究其历史发展轨迹、现实困境和立法价值取向。指出本案中行政复议申请人资格的争议问题是由两种不相称的立法价值取向之间在实践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案件的解决不应是一个法律技术的问题,而应是一个价值上的考量问题。这个价值上的取向不同将直接决定案件申请人的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翔 《法制与社会》2012,(17):14-15
商法是具有强制色彩的私法,是自由与效率的统一,其实质是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商人利益及交易的平等性。价值取向主要是对安全与效率的取舍问题,包含在商法的具体要素之中,其价值取向的实质是公平、效率及安全的融合,是三者间的博弈均衡。同时,对商法法理基础的研究就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商法的价值取向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商法本身的问题,本文将对商法的价值取向与法理基础做进一步探讨与阐释。  相似文献   

11.
科学研究自由权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现林 《河北法学》2004,22(9):79-84
科学研究自由具有双重性 :作为思想自由 ,它是一项消极的权利 ;作为行为自由与社会文化权利 ,它是一项积极权利。作为积极的权利 ,它需要物质与制度条件的保障 ,由此决定了科技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应是保障科学研究自由。对科学研究自由权利的保障离不开对权利结构的分析 ,科学研究自由权利包括自由选择科学研究课题的权利、自由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权利和自由表达学术观点的权利 ,这三者相互结合构成了完整的科学研究自由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环境时代宪法的权利生态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泉生 《现代法学》2003,25(2):128-136
文章首先指出无论是近代宪法的法理基础———个人主义 ,还是现代宪法的法理基础———团体主义 ,都难以对付当前日益严重生态危机的挑战 ,主张可在团体主义的基础上将生态主义作为环境时代宪法的法理基础 ;而后 ,文章通过对传统宪法价值取向在环境时代所表现出种种局限的反思 ,提出环境时代宪法的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 ,人与自然 ;最后 ,文章认为随着环境时代宪法法理基础———生态主义的建立和宪法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 ,人与自然的确立 ,宪法将在权利社会化的基础上向权利生态化扩展 ,并围绕“人类和生态共同利益”之保护而精心构建 ,从而极具权利生态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胡玲芝 《时代法学》2004,2(6):59-6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建设一个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又以行政公开为重要标志。因为行政公开不仅是法治政府的价值取向、存在前提、重要工作,亦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放松规制、分权化是美国行政改革实践中的三种基本价值取向。尽管中美两国行政改革属于现代化不同阶段上的改革,因而两者在改革的具体政策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不可通约性,但它仍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孙放 《行政与法》2010,(3):36-40
面对我国政府投资的社会现实,透析复杂自适应性社会系统基础可以发现,政府投资在我国所扮演的角色已远远超出公共物品提供及国民经济发展"引动水"的角色。本文探讨了政府投资角色多元与社会多层次效用期待背景下的法律应然价值取向,提出了在公共利益价值取向指引下的可量化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6.
刘岩  杜晨妍 《行政与法》2008,1(4):124-126
司法理性的主要语义是指法官的理性,另一种语义是指司法制度的合理性。对司法理性的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概念的进一步界定:目的性是司法理性的首要特征,确定性是司法理性的价值取向,实践性是司法理性的本质,保守性是司法理性的内在特征,论证性是司法理性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古典学校教育批判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几乎是个无人问津的话题,今天,一边是教育大爆炸,一边是教育学的停滞,探讨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问题,有重大意义。以古罗马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为代表的古典批判家,曾掀起一场学校批评运动。古典批判家证明,从一开始,学校教育就是一个少数掌握多数,精英拨弄大众的过程;制度化教育的初始酝酿,就是制度化教育的本体矛盾和价值冲突的孕育之始。“矛盾”发展为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析超国家、超化的基本矛盾,“冲突”演进为制度化教育的价值分裂并成为人类的共同命运。善恶二元化和善恶程度的多样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8.
解读包公故事中的罪与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忠明 《现代法学》2002,24(3):3-24
包公听讼断狱故事 ,突出的也是“罪与罚”的价值取向。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本稿在讨论包公故事中的法律问题时 ,首先标举“罪与罚”这个题目。除此之外 ,这一安排也有先“实体法”后“程序法”的技术考虑。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是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纠纷无论如何不会出现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之间比例如此“悬殊”的情形。那末 ,何以馀以故事特别强调“罪与罚”这一主题呢 ?这正是本文着重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系统普遍承认儒家的"六经"为其原典,研究法律文化应遵循其原典精神实质。武帝独尊儒术,将"五经"入学官,从此经学成为儒家的专学,五经的原典精神也就成为儒家的理论,经学思想同时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汉儒又用经义决断疑狱,经学与法律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法系的原典。这种原典文化与刑律的完满结合由《唐律疏议》的编纂而完成。中国古代法典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水准,与参与立法者都是当时最具实力的"通识之士"、由硕儒编修有着直接关系。中国自古以来极为重视法典的修纂,其宗旨并不在于个别法条的轻重缓急,更在乎整体法典所内涵的原典精神。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价值的失落与复归——师生关系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当代社会学家剖析现代生活、反思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迷失、探询生活本真意义的一个重要视角。师生交往是教育实践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学校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也是实现这一价值的重要途径。对师生交往的历史与范式的不断探询,其意义不单单在于能够对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不同时期的水平作出生动的揭示,还在于通过对真实、普遍的师生交往的审视和质疑,能够有效地折射出支撑这一关系的磐基,因此,它是评判教育发展与革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