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方法,对陕西省22个县44个场的绵羊、山羊、黄牛、奶牛进行了蓝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19个县16个场有蓝舌病存在,感染率最高达50%。在所检牛羊中均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蓝舌病是危害养羊业最严重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其病原为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弧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截止目前该病毒发现22个血清型。这种多型性对诊断和防制本病带来一定的困难。经过多年的研究,许多国家在本病的诊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多种血清学诊断方法研制成功,群特异性(group-specificity) 方法(琼脂扩散试验、改良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型特异性(type—specificity)方法(中和试验、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等)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但上述方法中有时使用活的病毒,对无蓝舌病的国家是一种潜在性的危险。为此,开展了病毒免疫活性的灭活方法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几种灭活方法对比实验内容,并研制成一种可供诊断用的灭活病毒,为制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四川省美姑县的疑似蓝舌病绵羊、山羊血清14份,全血13份,进行蓝舌病抗原、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在10份血清样品中检测到蓝舌病抗体,在13份全血样品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蓝舌病病毒群、血清型鉴定,分离毒株的血清型为BTV-1型.  相似文献   

4.
蓝舌病是绵羊、牛、山羊和许多野生反刍类动物(如鹿和其他单蹄兽等)的虫媒病毒传染病。马、狗、猪、猫不感染蓝舌病(Howell,1963)。牛往往成隐性感染,长期带毒。 本病在非洲各国流行。美国也呈地方流行性,存在于南方一些州,其他如日本、巴基斯坦、葡萄牙都报告有此病发生,近几年,伊拉克(1978)、澳大利亚曾报告出现蓝舌病;澳大利亚分离出新型蓝舌病病毒(St.George等,1978)。 病毒的特征和传播方式 (一)蓝舌病病毒的特性 蓝舌病病毒是双股RNA病毒。Borden等人建议将虫媒的双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蓝舌病病毒抗体的免疫层析方法,本研究通过胶体金标记蓝舌病病毒VP7蛋白,以兔抗牛IgG作为检测线,抗蓝舌病毒VP7蛋白单克隆抗体作为质控线,采用间接法制备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显示,该胶体金试纸条在蓝舌病病毒抗体阳性血清稀释度为1∶64时仍可检出;该试纸条与牛结核病、牛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牛巴氏杆菌病、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国外商品化试剂盒相比较,该试纸条检测结果与ELISA检测试剂盒(IDEXX)的符合率为92.7%(51/55)。结果表明,本试验初步建立的牛蓝舌病病毒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整个检测过程可在10 min内完成,能够快速检测样品血清,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分离的第一株蓝舌病病毒系于1975年从在北部地区(澳)采集的库蠓混合材料中被发现(StGeorge等1976b),后来证明该病毒(CSIRO)是一种新的蓝舌病病毒血清型并称之为20型(Della-Porta等1981a)。1979年,证明了从北部地区牛的血液中发现的另外两株病毒CSIRO154和CSIRO156也是蓝舌病病毒群的成员,但是不同于20型毒株(St George等1980)。把CSIRO154定为新的蓝舌病病毒血清型-21型( B.Erasmus,私人交流),同时证明了CSIRO156在血清学上与蓝舌病病毒 1型完全相同(Della-Porta等1981b)。在此。我们报道另外2株澳大利亚蓝舌病病毒型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蓝舌病的流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蓝舌病在全球(包括欧洲、中东、北非及其他地区)的流行现状,并分析了蓝舌病的流行原因,另外对该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新方法进行了描述。提出,应加强对疫区原有血清型及新血清型毒株的流行病学监测及对健康动物实施适当免疫。  相似文献   

8.
蓝舌病的实验室诊断赵祥平董志珍(天津动植物检疫局300457)蓝舌病(BT)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常以亚临床症状发生于家畜及野生动物。该病的确诊主要依据蓝舌病病毒(BTV)的分离及抗体、抗原和核酸的检测。因本病对畜牧业造成的危害极大,因而须快...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发现蓝舌病(Bluetongue discase)并分离获得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us,BTV)后,曾对该病毒进行过电子显微镜检查,但未见到典型病毒颗粒。本次实验病毒试样经浓缩与纯化处理,首次获得典型的、结构清晰的BTV形态照片。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检测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蛋白编码基因序列,然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诱导含有重组载体pET-28a(+)-CA的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重组蛋白rHis-CA。采用Ni柱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蛋白rHisCA,并以纯化的rHis-CA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山羊关节炎-脑炎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His-CA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所建立的rHis-CA间接ELISA方法的最适抗原包被质量浓度和血清稀释度分别为0.4 μg/mL和1∶100,血清阴阳性的D_(450)临界值为0.45。该方法仅与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不与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和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对来自陕西地区的48份山羊血清进行CAEV抗体检测,rHis-CA ELISA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41%(17/48)和31.25%(15/48)。对来自天津地区2个山羊场的240份山羊血清样本进行CAEV抗体检测,rHis-CA ELISA方法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检查人和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用间接ELISA诊断牛血清中蓝舌病病毒(BTV)的组特异性抗体已有报道,并认为是一种敏感、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88~1989年,对兰州军区部分军马场和牧场进行了牛蓝舌病的调查;并采用青岛动物检疫总站提供的牛蓝舌病凝胶免疫扩散诊断抗原进行了血清学抽样检测。调查结果表明我区部分牧场自1983年来牛蓝舌病呈散发,但未引起死亡。血清学抽样检测不同品种牛224头份,检出阳性19头份,阳性率8.48%。其中青海五十六基地牦牛血清65头份,阳性9头份,阳性率达13.85%;甘肃山丹军马场褐牛血清为108份,阳性8份,阳性率为7.41%;陕西北关农场奶牛血清51份,阳性2份,阳性率占3.92%。经统计学处理,不同品种的牛阳性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新疆地区羊蓝舌病的流行情况,对某羊场疑似发生蓝舌病的羊病料进行了采集,并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应用间接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抗凝血样品接种敏感的BHK21细胞进行连续盲传,对细胞病变呈阳性的样品进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同时针对VP7片段和VP2片段设计引物进行RT-PCR检测鉴定,并对其L2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BTV抗体检测均为阳性,接种BHK21细胞后均产生了特异性细胞病变,并与FITC标记的抗BTV单抗特异性结合,针对VP7扩增出1 156 bp片段,针对VP2分别扩增出850 bp和1 581 bp片段,经测序和序列分析确定为BTV-14型。结果表明,我国新疆地区存在蓝舌病毒14型,这也是我国境内首次分离到蓝舌病毒14型,为进一步防控我国蓝舌病疫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09年肯尼亚绵羊发生蓝舌病后,在加纳和尼日利亚进口的美利奴绵羊,摩洛哥,葡萄牙及西班牙饲养的美利奴绵羊,塞浦路斯进口的绵羊和地方品种先后发生本病。 据最近报道,目前全世界分离的蓝舌病病毒已有24个血清型,其中非洲有16个型美国有5个型,印度、塞浦路斯和巴基斯坦各有1个型。  相似文献   

15.
广东某奶牛场蓝舌病病毒分离株血清型与基因型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广东省蓝舌病病毒(BTV)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及基因型,于2013-2014年在广东省汕头市某奶牛场进行了蓝舌病病毒监测及病毒分离,同时扩增了分离株的VP7和VP2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从64份BTV抗体阳性牛、山羊血液中分离到16株BTV,主要血清型为BTV-2、BTV-4、BTV-12和BTV-16。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其中3个BTV-2分离株与我国台湾(AY493687)、日本(AB686224)、澳大利亚(JQ240322)的分离毒株的遗传关系较近;8个BTV-4分离株与1997年分离自我国云南的毒株(JX560414)同属一个进化分支;2个BTV-12分离株与印度毒株(KC662613)位于同一分支;4个BTV-16分离株与日本毒株(AB686225和AB686226)同在一个大分支上。本研究结果为丰富我国蓝舌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纯化的蓝舌病病毒(BTV)11型VP7免疫BALB/c小鼠,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借助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3株分泌抗BTV11 VP7的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C12D9、B4 F3、E1 A7.这3株杂交瘤细胞株连续传代3个月再经液氮冻存6个月后复苏培养,仍能稳定分泌特异性McAb.3株McAb均具有ELISA特性和免疫沉淀特性,其中C12D9株上清液的ELISA效价为1256,腹水的ELISA效价为10-6.亚类鉴定,C12D9株为小鼠IgG1,B4F3、E1 A7为IgG2a和IgG2b.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和间接ELISA试验表明,这3株均与BTV11型VP7发生特异性反应,为BTV群特异性McAb.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节粮畜牧业的飞速发展 ,养羊业在陕西省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然而 ,布鲁氏菌病、蓝舌病和衣原体病是影响养羊业发展的 3种主要疫病。为了查清这 3种疫病在陕西省的流行情况 ,为制定正确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在陕西省部分地、市的种羊场进行了布鲁氏菌病、蓝舌病和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 从渭南、宝鸡、杨凌等地、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种羊场 ,共采集血样 96 5份 ,分离血清后冻存备用。1.2 诊断液 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抗原、阳性血清与阴性血清 :购自中牧集团成都药械厂 ,批号分别为 990…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快速鉴别蓝舌病病毒血清29型(BTV-29)的方法,根据BTV-29型毒株基因节段2(Seg-2)的序列特征,分别设计用于RT-PCR与qRT-PCR方法的特异性引物与TaqMan探针,通过试验确定其敏感性,用BTV-1~BTV-24等核酸作为对照评价其特异性.对BTV-29感染动物血液样本中的病毒核酸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9.
核酸杂交技术的出现为蓝舌病(BT)的诊断开拓了一个新纪元,它是检测蓝舌病毒(BTV)既快速又敏感的方法。本技术不依赖于病毒分离与鉴定,而是直接检测蓝舌病毒的基因片段,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我们应用〔γ~(-32)p〕ATP末端标记BTV全基因组,进行打点杂交和Northern印渍转移杂交,以期建立BTV的核酸杂交诊断技术。本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制蓝舌病新型亚单位疫苗,将蓝舌病毒1型(BTV1)VP2基因克隆到pFastBacHTB载体中,得到重组转座载体pVP2,并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了重组杆粒rVP2。然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Sf9昆虫细胞,通过克隆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约110ku的表达产物,与预期结果相符。Western-blot结果显示,目的蛋白能被BTV1感染的山羊阳性血清识别。结果表明,经杆状病毒体系表达的可溶性重组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进行蓝舌病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