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中坚 《前沿》2012,(13):8-9
根据社会质量理论,社会质量的考察应当从社会凝聚和社会团结出发。因此,社会信任与社会质量的关系密不可分。基于对我国目前社会群体的社会信任状况的分析,可以揭示当代社会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状况,并据此可以评估社会质量。通过对社会信任与社会质量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社会的社会质量,并找出提高社会信任和社会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谢俊贵 《思想战线》2012,38(2):26-30
按照社会学、人类学先辈们关于熟人社会和生人社会的社会类型划分,当前我国已渐入生人社会。熟人社会是以情感关系为主导建构的社会,生人社会则是以利益关系为主导建构的社会。进入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顾度会明显降低,社会冷漠现象日益明显。互联网上对这种生人社会的社会冷漠给予大为不同的评论。要提高我国生人社会的社会关顾度,关键是要扎实进行社会建设,其中以法律制度建设和新型社区建设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是公民、社会和国家发展形成的动态系统。公民社会塑造着公民主体性,公民主体是构成公民社会的细胞单位;公民社会培育社会的自主性,社会自治是形成公民社会的存在基础;公民社会积累国家的有效性,国家主导是建构公民社会的基本条件。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域看,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成长是和谐社会发展方向,是社会治理的新领域;公民社会成长不仅需要公民、社会和国家的良性互动,而且必须在公民社会实践中进行三者逻辑关系的现代性重构。  相似文献   

4.
社会表情是社会合作形成和延续的社会心理基石。一般而言,主要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可能呈现出社会幸福、社会安逸、社会冷漠、社会焦虑以及社会愤怒等不同类型的社会表情。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看,社会变革状态、社会财富配置、社会发展预期和社会调控能力等共同影响了社会表情的变化。在当代中国,形成和维持有利于社会合作的社会表情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下的社会群体间利益协商制度体系,还需要培育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由于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体制的转变,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社会冲突不断。如何客观、理性把握和看待这些社会矛盾及社会冲突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解决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问题是社会建设的核心。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关注的是社会的结构性合理问题,它从本原上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没有社会体制问题的解决,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现阶段诸多的社会问题。只有在小康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总体性演进路径中,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建设的价值主线,把握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而这一切,以对社会体制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为前提。社会体制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体。厘清社会体制的构成、社会体制与社会管理的联系和区别等基本问题,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体制建设的基础。从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建设步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感受、社会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心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社会心态不仅对于了解社情民意、社会热点以及公众情绪非常重要,而且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文化在社会中产生,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使社会产生新的文化,这就是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这一点来说,没有文化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因此,从社会控制的形式来看,包括社会的政治控制、社会的思想控制、社会的舆论控制和社会的经济控制等,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是文化现象的反映和表现。可以说社会治理或社会调控,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文化治理和调控。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视阈中的创新社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火根 《前沿》2012,(3):132-135
对我国社会管理的历史检视表明,由于社会组织的缺失,社会力量始终难以参与社会管理。改革开放后,原有社会管理体制难以为继,创新社会管理提上日程。通过培育社会组织来增强社会力量,是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实现政府与多元化社会力量对接、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刘同舫 《前沿》2006,46(4):222-225
技术与社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整合关系,其中,社会因素的变化强烈影响与制约技术的发展,社会因素参与技术的建构。社会实践、社会需要、社会选择、社会利益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人类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文卿 《前沿》2010,(23):130-133
社会资本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内在的紧密关联,它为研究社会稳定问题提供了新视角。社会资本对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有着正负两方面作用,一方面,积极社会资本是实现和维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消极的社会资本影响着社会稳定的实现。为此,要不断强化社会资本与社会稳定的正相关,弱化二者间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层是社会中的普遍现象,作为一种社会过程,它是社会成员、社会人群的社会分化过程;作为一种状态,它是社会分层结构即社会分化后所形成各种集团的排列、组合、相互关系状态。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分化或社会分层是社会制度化现象、合理化现象。我认为,不管社会分化、社会分层现象是否合理,作为社会过程或社会状态,制度化因素都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所谓制度化因素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结构、社会法律或普遍认可的国家规则体系基础上的社  相似文献   

13.
李丰 《理论月刊》2013,(1):139-142
如果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的话,则与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典型形态分别为统治型、管理型和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前工业社会是家国一体的社会,与社会的一体性一致,作为当时主导的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表现出明显的总体性。随着社会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增加,在工业社会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成为主导,与工业社会分化的主流同向,公共行政也成为一个极度分化的领域。随着后工业社会门扉的推开,服务性社会治理模式作为一种成长中的治理模式,将一反工业社会中治理"分化"的潮流,走向总体治理。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整合与犯罪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分化造成社会杂乱、不稳定局面 ,原有的社会整合、控制基础已被削弱 ,新的社会整合基础尚不稳定并落后于社会分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因此 ,必须对社会分化、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制度进行整合 ,使社会良序发展 ,才能控制犯罪的大规模增长。  相似文献   

15.
虚拟社会的出现对于现实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影响巨大,需要加强对虚拟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研究。"虚拟人"不是虚拟社会研究的起点,虚拟社会的逻辑起点是虚拟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是虚拟社会的基本社会构成,包含着虚拟社会主要矛盾的萌芽,是虚拟社会中人的发展基础,其影响着虚拟社会的发展方向。坚持虚拟社会的逻辑起点是虚拟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大忠 《中国民政》2014,(12):45-46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管理网格化,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实施网络化的社会服务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总体要求。在贯彻落实中,认真实践总结,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思考十分必要,尤其是过分强调通过网格化的社会管理强化社会服务并推动社会治理的做法值得进一步探讨。一、社会管理和服务是社会治理的两个方面网格化的社会管理和网络化的社会服务是社会治理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探究影响犯罪的宏观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本质是社会利益分配格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社会系统复杂性密切关联的社会利益的分化引起了社会结构性系列矛盾,加剧了社会系统内部的资源竞争,以致社会冲突的频度与程度不断升级,这构成了当代我国犯罪的社会基础。鉴于当代流行犯罪学理论中普遍存在的忽视社会分化的持久和显著作用的倾向,必须认真审视当代我国犯罪,尤其是侵财犯罪的社会结构意义,并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确定犯罪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学川 《长白学刊》2011,(2):127-131
社会包容是指社会的制度体系对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社会成员及其所表现的各种社会行为的吸纳和认同。社会包容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球化时代对执政党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排斥是威胁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危因素之一。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来看,社会排斥有悖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来看,社会排斥有碍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从共产党执政规律来看,社会排斥不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和提升。要真正实现社会包容,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都还要做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背景与实践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鸣 《今日浙江》2011,(9):28-29
从今年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到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议案提案被高度聚焦,中国社会对社会管理创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深入分析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背景,认真研究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要求,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工作是很有意义的。社会管理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一个社会的社会问题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发展与社会  相似文献   

20.
蒋平 《长白学刊》2010,(3):106-109
文化和文化实践受制于社会和社会的需要即文化是镶嵌于社会之中的,社会作为一种结构性力量制约着文化实践。由东北老工业基地S市广场文化单位社会和后单位社会时期的差异性可知:老工业基地社会长期的单位历史和断裂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其文化实践阶层和群体的差异性。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应立足于社会建设,通过社会建设来改善和调整社会结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拓展公共空间和培育公共活动,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社区归属感,缓和社会结构的分离倾向,使现代社会成为生机勃勃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