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 《东南亚》2009,(4):76-79
“9·11”事件以来,反恐战争背景下的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对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宗教学校的指责声日益上升:宗教学校沦为恐怖组织、培养恐怖分子、资助恐怖组织以及传播极端主义思想。本文分析西方国家对巴基斯坦伊斯兰宗教学校的歪曲与污蔑,探讨其原因和动机并展望巴基斯坦伊斯兰宗教学校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1971年,巴基斯坦的东方省(东巴)变成了独立的国家——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这充分说明民族利益是高于所谓的宗教一致性的。但是,从巴基斯坦这样的“标准伊斯兰国家”分离出来,这并不意味着伊斯兰教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已经停止了对国家社会发展一切领域的重大影响。然而,新成立的穆吉布·拉赫曼政治对存在于东孟加拉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之间分不开的密切关系注意不够,就导致了后来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以及国家宪法的多次修改。孟加拉国成立后,为了强调独立,割裂与巴基斯坦的联系,穆吉布·拉赫曼政府及议会宣布,废止巴基斯坦联邦宪法,宣称奉行政教分离原則,取缔与宗教有关的各政党。孟加拉  相似文献   

3.
近年,由于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联系,以前很少为外界了解的巴基斯坦宗教学校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消除误解,本文作者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知识的传播平台——巴基斯坦的宗教学校,以及他们与其他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差异,包括宗教学校的类型、沿革、教学分层、大纲课程设置等等。作者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廓清了巴基斯坦的宗教学校与基地组织的关系,分析了巴基斯坦各届政府对宗教学校的政策得失,西方社会对宗教学校的理解与误读,为巴基斯坦国家发展和当今世界反恐斗争的政策策略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伊斯兰与非伊斯兰世界相互了解交流、和平共处创造进一步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极端组织是利用激进原教旨主义派别的政治理念和信仰体系,并做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的解释,煽动宗教狂热,欺骗和麻痹追随者,进而达到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从本质上讲伊斯兰极端组织不具有宗教属性,但却是从宗教中蜕变出来的“怪胎”,它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联系紧密,但又不等同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目前,世界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不从事实质性暴力活动,但坚持自己对伊斯兰教义的极端解释,蛊惑信徒推翻现行世俗政权;第二种是以反对民族压迫和某些西方国家侵略、干涉为己任,从事实质性暴力活动;第三种是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在“圣战”口号的掩护下使用暴力恐怖手段,它们与宗教的关联只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冠以宗教的名义,藉以掩盖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因此也有人将之称为“带有宗教色彩的恐怖组织”①。本刊自2 0 0 5年第五期起,将整编国内外官方媒体提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基本情况分中亚、中东、南亚、东南亚、欧美等地区陆续刊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叶青 《西亚非洲》2006,(1):43-46
宗教和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有深厚宗教传统的中东地区,伊斯兰教对中东国际关系有很大影响。外交政策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可分为指导外交政策的思想目标、制定和实施3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领域。伊斯兰文化是主导伊斯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信仰体系与意识形态,伊斯兰文化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内化在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内容之中;政府和民间的巨大张力限制了伊斯兰国家领导人的外交决策选择,将其约束在伊斯兰文化的价值框架之内;在伊斯兰国家间,尤其是阿拉伯国家间的外交实践中,伊斯兰规范正在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巴基斯坦”国名的由来,从字义上和字母的组合上来说,目前大致有两种说法。 巴基斯坦(Pakistan)这个字源于波斯文。“巴基”(Pak)意思为“清真”或“圣洁”,“斯坦”(Stan)的意思则是“国家”或“地方”,合起来即是“清真之国”或“圣洁的地方”。这是从信仰和宗教的意义上来说的。伊斯兰教著名诗人穆罕默德·伊克巴尔曾首先提出使南亚次大陆的穆斯林组织起来,成立自己的国家——巴基斯坦的设想。1947年8月,巴基斯坦获得独立,实现了伊克巴尔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去年8月,巴基斯坦总统伊沙克·汗以贝·布托政府“滥用职权,任人唯亲,不再受到公众的信任”为由解散了巴国民议会,同时解除贝·布托的总理职务并任命联合反对党主席穆斯塔法·贾托伊为临时政府总理。10月下旬,在总统和看守内阁的主持下大选如期举行。经过激烈角逐,以穆斯林联盟为主的伊斯兰民主联盟(IJI,以下简称伊民盟)击败了巴基斯坦人民党为首的人民民主联盟(PDA,以下简称人民盟)而上台执政。历时3个月之久的政府危机终于结束。从议会解散到新政府产生,巴基斯坦政局发生了一些引人瞩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法图拉·葛兰是当代土耳其著名的伊斯兰思想家,信仰对话是他的核心思想.坚持宗教宽容与民族平等、信奉和平与非暴力的理念、建立民主制政府,以及捍卫民族国家安全是信仰对话的基本内涵.由葛兰的信徒发起的葛兰运动是当代土耳其民众伊斯兰运动的代表,他们通过建立教育、传媒和商业网络搭建信仰对话的平台.葛兰的信仰对话思想体现了伊斯兰教的时代适应性,以及当代土耳其伊斯兰运动的发展趋势,推进了宗教多元主义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9.
一、穆斯林人口有多少?他们所居何方? 穆斯林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宗教群体.穆斯林人口的增长和地区移民的涌入,再加上“伊斯兰国”及其他极端组织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实施的暴力所带来的持续冲击,将穆斯林和伊斯兰信仰置于许多国家政治争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一些国家对穆斯林的许多情况并未充分了解.由于国内穆斯林人口相对较少,大多数美国人声称自己对伊斯兰教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图1是根据近几年发表的皮尤研究报告汇编的有关宗教人口的一些重要情况.  相似文献   

10.
巴基斯坦“救国政变”木子THECOUPFORTHENATIONINPAKISTAN¥MuZi1977年3月,巴基斯坦举行全国大选。以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为首的巴基斯坦人民党取得压倒的绝对多数的巨大胜利。巴基斯坦全国联盟以布托“对国家犯下选举欺骗罪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已快四十年了。在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友好合作,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巩固而又不受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和两国国内情况变化的影响,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友好相处的典范。巴基斯坦总理贝娜齐尔·布托1989年11月14日欢迎李鹏总理访巴时,曾高度赞扬了中巴友好关系,她说:“巴中友谊是两个国土面积大小不同,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各异的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巴中友  相似文献   

12.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关系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地理相邻(两国边界线长达2430公里)、民族相融(阿的最大民族普什图族也是巴四大民族之一)、宗教相同(都是伊斯兰国家,绝大部分穆斯林为逊尼派),本应成为两个友好相处的邻邦,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大国势力在这一地区的渗透,1947年8月巴基斯坦独立以来的50多年里,两国关系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剪不断,理还乱”。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极端组织是利用激进原教旨主义派别的政治理念和信仰体系,并做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的解释,煽动宗教狂热,欺骗和麻痹追随者,进而达到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从本质上讲伊斯兰极端组织不具有宗教属性,但却是从宗教中蜕变出来的“怪胎”,它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联系紧密,但又不等同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目前,世界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不从事实质性暴力活动,但坚持自己对伊斯兰教义的极端解释,蛊惑信徒推翻现行世俗政权;第二种是以反对民族压迫和某些西方国家侵略、干涉为己任,从事实质性暴力活动;第三种是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在“圣战”口号的掩护下使用暴力恐怖手段,它们与宗教的关联只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冠以宗教的名义,藉以掩盖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因此也有人将之称为“带有宗教色彩的恐怖组织”。本刊自2005年第五期起,将整编国内外官方媒体提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基本情况分中亚、中东、南亚、东南亚、欧美等地区陆续刊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面对来自极端伊斯兰教分子和政府两方面的宣传,巴基斯坦的女权主义者和小说家德赫米娜·杜拉妮预感到在巴基斯坦伊斯兰教原旨主义势力的增长。她认为,某些穆斯林领导者歪曲了伊斯兰教,将它从一种鼓励思考和辩论的宗教变成了令人畏惧的“中世纪迷信”,成为一套封建性行为准则,在这个准则下,妇女被置于低下的社会地位。杜拉妮最近发表的长篇小说《亵渎》是作家对这一主题深入研究的表现。在这篇小说中,杜拉妮对世袭的宗教领导阶级皮尔(Pirs)贵族阶层完全支配巴基斯坦人生活这个事实持一种不同寻常的看法。她警告人们说:“巴基斯…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月12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巴将维护伊斯兰教义,坚决打击国内宗教极端势力,清除恐怖活动。本文试图对巴基斯坦伊斯兰教的历史作用、巴主要宗教派别和组织、巴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和发展原因以及巴政府整治宗教极端势力的措施和前景等问题进行一次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姜英梅 《西亚非洲》2004,53(4):29-33
伊朗属于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但是 ,宗教势力掌管了国家一切权力 ,神权高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上。政府力量和宗教力量的斗争自 1 979年革命以来就已存在 ,在多番较量后 ,伊朗政权有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国家实现世俗化 ,即实行政教分离 ;政府力量与宗教力量斗争的僵局将导致民众暴动 ,甚至引发另一场人民革命 ,将宗教力量及其支持者扫地出门 ;宗教政治体制继续得到强化 ,甚至仿效梵蒂冈模式 ;伊斯兰模式 ;宗教政治体制逐步“标签化” ,“法基赫的统治”日趋形式化。当前 ,伊朗面临改革的动力和挑战。双方利益之争、力量对比变化、人民的要求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导致宗教力量的“标签化” ,将是伊朗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为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盟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近年在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深化,这两国出于宗教情感而持反以亲阿的态度,并将其变为东盟意志,无视东盟大多数成员为非伊斯兰国家且与以色列合作良好的事实。这既体现了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现实在东南亚的投影,又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宗教转向”和东盟国家在伊斯兰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以色列实际上已成为东盟伊斯兰与非伊斯兰成员国之间的宗教“柏林墙”。欧盟模式应是东盟可资借鉴的方向,东盟制度建设乃至维系存在的基础在于:一是加强东盟制度民主建设,二是东盟机构的“去宗教化”。马来西亚和文莱可以通过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宗教组织发出其宗教诉求,但东盟绝非在宗教上的合适平台。  相似文献   

18.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国,是个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全国90%以上的公民信奉伊斯兰教,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清真寺遍布城市和乡村,教徒每日定时五次祷告,或是在清真寺,或是在家里的祷告间,从不间断。每逢宗教节或带有宗教色彩的节日,全国各行各业均放假,公路上来往车辆极其稀少,商场店铺均不营业,公共场所冷冷清清。 笔者在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工作一年,有幸目睹各种节日的盛况,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最富有宗教色彩的斋月及开斋节。 根据伊斯兰教教历,太阴年第  相似文献   

19.
刘月琴 《西亚非洲》2006,28(8):56-64
伊斯兰文化认同是以伊斯兰宗教和精神认同为基础的。伊斯兰文化研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挖掘,一是伊斯兰文化理论;二是伊斯兰文化思想。伊斯兰文化是宗教与文化的统一体,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伊斯兰文化理论是由伊斯兰宗教理论发展延伸而来的,文化理论完全遵循伊斯兰教的精髓,融合全部的宗教理论,理解伊斯兰文化须从了解伊斯兰教的基础理论开始。由于伊斯兰文化理论源于宗教,与宗教信仰、宗教理论和理念等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神学文化的特点。伊斯兰文化理论的定位亦是一神教理论,还包括信仰基础理论、哈里发理论、伊玛目理论、和平理论、圣战理论、服从理论和报应理论等。  相似文献   

20.
王联 《亚非纵横》2015,(1):1-10,121,125
"伊斯兰国"给中东带来的乱局是当前该地区政治伊斯兰主义发展的突出写照,宗教极端主义必然混迹其中。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发起新一轮空中军事打击行动,但囿于自身利益以及有关国家政局动荡,未必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蔓延还将延续。未来中东地区的政治变迁大体可从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过往的政治发展中找寻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