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美元和欧元为"关键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发展中国家存在显著的货币错配.对货币错配测度的一个较好指标是实际货币错配总额,因为其考虑到了债权性货币错配的存在.研究表明,债务性货币错配水平的急剧上升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东亚官方积累的超额外汇储备则引致了债权性货币错配和新的金融风险.国际主要货币,X2率变-化不仅使得东亚的货币错配更为复杂,而且使东亚货币当局在国际资本和外汇市场陷入两难境地,这凸现了全球性金融风险的积聚和扩大.  相似文献   

2.
东亚货币合作中的美元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美元本位制使美国获得了主导东亚地区货币政策的软权力,国际美元本位制的"特里芬困境"对于东亚共同货币的构建也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外部效应.东亚美元化削减了东亚货币合作的所得收益,而强势美元政策使东亚国家面对美元霸权时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亚货币合作最终目标的实现.在东亚货币合作的过程中,一种理想化的共同货币区模式仍然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如何利用和应对美元的影响则是东亚国家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与美元霸权是东亚货币合作的大背景,在这一背景下,东亚货币合作有着更深刻的国际利益分配的潜在内涵,而不只是单纯的区域货币合作问题.美、日、中三方的利益关切共同推动和影响着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日元和人民币都不具备独立作为东亚主导货币的条件,东亚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货币合作的政治基础比较薄弱等现实条件,促使合作成为中日双方的最佳选择,其中,中日双方政治互信的改善对东亚货币合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关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是目前国际经济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形式三个方面回顾和梳理了近期有关文献,指出在东亚现阶段确有必要也有条件逐步推进区域货币合作,在具体形式上则应考虑建立制度化的区域资金共享和汇率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2009年,人民币开启国际化进程,拉开了人民币崛起为一种国际主要货币的序幕,这被认为是21世纪继欧元诞生之后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事件。但是,国际货币地位的形成不仅仅是市场扩张的自然产物,还需要坚实的国际政治基础,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也是一个政治和外交事件。国际货币的政治基础主要包括支持该种货币国际地位的货币伙伴网络和国际(区域/全球)货币制度两方面的内容。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在通过国内制度改革以释放人民币走向海外的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在通过积极有为的货币外交为人民币崛起夯实政治基础。具体到与货币相关的国际制度领域,中国的货币外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努力推动既有的全球性制度改革(简称"改制"),二是积极进行大规模的区域性制度建设(简称"建制")。由于来自在位货币霸权国美国的强力阻扰,既有全球性制度改革进展十分困难。中国在区域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分别是金砖机制下的货币合作、"10+3"框架下的东亚货币合作和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货币合作,它们将共同为人民币崛起提供有效的区域制度保障。不仅如此,中国的"改制"和"建制"努力还为未来的国际体系预示了一个国际制度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如何加快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一直是理论界积极研究的课题.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催生了东亚货币合作,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是应对危机的直接反应,"10 3"模式和"清迈协议"是亚洲货币基金思想的具体实践,亚元则是东亚货币合作的最高理想,但目前正在展开的货币合作方案对危机援救的实际效果有限,且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因此,进一步完善清迈货币互换体制、建立区域内汇率稳定机制、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和最终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等分阶段渐进模式是今后东亚货币合作的最好选择.作为地区性大国,中国应该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进程并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信任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东亚一体化进程和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那么,引起东亚国家间信任生成与流失的逻辑是什么?文章试图从国家本体性安全与维护国家本体性安全的国际秩序这两个变量的互动关系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文章认为,东亚国际秩序、国家本体性安全与国家间信任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即在能够有效维护国家本体性安全的国际秩序中,国家间的信任水平较高;而在无法有效维护国家本体性安全的国际秩序中,国家间的信任水平较低。依据这一逻辑,文章在考察了这两个变量在东亚国际秩序演化进程中的相互关系后,重点关注后冷战时期东亚国家间信任的变动,并指出东亚国际秩序的转型一方面提供了维护各国本体性安全的保障,引起东亚国家间信任的生成,另一方面又激发了东亚国家的本体性安全需求,引起东亚国家间信任的流失。  相似文献   

8.
东亚货币同盟: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当代亚太》2001,(5):32-41
东亚有可能实行某种形式的货币同盟.在开始将是实行共同单一钉住.东亚必须通过加强货币合作来推动地区货币一体化,最终建立东亚货币同盟.东亚有可能在货币一体化的机制化方面先行一步."东盟+3"合作框架对于实现某种形式的货币同盟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际货币体系的机制性缺陷也是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机制性缺陷是解读金融危机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机制性缺陷的基础上,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尝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构想、困境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实现东亚单一货币.目前,关于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有六种代表性构想,每一种构想都有其优势和缺陷.在东亚实际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东亚汇率制度的选择面临困境.选择东亚合意汇率制度、构建东亚固定汇率区,首先要实现双边汇率稳定,再实现"次区域"汇率稳定,最后实现东亚整体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11.
潘悦 《当代亚太》2006,(6):37-44
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带动国内产业成长和经济发展,是东亚发展中国家(地区)启动现代经济增长和创造发展奇迹的本质所在。但是,这条道路也面临诸多制约,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新一波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到来,既给东亚发展中国家(地区)带来了持续增长的机遇和空间,也使得原有的问题与矛盾凸显。本文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探讨东亚在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核心货币地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欧元的产生和美元区的快速成长对区域经济理论的正确性做出了验证。东亚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而区域货币合作发展却相对迟缓。本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应该发挥核心货币的作用,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东亚次区域货币区建立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芳 《当代亚太》2003,(12):35-38
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核心国家的形成是建立区域或次区域货币区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 ,两个次区域货币区——东盟货币区和人民币货币区——初步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但都不完备。比较而言 ,建立人民币货币区的条件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4.
刘洪钟  杨攻研 《当代亚太》2011,(2):30-51,29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危机是对欧洲区域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的一次重大考验,深刻反映了欧洲经货联盟成立以来所出现的两大问题:成员国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以及联盟合作机制的缺陷。欧元危机给东亚区域货币与金融合作的启示是,在以欧盟货币合作为样板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区域内信息共享与政策合作,以清迈倡议(CMI)和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为基础加快东亚货币合作机制建设,完善区域监管体系;同时加强区域内各国汇率合作和资本账户自由化,稳步推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逐步缩小各国之间汇率波动的幅度,以此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不仅在开放和市场化程度上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度,进入金融全球化和东亚、北美与欧洲三大生产网络整合的新阶段;而且正在进入一个高油价、高粮价与高金融风险、货币相对宽松的新环境,国际投机蜂起和金融动荡交替作用与不断调整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低增长、高通胀预示着全球化风险在日益加大。对此,中韩两国应在推进和谐世界进程中进一步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相互依存的合作基础和共同利益,建立中韩两国之间更加紧密的经济、贸易和投资联系;在市场体制建设、金融、能源、科技等领域深化合作,在FTA方面先易后难、求同存异,在多层次交流上增进政治互信、扩大民间交往。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不仅在开放和市场化程度上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度,进入金融全球化和东亚、北美与欧洲三大生产网络整合的新阶段;而且正在进入一个高油价、商粮价与高金融风险、货币相对宽松的新环境,国际投机蜂起和金融动荡交替作用与不断调整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低增长、高通胀"预示着全球化风险在日益加大.对此,中韩两国应在推进和谐世界进程中进一步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相互依存的合作基础和共同利益,建立中韩两国之问更加紧密的经济、贸易和投资联系;在市场体制建设、金融、能源、科技等领域深化合作,在FTA方面先易后难、求同存异,在多层次交流上增进政治互信、扩大民间交往.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国际货币体系在经济上都存在可行的运行机制,但都因政治因素不能有效运行,所以政治维度之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至关重要。文章考察了货币的政治属性与国际货币权力及其来源,提出了基础性权力和工具性权力等概念,建立了国际货币权力的结构-进程分析框架,旨在揭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中国家间货币关系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文章还以东亚地区为样本,从国际货币权力的结构-进程视角,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货币关系的演变,对中国如何将国家政治和经济实力转换成货币权力进行了分析,为中国外交政策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和东盟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中、美和东盟在经贸、政治和认知方面形成了互动关系。由于经济领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转移效应和政治领域东亚一体化的排斥效应等因素,中美在东亚的权力关系发生了转移,东亚秩序经历了结构性调整。三方在经贸、政治和认知的互动相互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使得东亚的权力转移在和平中实现。互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三方调适和合作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从亚欧会议进程看发展国际关系的“欧洲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理国际关系、解决国际冲突的欧洲模式是以“制度化”和“多边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欧盟及其成员国积极参与不同层次上的制度建设,输出欧洲规则、规范和观念,间接地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影响。“欧洲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双边外交和势力均衡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体系,而且使得“权力”具有了更多的内涵。本文将主要聚焦于欧盟参与亚欧会议制度建设的情况,分析欧盟如何间接地通过制度建设对东亚各成员国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东亚地区货币汇率波动的互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各经济体的货币汇率尽管极力维持与美元的相对稳定,但是随着其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汇率波动.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对东亚各经济体货币汇率的互动性进行检验,发现东亚地区货币汇率的波动存在着一定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货币危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