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许霆盗窃ATM"一案作了全面的分析,从许霆是否构成盗窃罪,ATM的性质是否属于金融机构,以及许霆是否构成侵占罪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同时提出了对于盗窃罪以及我国刑法改革的几点建议。本文既从法律的视角讨论了许霆一案,也从社会的角度对该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李浩 《广东法学》2008,(3):48-51
备受社会关注的“许霆取款案”的重审判决已经做出,法院仍然认定许霆构成盗窃罪,但判处其五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案在刑法上所具有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判决本身。针对近来舆论媒体及专家学者报道及评说.从刑法与民法的界限、法律解释以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三个角度进行梳理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刑法作为一种不得已而又必要的恶,必须谨慎适用,避免任何可能的滥用,否则将会使个人与社会两受其害。人性、人道和人权作为刑法大厦的三个根基,决定了刑法必须尊重人性、提倡人道与保障人权,才能树立起人们对它的信仰,从而充分发挥刑法的惩罚和保护作用,使刑法更好地以自身之"恶"去实现其追求的社会之善。  相似文献   

4.
许霆ATM机取款一案构成盗窃罪。一审法院对许霆的行为定性并无不当,只是在量刑上脱离社会效果.忽略法律与情感的协调。鉴于目前立法滞后性带来的法律与情感的冲突,在重审时,应该考虑适用《刑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法定最低刑——无期徒刑之下选择一个适当的有期徒刑对许霆进行处罚.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对于许霆的行为,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其应构成盗窃罪,有的认为应构成侵占罪,还有的学者则认为许霆的行为是信用卡诈骗罪。许霆案可以称为是刑事案件中的疑难案件,这种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找不到与其完全相适应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6.
【要点提示】盗窃罪秘密窃取行为的秘密性包含主观性、相对性和当时性三个特征,许霆的行为属于秘密窃取;刑法所指盗窃金融机构是指盗窃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许霆的行为应以犯罪论处,但本案在犯罪的起因、手段及主观恶性等方面有其特殊之处,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应对许霆在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可以适用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的特殊情况,不应仅限于政治、外交、宗教等方面有特殊需要的情况,还应包括犯罪的起因、对象、目的、动机、手段、认罪和退赃表现、被害人过错、主观恶性、危害后果等一般酌定量刑情节。  相似文献   

7.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内涵。许霆无罪是贯彻和落实罪刑法定原则的应有之意。“许霆案”有罪判决的根源在于传统工具主义刑法观偏颇运行。超越传统工具主义刑法观,必须以维护人性尊严为前提,以树立目的权利观为核心,重新建构刑法机能的价值序列。  相似文献   

8.
英国法学家边沁说,刑法中有两种恶:“一种代表罪行之恶,另一种代表刑罚之恶”。犯罪,虽然是一种极端的“恶”,但它毕竟是“人类所具有的弱点与苦恼的表现”;刑罚,虽然是保全社会所必要的,但它毕竟也还是一种“恶”。由这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许霆案入选"2007年度十大影响力诉讼",《南方都市报》高呼"许霆案重审判决,胜利属于法律",可是本文认为所谓的"胜利"一点也不属于法律,许多法律问题也没有"胜利地结束"。文中以许霆在现有法律规定之下构成盗窃罪为基点,拟从许霆案一审到终审的过程和结果中,反思我国刑法的谦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发生的许霆案引起学界及普通民众的普遍关注。许霆窃取ATM机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对其量刑是否公正合理以及民意在整个案件审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成为本案的焦点。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许霆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但依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对其量刑又过重。文章通过对许霆案若干问题的深层刻析,对刑法三大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贯彻进行检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各界关注的许霆取款案,随着2008年3月广州中院重新作出新的判决结果而结束。这是一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发法学界人士激烈争论的典型的司法案例。我们应该从这一案件的改判中吸取教训,以此来推动司法制度的真正变革。本文从许霆恶意取款案如何定性,如何体现刑法的法定原则,及对本案主张成立盗窃罪的基本立场上,提出有关立法和司法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德日刑事法学者提出刑法谦抑原则,认为刑法作为保障法应该谦让于民法与行政法,使国家更少地举起刑罚之剑来惩治犯罪之恶,国家之于犯罪人有更大的大度与宽容。刑法谦抑原则为包括我国和西方国家学者所津津乐道,并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得到体现,谦抑的结果自然是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和轻刑化。然而对于谦抑这个语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质疑,刑法不得已原则丰富了其内涵。  相似文献   

13.
许霆案与期待可能性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国章 《时代法学》2008,6(4):80-84
许霆案件折射了法律与情理的严重冲突,而案件的最终处理反映了刑法的人性关怀,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外期待可能性理论具有相通之处,由此可能成为我国认真审视、深入研究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标志性案件。  相似文献   

14.
从许霆案看刑法的谦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上一度争论的沸沸扬扬的许霆案已经有了最终的法律结果,然而由此案引发的对刑法问题的思考却没有停止,而且越来越触及更深层次的刑法理论问题。回顾许霆案审理的整个过程,我们发现,许霆最初被判处无期徒刑,而后被改判为5年有期徒刑,这种刑期上的差别可谓一重一轻,变化相当明显。然而,我们也注意到,虽  相似文献   

15.
2008年3月31日,许霆案重审宣判,许霆盗窃金融机构罪名成立,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但是,本案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其关键在于许霆恶意取款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行为。本文将重点分析"秘密"与"窃取"的构成要件,指出在本案中,许霆的行为与之并不相符。最后,本文指出,本案的根本缺陷是判决书说理不足,从而严重与直接削弱了该有罪判决的信服力。  相似文献   

16.
浅析许霆案     
2007年11月2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盗窃罪判处许霆无期徒刑。这一判决在全国从事刑事司法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律师间引起了激烈争论,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其中,以许霆不构成犯罪为代表,亦有许霆构成侵占罪或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观点。本文认为许霆构成盗窃罪,但是法院的量刑过重。文中指出许霆不构成犯罪、许霆构成侵占罪、许霆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观点的错误与不足,并对许霆案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许霆、周正龙、杨佳,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为法治大事件的主角;姜人杰等巨贪受审昭示着反腐利剑锋正寒;天水高考替考案、三鹿毒奶粉案,凸显着这个转型时代的浮躁和无序;黄光裕被拘传、臧天朔涉恶,则为我们揭开了"名人"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许霆的行为不是不当得利,认为许霆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是错误的。许霆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侵占罪、信用卡诈骗罪,其行为应构成诈骗罪。  相似文献   

19.
宋艳 《法制与经济》2008,(14):49-49,97
许霆案件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法治进程中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案件,仔细研究了许霆案件之后,我将一些有感而发的思想碎片记录下来,从法律研究的角度对许霆案件背后涉及到的问题做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慎刑观是中国古代主流的刑法观,是传统刑法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古人所谓"制刑之义",即指刑事立法的宗旨,属于刑法观的基本范畴,也是慎刑观与重刑观两种对立的刑法观分歧的焦点之一,对该问题的解读是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慎刑观的前提和基础。按照慎刑观的理解,刑乃"不得已而用之"的"治恶之具",刑法的直接作用是"禁暴厘乱";刑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辅政助化","明刑弼教";而终极追求则是"以德去刑","刑期于无刑",以达到"刑措不用"的"大治"境界。儒家的"民本"思想、"仁政说"以及人性论是慎刑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