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怀戚有讲述精彩故事所具备的一切才能:传奇的色彩、琐屑生活背后令人心惊的细节、让人心里为之一动的描写;而他那尽管鲜为人知却依然自得其乐的侦探小说才华,在这里得到了延续。"本刊特约重庆著名作家漆园子解读莫怀戚代表作《白沙码头》,以悼念《公民导刊》的老作者、老朋友、著名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莫怀戚先生。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公民导刊》最忠实的读者!从总第13期,也就是2000年第1期开始,我就担任《公民导刊》的特邀审读。我曾担任了好几个报纸、杂志的审读,但都没有对《公民导刊》那么深的感情,很多事情做一段时间就放掉了,唯有这个我放不下。每个月7号左右,我就开始盼着新一期《公民导刊》,拿到过后才会安心。读导刊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从创刊开始,很多人都会觉得《公民导刊》是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手带大。但  相似文献   

3.
<正>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报道,重大新闻新华社有通稿,报纸第二天就见报。作为期刊特派的随团记者,如何报道代表团的活动?确实需要研究。近些年来,《公民导刊》在这些方面做了不少努  相似文献   

4.
<正>《公民导刊》呈现的正是既立足人大、又辐射"公民"的辽远视野,在传播民主、法治常识的同时,也致力于公民意识的熏陶,为实现公民权利鼓与呼。似水光阴在不经意间冲刷过岁月的河床,转眼间,《公民导刊》已走过200期历程。其间经历的十六年时光,对于国家历史或许只是短短一瞬,但对一本高擎公民之旗的杂志及其参与者而言,却收藏着可贵的理想情怀,也浓缩了难忘的个体记忆。回首与《公民导刊》结缘,始于2003年9月。其时,在广西北海一次人大新闻业务培训班上,我有幸结识时任《公民导刊》常务副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1月号,首推重庆年度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亮点回顾,得到全市各级人大好评并渐成品牌。2012年第1期《公民导刊》首次推出《2011,重庆人大年度报告》,通过梳理一年中的报道内容,评选出了《公民导刊》2011年的重庆市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事件和区县人大工作十大亮点。此后,每年《公民导刊》第一期的全市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亮点评选成为公民报刊社的常规动作,也逐渐成为《公民导刊》的品牌栏目。通过盘点一年的工作,既记住历史,更为继续前行凝聚动力。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公民导刊》2012,(9):56
惊喜于那些小改变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也是导刊的老读者,每一期《公民导刊》都是我学习的好帮手。读罢《公民导刊》第8期,为该刊物一些小改变而惊喜。读完"特稿",发现后附一个"短评",再读后面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配有相应的"观点"、"延伸阅读"、"相关链接"、"编后语"等。这些小版块附着在文章后面,不仅在视觉上让读者感到很轻松,更丰富了文章内容,开拓了读者的思维和视野。如《小贷公司有"身份"了》,文章写了重庆小额贷款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对人大工作有启发收到《公民导刊》,我总在第一时间阅读"专题报道"这个版块,因为它办得比较有特色,文章报道的内容也比较贴近现时的人大工作。对我们有启发意义。这一特点在2008年第8期的专题报道《代表约见大有可为》这组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代表约见",虽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但当前在许多地方却悄然"走了过  相似文献   

8.
<正>终于等到10期《公民导刊》,一跃入眼帘的就是《问路》,刹一看,以为是那首歌曲《天路》。到底跟《天路》有什么联系,让我有了非看不可的冲动。认真读完《问路》后,才知道此文报道了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市政府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专项报告,以联组会形式开展专题询问的内容。平时我们开车的时候,总会看到有些人为了抢一时之快,不走过街天桥,不  相似文献   

9.
责任和担当     
兰斌 《公民导刊》2011,(12):56-56
2011年《公民导刊》11期刊发了《让儿童入园不再难》、《孩子,我们伴你走向光明》等与孩子有关的文章,都是正面的、主流的报道,看到社会各界关心祖国的花朵,看到"花朵们"健康茁壮地成长甚感欣慰。目前,我市放羊式教育和小学化教育在幼儿园普  相似文献   

10.
<正>我和妻子是在民营企业上班,我们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看杂志。妻子爱看时尚类杂志,我除了喜欢看军事杂志之外,也爱读《公民导刊》。每个月我都会到重庆图书馆借《公民导刊》回家阅读。有次,妻子拿过《公民导刊》翻了两页,说这种杂志政策理论性强,你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策划人语】文以载道、歌以咏志。世纪之交的1999年,《公民导刊》正式创刊。作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公民导刊》甫一出发,便有着鲜明的定位和宗旨,即展示年轻直辖市在人大制度、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风采和成果。十几年来,一茬一茬的新闻人发挥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公民导刊》迅速发展成为重庆宣传人大制度的主阵地、主渠道。本期策划以出刊200期为契机,回眸16年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位老人大工作者,也一直是《公民导刊》的忠实读者。我认为2008年最后一期《公民导刊》中,"专题报道"栏目发表的关于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创建"人大代表之家"的《纪实》和《访谈》两篇文  相似文献   

13.
《公民导刊》7期刊发的两篇图片报道都比较精彩,让人大开眼界。《执法检查:为了老年人的权益》,用5幅图片报道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深入基层听取意见,走近老年人倾听呼声的情景,有力地促进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执行、修改完善。另一篇《人大代表为百姓分忧》,所用篇幅大一些,图片相应增加到8幅。  相似文献   

14.
正从《公民导刊》第12期上读到报刊社指导委员会举行第14次会议的消息,对导刊将改版升级充满期待。其实,变化已在第十二期导刊初露端倪。头条《新常态好状态》就有特别之感。四篇文章报道了万州等区县人大工作的新办法新经验,本身就引人注目。但更为引人之处是栏目的编排。与每篇报道相配,还有一篇对当地人大领导同志的访谈,分别冠以"现象"与"思考"小栏目串联,构成四组深度专题报道,体现了编者的用心。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导刊》2008年第6期《"三招"破解建议办理难题》,详细报道了石柱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全面调研、协商办理、分层督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新机制及其运行情况。笔者读后,认为这"三  相似文献   

16.
正基层通讯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很难写好重大题材,要么是数字和文字的堆砌;要么是报告式的工作总结。对此,《公民导刊》第7期特稿《兑现承诺》为我们提供了样本。代表建议办理是人大刊物的重大题材。编辑部对这一重大题材,在策划中不落俗套,采取"引言+记者报道+声音+成效"的形式,让特稿文章丰满而真实。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到2012年第7期贵刊"史海钩沉"栏目刊载的《美国记者在重庆》一文,非常欣喜。作为《公民导刊》的老读者,我留意到贵刊有一段时间没有刊载这方面的内容。重新读到这个栏目,并且是有关重庆的,让我感觉非常过瘾。《美国记者在重庆》讲述的是抗战时期白修德、芭芭拉·史蒂芬、格拉姆·佩克、哈里逊·福尔曼四位外国记者在重庆开展活动的情况,记者们为报道重庆人民抗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转眼间,马年已经离去,羊年到来。蓦然回首,阅读一年来的《公民导刊》,感触颇深:有问题的探索、经验的总结、方向的指引,也有一个个鲜活楷模的呈现,无不触及我的心灵,给予我鞭策和鼓励,同时也让我更充满对工作的自信和自豪。愿新的一年里,《公民导刊》能够更上一层楼,成为我们广大人大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公民导刊》第四期"编读往来"栏目中,读到黔江区人大办通讯员崔丽蓉关于李成琳同志的《一堂别开生面的讲课》一文,颇有感触,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公民导刊》:人大代表的精神食粮这段时间以来,我们镇在订阅明年的报刊中,《公民报》和《公民导刊》是最受人大代表和读者欢迎的报刊。尤其是《公民导刊》,全镇在2007年订阅的基础上,2008年订阅份数翻了一番。基层人大代表和群众普遍反映:市人大一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