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1年第12期《公民导刊》"探索研究"栏目刊发的《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介绍了黔江区人大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着重阐述了人大在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作用。黔江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1月号,首推重庆年度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亮点回顾,得到全市各级人大好评并渐成品牌。2012年第1期《公民导刊》首次推出《2011,重庆人大年度报告》,通过梳理一年中的报道内容,评选出了《公民导刊》2011年的重庆市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事件和区县人大工作十大亮点。此后,每年《公民导刊》第一期的全市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亮点评选成为公民报刊社的常规动作,也逐渐成为《公民导刊》的品牌栏目。通过盘点一年的工作,既记住历史,更为继续前行凝聚动力。  相似文献   

3.
刘先畅 《公民导刊》2013,(10):40-41
<正>《公民导刊》2008年第5期曾以《水江探索:每季召开一次人代会》为题,报道过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人大探索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新做法,引起社会良好反响。6年来,水江镇人大不断完善镇人代会季会制,使之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本文从"季会制"的基本做法、"季会制"的核心意义、"季会制"叫好不叫座原因等方面对"季会制"核心内容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读《公民导刊》2012年第5期"特稿"栏目5篇关于人大代表履职的通讯,最深的感想就是,代表为民履职义无反顾!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依法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是每一个人大代  相似文献   

5.
<正>我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马春生、张子勇、杜忠文三同志在《公民导刊》2010年第9期和本期的"探索研究"栏目中分上、下篇为我们贡献了一份不错的调研报告——《创新是人大工作的不竭动力——"浙江三模式的调查思考》,可读、耐读,值得细读!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我市期刊质量再上台阶,促进我市期刊业繁荣发展,市新闻出版局与重庆市期刊协会联合开展的第十届重庆市期刊好作品评选近日揭晓,《公民导刊》选送的7件作品获奖。《公民导刊》2009年第二期《危中求"机"更好前行》(作者马塞、刘金川)、2009年第八期《人大工作的重心和方向》(作者王  相似文献   

7.
<正>在《公民导刊》第四期"编读往来"栏目中,读到黔江区人大办通讯员崔丽蓉关于李成琳同志的《一堂别开生面的讲课》一文,颇有感触,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对人大工作有启发收到《公民导刊》,我总在第一时间阅读"专题报道"这个版块,因为它办得比较有特色,文章报道的内容也比较贴近现时的人大工作。对我们有启发意义。这一特点在2008年第8期的专题报道《代表约见大有可为》这组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代表约见",虽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但当前在许多地方却悄然"走了过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公民导刊》2013,(10):60-60
<正>"探"出了"究竟"翻开9月号的《公民导刊》,突然被"探索研究"这一栏目吸引。以前这个栏目,一般只有两篇较长的文章,因为是理论类的稿件,读起来颇费心思。而这一期由四篇文章组成,虽然简短,却"探"出了"究竟"。《正确处理"五方"关系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一文,提出了新形势下人大如何更好地处理和协调与党委政府等方面的关系,推动经济和  相似文献   

10.
正《公民导刊》2016年第5期对市人大关注"舌尖安全"工作,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予以全方位报道,值得点赞!民以食为天!试问,还有什么比吃进嘴里的食品安全更应受到人大的关注?还有什么比公民的生命更应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1.
《公民导刊》2013,(2):56-56
读完今年第1期《公民导刊》,总的感觉是一个“新”字!新风朴面,春意盎然!对照((2013年(公民导刊)版块、栏目设置及调整》,我们在“本期头条”和“人大足音”两大版块栏目中,找到了既令人满意、又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2012年重庆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事件》、《不负使命》两组文章在这年头岁尾中不失时机的编发,是那样的使人振奋,温故而知新!颇见策划者匠心!为今年刊物的“向前迈进”开了个令人十分满意的好头!  相似文献   

12.
“弹指一挥间”。当我在自己的电子信箱看到为庆祝重庆直辖10年而发来的“我看人大这十年”的征文约稿信函及读到重庆人大报刊报道的相关消息之后,便亟不可待地翻出了1989年以来我在重庆人大报刊发表的所有文章的原件。细细一数,居然有三十余篇之多。而且,其中有二十五篇文章是在重庆直辖后的这10年间发表的。这就是说,仅重庆直辖后的十年间,我在该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公民导刊》和《公民报》发表的文章就多达二十五篇啊!很快,我从中找出了重庆直辖后最早发表自己文章的那期《公民导刊》和《公民报》。哦,导刊是1999年第5期,我发表的是在该期“公民视野”栏目的《世纪之交要正确对待工作压力》一文。报纸稍早一些,是1998年11月24日发表在头版“直言快语”栏目的《“开门立法”好!》。当时,虽然重庆直辖才一、两年,但对比重庆直辖前后市人大常委会所办的一报一刊,从其变化中既可看到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一些变化,又可感觉到整个重庆市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读完《公民导刊》2014年第10期"代表素描"四篇文章,被一个"情"字撩拨着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人大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为人民"。怎样当人大代表?怎样"为"?四篇文章给出了精细的诠释,确切的回答。"把百姓当成自己人"、"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百姓的心愿当成自己的心愿"——这是丰都县人大代表、许明寺镇人大主席曾新  相似文献   

14.
近日读到2012年第7期贵刊"史海钩沉"栏目刊载的《美国记者在重庆》一文,非常欣喜。作为《公民导刊》的老读者,我留意到贵刊有一段时间没有刊载这方面的内容。重新读到这个栏目,并且是有关重庆的,让我感觉非常过瘾。《美国记者在重庆》讲述的是抗战时期白修德、芭芭拉·史蒂芬、格拉姆·佩克、哈里逊·福尔曼四位外国记者在重庆开展活动的情况,记者们为报道重庆人民抗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有为又有位     
李鑫 《公民导刊》2010,(8):56-56
第7期《公民导刊》“代表风采”栏目编发的四篇短小隽永的文章,分别展示了张兴安、王洪、吴方华、白丽莎四位人大代表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这样的"共振"好!读《公民导刊》2008年第4期特稿栏目《代表与百姓"共振"》,笔者感慨油然而生:这样的"共振",好!首先是"共振"一词用得好,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本质属性。其次是刊物"共振"得好,不惜篇幅,用6个页面,详细报道了5位人大代表的履职事迹。5篇报道,紧扣"共振",图文  相似文献   

17.
在2012年《公民导刊)10期、11期、12期的“人大·探索研究”栏目里陆续编发了三篇关于“创新”的文章——一篇陈友鹏写的《主题活动:加强代表工作的实践探索》;一篇是赵永琴、夏涛合写的《人大监督工作中的“江津答卷”》;一篇是全修治写的《以创新精神推动基层人大工作》。尽管三篇文章内容各不相同,但谈的都是人大工作如何创新,如何紧密联系我市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实际,抓好人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基层通讯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很难写好重大题材,要么是数字和文字的堆砌;要么是报告式的工作总结。对此,《公民导刊》第7期特稿《兑现承诺》为我们提供了样本。代表建议办理是人大刊物的重大题材。编辑部对这一重大题材,在策划中不落俗套,采取"引言+记者报道+声音+成效"的形式,让特稿文章丰满而真实。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月号刊登《新起点上扬帆远航》的综述报道,深度挖掘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理念和思路,为全市各级人大开展工作提供参考。2013年1月,市四届人大常委会成立,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理念是什么,工作思路是什么,显然是人们所关心的,区县人大的同志也很关心。2013年2月,一道"指令"传来,就市四届人大常委就任以来的履职情况写一篇报道,在3月刊《公民导刊》刊登。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时间跨度也就一个多月,许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高质量地完成这篇报道,困难可想而知。首先,我们把市四届人大常委会诞生以来所有  相似文献   

20.
<正>"争鸣"栏目就是为人大工作者搭建的思想交流平台,无需对所议话题给出指导性、原则性意见,否则会影响栏目多元、平等、自由的"争鸣"氛围。结论不明确正是"争鸣"魅力所在。《公民导刊》"争鸣"栏目之所以广受欢迎,就是栏目每期"争鸣"话题都与人大工作紧密关联。题材涉猎广泛,内容涵盖丰富,或理论前沿,或工作实践,或法治热点等。通过互相争辩,各抒己见,启发广大读者和人大工作者对所议话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