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议专设被害人陈述笔录东亮办案实践中,询问被害人一般使用“询问证人笔录”用纸,笔者认为,这样既不科学,也不规范。询问被害人应使用特定格式的法律文书用纸,即“被害人陈述笔录”,以充分体现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一、体现法律的科学性、严谨性《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2.
在外国证据立法中,一般都把被害人陈述作为证人证言。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由于被害人同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被害人的人身不可替代性和被害人的特殊的诉讼地位,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陈述规定为一种不同于证人证言的具有独立诉讼意义的证据。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对被害人的交叉询问制度,也未规定被害人必须出席法庭审判的义务,更未明确被害人提供陈述是否享有普通证人的权利与义务。因而本文将从被害人陈述的现状讨论对被害人陈述进行质证必要性,从而探讨如何对被害人陈述进行质证。  相似文献   

3.
刑讼祛加重了公诉人指控犯罪的举证责任,同时也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被害人不仅要向侦、诉人员陈述自己的受害经过,提供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还要参加庭审指控犯罪活动,接受挫辩双方的询问,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被害人的陈述及所提供的物证等是公诉人举证的关键证据,是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因此充分发挥被害人的积极性,使其在诉讼中与公诉人密切配合,是关系到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司法实践试谈公诉人与被害人的配合问题。一、摸清被害人心理不同案件被害人在接受询问时各有…  相似文献   

4.
基于被害人陈述的独立地位,我国应当探索并确立与被害人陈述的特点相适应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规则.被害人辨认属于被害人陈述,可以通过辩护律师在场来监督被害人辨认程序的合法性与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系统反思对被害人陈述之证据能力的规制,推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排除规则、意见证据规则进一步走向精细化.我们要辩证地评价被害人陈述的证明力,检讨对被害人陈述的补强规则,在建立科学的人证可信性检验机制的基础上,允许单独依靠被害人陈述慎重地定罪.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陈述是指作为自然人的刑事被害人就其所感知的案件事实依法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就陈述主体而言,作为证据法之被害人并不包含所谓的单位被害人.被害人控诉、被害人主张都是作为意见性的陈述,并非证据意义上的被害人陈述.被害人辨认是被害人陈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英美法系国家中的所谓被害人影响陈述则在外延上与作为证据的被害人陈述有相当之交集.  相似文献   

6.
作为体现被害人诉讼地位提升的被害人陈述(VictimImpactStotement),在美国刑事诉讼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死刑案件的特殊性,被害人陈述在死刑案件中的正当性引起了争议。本文对此予以初步探讨,以利于我国诉讼法制的完善。一、被害人陈述的合法化由于政界、传媒给予充  相似文献   

7.
缪爱丽 《法律适用》2012,(4):107-112
被害人影响性陈述(Victim impact statement——VIS),是由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家庭在量刑阶段向法院提供的关于被害人所遭受的身体上,精神上及经济上的损伤。被害人影响性陈述对定罪过程不产生影响,被害人在其影响性陈述中也可以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第一个被害人影响性陈述于1976年出现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随后美国所有的州都赋予了被害人提供影响性陈述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辩护,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移送到人民法院的案件证据目录中有被害人陈述一项,而主要证据复印件却只是一份被害人的报案材料,没有被害人陈述的笔录。公诉人认为被害人的报案材料与被害人陈述内容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所以被害人的报案材料如经查证属实,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笔者认为公诉人的观点忽略了证据的法定形式,困而是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  相似文献   

9.
首先,我国应当确立直接审判原则和言词审判原则为我国刑事审判的基本原则。可以规定:(一)一切证据都必须经过当庭查证才能采信作为定案的根据。(二)对出庭的证人、被害人、鉴定人等必须当庭询问、被询问者必须当庭如实陈述,不能拒不陈述或作虚假的陈述。当庭拒不陈述的,其在庭前所作的陈述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并可以采取措施予以处罚,如罚款等。  相似文献   

10.
被害人陈述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被害人陈述作为我国一类独立的刑事证据 ,它与美国被害人影响陈述截然不同 ,也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及证人证言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 ,既有利于正确揭示被害人陈述的特征 ,合理界定它在未来刑事证据立法中的地位 ,也可以借鉴美国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 ,加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英美法系国家为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推出了“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赋予被害人在量刑阶段陈述犯罪影响甚至量刑意见的权利。目前,该制度虽然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争议,但总体上它有利于法官的准确量刑,有利于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有利于犯罪人的改过自新,逐渐成为世界刑事司法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2.
赵旭光 《证据科学》2011,19(1):76-84
有关被害人陈述制度,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困扰和矛盾之处,被害人不同诉讼身份所带来的紧张关系对其陈述的证明力造成不利影响;被害人的控诉职能导致其自由陈述受到限制。新近立法对被害人陈述制度做出了部分努力,但仍不完善。因此,必须修正被害人身份冲突;确立人证取得以任意侦查为原则,以强制侦查为例外的取证规则;明确非法取证行为的审查主体及程序;确立翻证免受刑事追诉为原则,承担刑事责任为例外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有关被害人陈述制度,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困扰和矛盾之处,被害人不同诉讼身份所带来的紧张关系对其陈述的证明力造成不利影响;被害人的控诉职能导致其自由陈述受到限制。新近立法对被害人陈述制度做出了部分努力,但仍不完善。因此,必须修正被害人身份冲突;确立人证取得以任意侦查为原则,以强制侦查为例外的取证规则;明确非法取证行为的审查主体及程序;确立翻证免受刑事追诉为原则,承担刑事责任为例外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欧卫安 《河北法学》2012,30(11):86-91
作为一种证据规则,证据补强是针对某种证明力薄弱之言词证据,须与其他证据合并提出.证据补强规则与我国“印证证明模式”在实质上具有相通性.作为一种当事人证据,被害人陈述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被害人陈述的可信性或者证明力.在口供补强已经被我国刑事诉讼法移植确认的情况下,确立被害人陈述之补强规则也是合理的.具言之,在被害人陈述成为案件定罪的关键证据或者仅有的证据时,应当对该被害人陈述进行证据补强.  相似文献   

15.
被害人往往是刑事犯罪过程的见证者,其陈述是指控犯罪的有力证据。被害人陈述的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是否准确,因此,如何杜绝被害人翻证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被害人翻证的成因以及解决对策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被害人陈述的证明作用,在强奸案件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正确认识和运用强奸案中被害人陈述,对于正确处理强奸案件,准确、及时地惩罚强奸犯罪分子,是会大有裨益的。本文就此试作初探。 一、强奸案中的被害人 弄清谁是强奸案中的被害人,才能明确哪些人的控告、检举和揭发,具有被害人陈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兰跃军 《法学论坛》2012,(2):114-122
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斯特劳斯.卡恩性侵案经过长达3个月诉讼后被撤销,凸显了被害人作证及其陈述证据效力的特殊性。被害人和证人虽然都"身临其境",目睹了犯罪事实的发生过程,但被害人还"身受其害",这决定了被害人作证与证人作证既有共同点又存在许多重大差异,二者不能混同。被害人的当事性要求立法从作证适格性、传闻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任意性规则、关联性规则及合法性规则六个方面对被害人陈述的证据能力进行合理限制;同时规定被害人陈述原则上不能作为定罪的唯一根据,其证明力需要补强。  相似文献   

18.
言词证据的审查采信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之一。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陈述前后不一致,应如何采信?倘被害人收受财物改变陈述,其是否涉嫌包庇罪或诬告陷害罪?前不久,本刊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典型案例,共邀法学专家与实务部门代表,对被害人改变陈述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实体和程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9.
复杂盗窃案件的阅卷宜从被害人陈述入手余明祥审阅案件材料,是检察机关审查批捕案件的基本方法和首先必须进行的工作。对于一般盗窃案件,阅卷顺序无非是:首先浏览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其次审阅讯问笔录,再次接触被害人陈述材料,最后审阅物价证明、现场资料等其他...  相似文献   

20.
强奸案件的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她们同犯罪分子有过直接接触,对犯罪事实有具体的了解,在揭露和证实犯罪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审理强奸案件中,被害人的陈述是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但是,强奸案件被害人的陈述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