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现有警察院校的法学教育没有能够得到应有重视,使得培养对象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治理念不能满足职业化警察的需要,影响了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将警察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充实到警察院校法学教育过程中,明确警察院校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警察法律人才机制。在精选法学学科、增减课时时尊重法学课程的体系化,根据授课专业的特点,适当调整开设的法学学科及其课时,改革警察院校法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2.
培养法律思维是法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目前多数高校的《法理学》课程仅仅在大一开设,这种设置方式存在着很多局限与不足。分级设置的教学改革则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讲授相应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其法律思维。当然,分级设置的教学改革也有其自身的局限。从对《法理学》课程分级设置的讨论中可以看到,当前的法学教育需要大规模提升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内容,法律方法论就是其中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3.
司法考即是指由司法部组织的、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相当法律知识水平的人员参加的、以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考察内容的考试。司法考试能够全面评价法学教学的效果,是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同时指导法学教育改革的开展。当然,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存在挑战,为有效应对司法考试之挑战,法学教育应当合理定位法学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法学教学内容、创新法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的落地落实,导致地方高校工程法律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法学与工程课程体系的深度复合、工程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等问题亟需探讨解决。通过对东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理工学院和福建工程学院等院校工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地方高校的工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要进路为:第一,培养法科生的工程素养与知识,挖掘法学与工程学的最大结合潜力;第二,重视法律实践能力的养成,以校地合作作为地方高校工程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动力;第三,合理设置德育课程及其比重,以充沛的人文知识和伦理素养作为工程法律人才的坚实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大体存在非法律专业的公安法学教育、面向公安系统内部的法律专业的法学教育、面向社会的法律专业的法学教育三种类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法学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上应有各自的特色 ,同时也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从而形成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一、法学实践教学的概念和意义(一)法学实践教学的概念法学实践教学是为配合法学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法学实践教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即课程作业、案例探讨、辩  相似文献   

7.
何家权 《前沿》2012,(16):68-70
实现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勃兴,首当其冲的是要切实革新法学教育的组织架构.加强法律国际化、全球化教育.真正解放教师和学生,使中国法学教育避免陷入低水平重复的“拉美陷阱”.设置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将学生培养成通晓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信仰的法律人、社会人和道德人.  相似文献   

8.
法治国家建设初期的人才匮乏,使得法学教育采取了多层次的通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它适应了当时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法律教育任务的需要.但是,目标定位过于宽泛,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法学教育状态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改变,严重影响了法学教育和相关职业的良性发展,法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明确法学教育目标和实现教学方法与社会需求的衔接是法学教育改革的重心.基于现实状态采取阶段性目标实现方式和分层教育模式的法学教育改革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司法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鹏  潘俊 《理论月刊》2015,(1):83-89
现行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脱节,未对报考条件做出限制,考试模式单一,侧重记忆应试性考察,直接影响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塑造。在当前法律人才整体数量过剩,精英司法人才不足的背景下,司法考试应当要求报考者具有法学教育背景,采取一年两次的阶段性考试模式,对法律知识、法律思维、职业技术、法治信仰、伦理道德等进行全面考察。考试形式上加大案例分析比重,严格控制考试通过率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真正实现对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有效衔接,形成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法律职业良好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法律人才既应该是具有特殊性素质的全面性人才,也应该是具有普遍性素质的专门性人才。法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个丰富的知识体系。概括说来,在法学教育中,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法律规则与技术,法律原理与理论以及人文知识与精神。法学教育的内容应是普遍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法律专科院校的紧迫问题是生存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就是在积累办学经验、提高办学水平和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提升办学层次,由专科教育过渡到本科教育层次。本文在分析高等职业法律教育特征的基础之上,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法律教育应主要定位在本科教育和法律硕士教育层次,大专层次法律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逐渐淡出法律职业教育市场。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的法律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视角,国家应合理设置高校法律教育机制,高校要从大学生心理入手,本着以人为本,探索高校法律教育新模式,思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合理安排法律课程、改革授课方式,以多种途径提高法律教育的效力,提升大学生的法律修养。  相似文献   

13.
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方案吸收了以往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有新的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融合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内容,然而,实践中,"基础课"法制教育部分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也不尽理想,因此,我们应当进行"基础课"法制教育部分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以实现通过"基础课"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曹昌伟 《青年论坛》2008,(2):138-140
法学本科教育应确立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并要围绕职业教育目标充实法学本科教育内容,重视学生法律职业技能、法律职业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法律职业道德和法治理想。实践教学是完成法学教育内容,达成法学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由于受传统法学教育观念的影响,实践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建立与理论教学平行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追踪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状况的最新动向及存在的不足,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了CNKI数据库中1995—2010年间大学生法律信仰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图谱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大学生法律信仰研究虽呈现上升趋势,但研究得还不系统、不充分;法律信仰的概念需要重新进行科学的界定;大学生群体如何建构法律信仰理性论证相对不足,特别是法律信仰的对象、主体、功能、载体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法科学生的专业实习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其目标应定位为努力培养既具备高深法学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法律实务技能、既具备系统专业素质又具备崇高理想道德的法律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化。法科学生实习工作应从实习时间的合理调整、实习基地的创建和完善、实习内容的丰富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4条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定位,给我国民事理论和实务带来混乱.基于对法律行为的内涵的正确认识,合法性不应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必备要件,而只是评价已经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的考量要素.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法学实践教学途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公安教育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带有明显的职业教育属性,因此其法学实践教学方法应该因地制宜地、积极探寻适合自己和对自己能够产生实际影响的教学路径,使学生了解办案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增加实践业务知识,从而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公安院校法学实践教学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评价要素。针对这两个要素,分别对大三非法律专业学生和普通公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民法、部门法掌握较好,对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的认识具有统一性,但他们的法律信仰不够坚定;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问题上,其守法意志比较薄弱。因此,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应当从学校、学生会和社会多层次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促进他们撑握正确全面的法律知识和确立坚定饱满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