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荣梓 《政协天地》2013,(10):40-41
小鼠标扳倒大官员,作为互联网反腐的最直接表现——微博,正以其及时开放、简短精炼和发布便捷迅速成为与传统举报渠道并举的反腐新形式。但应该看到,微博反腐成为最新的反腐利器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局限性也不容回避。首先,微博反腐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当前微博反腐的主要作用方式是通过知情者爆料,将腐败行  相似文献   

2.
翟纯晓 《传承》2014,(3):88-89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方式,微博在网上日益成为信息表达和传播的重要通道。其极广的影响力和惊人传播力,也彰显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微博反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反腐形式。从微博反腐的特点、作用来阐述微博在反腐倡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提出政府在推进微博反腐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对微博反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博反腐是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所出现的一种新型反腐模式。在新形势下,运用微博来反腐有其特殊的优势,微博是反腐的新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言论自由的实现,为反腐败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微博反腐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此,可以从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公民积极参与成为主力军和激发微博本身的能动性三个方面探索微博反腐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13,(4):39-41
一、从“网络恐惧”到“微博恐惧”,微博“双刃”效应更加凸显近段时期以来,“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雷政富事件”“表哥”“表叔…‘房叔”等频繁出现,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对权力腐败、个别官员道德堕落的揭露,让广大公众和官员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微”而弥强的冲击波。这股巨大冲击波也使官员“网络恐惧”升级至2.0版——“微博恐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有关部门对微博上的各类举报回应更加及时、积极,这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公众通过微博举报的热情,有利于形成官方与民间的反腐台力;另一方面,因为微博传播的裂变性、快速性,不实信息与传闻也往往使被举报者及主管部门面临有口难辩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成秋英 《新东方》2013,(1):43-46
新兴媒体的兴起与强劲发展,不仅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也改变了原有传媒生态格局。传播方式由金字塔型向广场型转变,话语权得到重新分配。以微博为代表性的新兴媒体对原有的信息控制制度产生了直接性的瓦解作用,民众更愿意选择微博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微博反腐成为了新形势下一种新的反腐方式,并且发挥了极富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3,(2):59-59
“微博发展空间进一步挤缩。微博反腐的使命正式结束,实名举报涉嫌侵犯他人名誉权;网站删帖变成合法,人大常委会刚通过的决定赋予了网站这种权力:人肉搜索将面临非法指控,通过网络搜集官员腐败证据的难度显著增加。微博的言论空间被大幅挤缩,微博的发展前景也已经极为有限。微博,将又微又薄。”  相似文献   

7.
王萍 《中国人大》2013,(6):42-42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消息的发布者;微博、博客、微信传播‘快‘’广’的特点,也成为揭露腐败的一个重要途径。网络反腐是检察系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检察工作的一个重要机遇。"3月9日,徐安代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结合反腐工作的新形势,和记者分享了江苏省检察机关在工作中收获的反腐心得。反腐是近几年"两会"上人大代表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发声反腐败,鼓舞和振奋了民心。1月22日,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贪腐官员不为人知的秘密相继在网络上遭到曝光,"微博反腐"、"人肉搜索"等网络反腐手段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使得网络反腐相对于传统反腐手段,显得效率更高。然而,由于现行与互联网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使得网络反腐在实践中常出现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网络监督权、知情权等权利与官员隐私权相冲突的问题。如何在民主法治的框架内让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等权利与官员的隐私权之间实现平衡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对网络反腐的法理依据进行探讨,分析相关的权利冲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旨在寻求妥善解决冲突的办法,使网络反腐具有合法、合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曝光和网友围观的强力氛围下,一些腐败官员会更加"隐蔽",这导致反腐查处难度加大时下,最给力的反腐力量莫过于网络。从博客到微博,从飞信到微信,网络搭建的媒介新平台,正让"监督亮点"无处不在,让"反腐触角"无孔不入。相较于过去单一化的反腐监督手段和模式,网络媒介上的"技术赋权"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舆论监督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当下无数网络草根个体问政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10.
刘力锐 《传承》2012,(1):50-52
网络反腐是一种诉诸新闻范式、依赖公众舆论的反腐模式,网络公共舆论成为网络曝光与网络反腐间的一个关键环节。温州论坛开创的网络舆论民间监督的“温州模式”曾多次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百余家媒体报道,堪称中国网络反腐的典范,值得深入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4,(8):96-96
窦岩平在《理论探索》2014年第1期撰文认为,制度反腐是治理腐败顽疾的根本之策,反腐倡廉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全党全社会已成为共识,而强化反腐制度落实力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强化反腐制度落实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增强反腐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党员干部落实反腐制度的自觉性,切实落实权力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充分发挥个案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过去,公众与很多新闻事件和新闻当事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远离新闻现场,与新闻当事人隔着很远的距离,无法从第一现场得到消息,而只能依赖媒体记者的报道——通过报纸或广播电视这些“媒介”了解到事实和真相。而新媒体的崛起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很多事件上,公众无须依赖“媒体”这个“中介”而可以直接接收各种信息,公众与新闻事件间越来越没有了距离感。很多事件,都是源于微博的策动,话题和线索从微博发起,起于微博,兴于微博,以微博为主战场,新闻当事人和主角都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网民也通过微博围观了解事件的进程。这样的自媒体传播格局,似乎使传统媒体的存在变得多余。微博就是第一现场,公众在围观中可以直接看到当事人的诉说和事件的进程,而无须多此一举地再借助传统媒体的报道。典型如近来微博的一系列反腐事件,传统媒体的报道多跟着微博走,人们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比传统媒体直接和丰富得多的信息。公众与新闻现场和当事人没有了距离感,是新媒体赋予公众的一大福利,但对公众的媒介素养也是很大的考验。起码考验着公众在无距离地面对一个让自己义愤填膺的信息时,如何克制激情和冲动而作出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网络反腐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由新生力量发展成反腐手段的重要一员,成为我国政府和民众联手打击腐败的实效武器。作为反腐利器,网络反腐也同时滋生诸多问题和矛盾。完善网络反腐的制度和环境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对网络反腐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反腐的概念界定、必要性研究、网络反腐制度化探讨上。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反腐的具体形式进行探索,剖析网络反腐中的传播途径及受众心理特点,为网络反腐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反腐在成为当前我国在反腐败工作中的重要推动力量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我国反腐的效果。在网络成为反腐利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反腐也是一把双刃剑,存在诸多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在司法实践中,网络反腐涉及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等诸多法律问题,无论是哪个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因此如何积极和正确的引导网络反腐,为我国网络反腐提供法律制度的保障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4,(6):87-87
夏怡在《传播与版权》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近年来网络反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学者对网络反腐概念界定、特性分析、优劣势比较、对策研究都做了详尽分析,成果显著。同时,学者越来越倾向从多学科视角对网络反腐进行某一层面的细致解剖,研究亮点不断呈现。  相似文献   

16.
网络反腐: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公民反腐监督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传统制度反腐的一个有益补充,它对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带来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开展网络反腐,必须加强执政党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加强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网络反腐与其他反腐形式相结合,并要处理好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保护、网络反腐成本与反腐效率等关系。  相似文献   

17.
毛丹 《重庆行政》2015,(3):50-52
微博是Web2.0时代的产物,自2007年引入中国以来,微博逐渐成为我国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典型代表,使用人数不断增多。近年来,多起由微博曝光并形成舆论压力的社会事件显示,微博在我国正日益成为一股重要的舆论力量,对政府发挥着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与此同时,微博在舆论监督上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需要认真加以研究以完善微博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刘能 《人民政坛》2012,(10):37-37
《人民政坛》编辑部: 微博以其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成为公众关注的全新信息发布交流平台。现在越来越多人大代表开设了微博,在微博上与选民信息共享、互动交流。我也很想成为一名“微博代表”,请问应如何开设并办好代表微博?  相似文献   

19.
微博、微博热及“微博问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亚 《群众》2011,(8):72-73
当下,微博很热。各大网站纷纷增添微博功能,政府机构、名人、官员等争先恐后开微博,微博成为现如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吴亚明 《台声》2013,(1):53-54
民进党“立法委员”蔡其昌在大陆网站开微博的新闻,成为2012年12月12日国台办记者会的焦点之一。其实,近年来微博大行其道,看中其无远弗届的影响力,台湾各个行业的知名人士多已经捷足先登开微博,活跃在各大门户网站上。甚至连龙应台都萌生过开微博的念头。微博已然成为两岸民众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