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200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数据分析,中国现有上网人数约7950万人,这些上网人员中,对网络安全表示满意的只占21%左右,有35%的人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除了网上交易等电子商务中存在网络安全外,而目前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网络安全,信息交换的安全也存在巨大隐患,已经严重地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发展。在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过程中,一定要高起点建设网络安全平台,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和运行管理机制,确保新一代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正常运行,这里我就省级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从一开始就应注重顶层设计,中央到地方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建设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工作。中国电子政务要想在现实中真正应用起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造福于社会,从建网络平台开始,就应该应用系统观来规划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考虑社会、政府内部和公民、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不应只看重技术构建,更应关注平台建设的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利用,注重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运行维护和规范管理;中央和地方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要把网络安全、CA认证等网络基础设施列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它的建设与实施,对政府的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能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电子政务也对政府的管理观念、公务员培训、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网络安全、建设与应用、组织机构等各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挑战。我们不仅应认清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改革带来深刻影响,同时应认真分析电子政务带来的全面挑战。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虽然自从“金”字工程和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展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纵观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仍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未来几年内我国将会奋力追赶世界  相似文献   

5.
从法律、管理以及技术等层面分析了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从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健全预警检测体系、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和建立响应恢复体系等方面阐述了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国际背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子政务在当前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与日俱增。本文首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了世界范围内政府绩效改革的宏观背景,进而总结了当代西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特征,最后分析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全面提升政府绩效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贾可  周启海 《电子政务》2005,(10):29-34
USBkey技术,能多方面满足了电子政务对网络安全方面的要求,可从技术层面上保障电子政务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USBkey在电子政务中的诸多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Accenture公司2003年最新调查报告,新加坡“电子政府”的整体服务水平在全球24个国家中名列前茅,仅次于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二.被选为“创新领导型”的电子政府.是世界上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9.
卓德红 《湖湘论坛》2004,17(3):82-83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从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政府信息化中一步步从容走来。从世界范围来看,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和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更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具体要求,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步发展和快速发展两个时期。第一、初步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可分为两个小阶段。第一个小阶…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建立电子政务始终与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紧密相联,电子政务的逐步完善和建立过程也是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转变的过程。电子政务的形成与发展将使传统政府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模式得以质的改变,从而积极地  相似文献   

11.
王喆 《电子政务》2006,(5):39-43
一、综述电子政务建设是推动城市信息化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门户网站则是一个城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的全息缩影。政府门户网站提供服务的能力直接反映了政府信息化的综合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真实政府的运作情况。虽然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在整体成熟度上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最近几年来一些大城市的政府部门已经逐渐认识到了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内部协作能力、增加执政透明度、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显著作用。因此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都在持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力度,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北京和…  相似文献   

12.
顺应世界信息化的潮流,政府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为满足经济全球化和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政府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的建设,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来看,人们对电子政务的理解基本上限于“技术理性”层面,没有认识到电子政务建设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刻含义。由于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是一个看得见的“政绩”,因而导致了某些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竞相攀比、盲目建设。究竟推行电子政务的内在指导思想是什么,其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席卷了整个世界,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政府管理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革。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受到了挑战,改革政府管理模式已刻不容缓。世界各国以发展电子政务为契机,对政府管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我国的电子政务还处于初始阶段。加入WTO,融入世界潮流后,发展电子政务,重塑一个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实施电子政务的意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及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并从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推动力,实现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等方面论述了推进电子政务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整个国家信息化而言,政府信息化以及作为政府信息化实现目标的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在我国电子政务蓬勃发展的同时,电子政务也对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并逐步进入到企业当中,为企业所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产业市场主体对象从市场供需的角度,电子政务产业具有两大主体对象:政府-需求方:行政机构-行业管理机构-专业机构需求描述:政府行政机构政务信息化,政府行业机构政务信息化,政府专业机构政务信息化,城市信息化,专业园区管理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的属性决定了电子政务市场的客户主体是政府,而中国庞大的政府和相应的公  相似文献   

17.
陈彤童 《前沿》2012,(11):42-44
实施电子政务是各国政府为了顺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公共价值取向变化的客观要求,从而在技术和手段、机制和过程、体制和制度、理念和文化四个层面上持续推进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正确处理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最深层、最核心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也直接影响着中国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对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律性特征和近十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的分析,结合《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重点应该从"电子化管理"转向"电子化服务",并以此作为深入推动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政府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电子政务立法建设逐渐提上日程,甚至成为当今制约电子政务深化进程和阻碍扩大应用的瓶颈。为此世界各国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建设起相应的法律基础构架。国外尽管国情不同,但在电子政务立法历程却极其相似,而且法律在电子政务所起的角色转换也非常相符,即从影响、配合向  相似文献   

19.
这份调查报告是由活跃于中国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一群年轻学者在对国际电子政府发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实施的一项大型调查评估项目。报告的内容,汇集了国内外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对电子政府发展的理论认识,从城市政府门户网站的角度考察了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水平。怀着对中国电子政务进程强烈的责任心.整个项目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和实施.融入了整个项目组的巨大的心血。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对中国的电子政务进程有所助益。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份报告在诸多方面可能存在难以避免的缺憾。首先,报告中电子政府理想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对现阶段政  相似文献   

20.
曾信祥 《电子政务》2013,(4):102-109
论述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及其作用和特征;梳理和剖析了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明晰了中国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和意义;探讨了今后电子政务的发展取向,并对中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和构想;阐述了对推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理论思考,并提出了加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