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史载的"饭稻羹鱼",是古代百越民族主要的生计方式,这种生计方式在今天贵州都柳江流域的百越民族后裔中不但得到了良好的传承,而且文化上还有所发展,人们将种稻与养鱼巧妙安排在同一季节同一生产场域内进行,不仅传承了百越民族"饭稻羹鱼"的生计方式,也赋予了山区梯田稻作农业在生态维护与农耕生产方面的新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云贵高原各民族生息在互有差异的生态格局中,长期的生产实践,使他们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传统生计方式.虽然各民族的传统生计方式互有区别,但都能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安全.随着中央王朝统治的深入,各民族传统生计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由此也诱发了相关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深入研究云贵高原各民族生计方式的变迁,对于我们今天探讨云贵高原的生态退变以及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山区避灾型移民搬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闻  何得桂 《前沿》2014,(1):117-119
推进山区避灾型移民搬迁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区域性重大移民工程的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在初步实现"搬得出"之后,面临着"稳得住"和"能致富"难题。基于生计可持续发展视角,发现避灾扶贫搬迁后所带来的移民生计资本缺乏、农户生计策略单一、社区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并从保护生态、产业支撑、技能培训等方面为促进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莫艳婷  ;李艳飞 《传承》2014,(5):108-109
马车队是仫佬族生计方式之一。在现代化的影响下,仫佬族社会的生计方式开始发生变化。通过对广西罗城一个仫佬族村落生计方式变迁的民族志研究,发现煤矿重组、人口流动性增强、技术发展是导致仫佬族村落中马车队消失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仫佬族社会代际间家庭收入差距大、人际关系功利化、"熟人社会"陌生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上看,民族生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类的文化在生态系统多样性中的应对、调适与适应,衍生出不同文化下的生计方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生计方式的差异性。地球生态系统本无脆弱性,只是由于特定民族文化作用于生态系统时,出现了文化与所处生态系统的偏离或脱嵌,造成了生态失衡。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乃是文化所致,文化选择与生态系统的匹配性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人类要生存发展延续下去,就要将人类文化造成的生态失衡通过文化间的制衡,达成文化与生态系统的耦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汲取了19世纪的生态学理论,在批判和反思资本主义生产力反生态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生态意蕴的生产力概念。在生产力概念中,马克思确立了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生态尺度,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一环,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通过"调整"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控制"人们的生产行为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的物质变换。  相似文献   

7.
话语、权力、责任是生态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心范畴.生态后现代主义通过对"主人"话语、"非共相主义"话语的批判,倡导人们建立具有生态智慧的"关系"话语形态;通过对父权制、权力游戏的批判,鼓励人们抛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传统的权力模式,使人人都成为宇宙过程的参与者而非主宰者;通过对传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批判,确立责任价值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生态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生活方式的异化是引发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构科学的生活方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内含着这一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们确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建设导致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农民离开土地,失去了传统的"职业",生计面临重重困境。在征地过程中必须逐步实现"等价征购",从而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除了采用货币补偿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采用灵活多样的征地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气候危机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粮食安全危机和发展潜力危机等。这些危机若得不到控制,由此而生发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危机甚至战争威胁,将逐步逼近现实。而农业自身的过度垦殖、放牧、贸易等发展方式也应对气候危机承担重要责任。为此,要尽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气候智能型"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更高目标地提升国家粮食生产层次和粮食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历时与共时两种比较方法,探讨了旅游开发背景下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郎德上寨生计方式的变迁:以民族民间文化为内涵的旅游正逐渐为少数民族原住民接受,并改变着他们的生计模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生计方式正悄然向以文化谋取生计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业为主的生计方式决定了北疆草原民族"以肉为食兮酪为浆",但粮食在饮食结构中亦占有一定比重。草原诸族拥有特定的饮食观念和饮食心理。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草原诸族的民族性格并体现其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研究汉唐北疆草原民族饮食文化,有助于促进西域文化史、社会生活史乃至经济史的研究,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文明是文明世界的组成部分,生态的稳定和谐是自然环境的福祉,更是人类自己的福祉。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可以对思维方式生态化作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广义上的"思维方式生态化",是指所有思维方式(不论是否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对象)逐步向和谐、有机、整体性等等的过渡或转变。人们并不会突出自然生态之作为思维对象这层含义,而仅仅在比喻的意义上,把所有人类思维分为生态的(和谐的、有机的、整体的、健康的等等)和非生态的(不和谐的、机械的、局部的、病态的等等)两种大的类型,并主张将非生态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生态式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现实背景和农村留守妇女特点,在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解释和说明的基础上,按照"脆弱性环境→生计资本→结构和过程转变→生计策略→生计结果"的研究主线对目前已有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并指出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气候,乍一看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关联极为密切,不可不察。欲究其详,需先搞清楚"城市生态气候"的概念。按照传统陈旧观念,气候覆盖天下,并无城市、农村之分。在城市规模较小、发达程度较低的场合确实没有必要关心"城市气候",因为在那种场合,"城市气候"井不存在多少特殊性。但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发达程度不断提高,城市气候越来越表现出独有的特征。气候因城市发展而骤变。像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气候异变,已经达到不容忽视的地步。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进河南圆梦集团公司,顺地势起伏展现的五彩缤纷花儿扑面而来,美不胜收。这里已经形成了土质肥沃、四季气候温和湿润,适宜自然界有益微生物充分地富集和繁殖的园区小气候,是一个梦想的、理想的生态家园。面对着眼前的美景,人们不禁对它的"作者"——张军义由衷地钦佩。张军义是河南尉氏县人,尉氏县第十二届县人大代表、尉氏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现任河南圆梦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建设生态潮涌发展绿色酒业河南圆梦集团公司创建于  相似文献   

18.
观点     
全球最主要的短期风险(未来0-2年内)包括极端天气、生计危机、气候行动失败、社会凝聚力侵蚀、传染性疾病、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网络安全威胁、债务危机、数字不平等、资产泡沫破裂。全球最主要的中期风险(未来2-5年内)包括气候行动失败、极端天气、社会凝聚力侵蚀、生计危机、债务危机、人为环境破坏、地缘经济对抗、网络安全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资产泡沫破裂。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气候与经济社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与生态文明紧密相连。气候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可为,而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在气候治理上也要当仁不让。2018年6月1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为规范气候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0.
定居与流动:布努瑶作物、生计与文化的共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布努瑶族农民打破了旧的以玉米种植为主的生计方式,转向新型的养殖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这一生计方式的转变,使其文化特质由定居转向流动。由此证明了作物、生计与文化的共变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