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林  邹笑天  赵美蓉  李智 《理论月刊》2005,(11):165-166
高校审美教育对大学生世界观形成具有积极意义。首先,美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其次,美育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情商水平;再次,美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本文还对高校大学生审美实践的方法进行了战略性和策略性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国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公安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做到:在比较和阅读中审美,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把审美教育与现代教育学的方法论和教育原则结合起来,最终完成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和美好人性的塑造,提高其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活动以感性的直觉为中心,统摄并调动着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审美中得到凝聚。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审美的感性发挥,对事物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透视事物的本质。审美教育不仅为大学生构筑起意味隽永的精神家园,避免其因意志的薄弱而导致现实悲哀,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大学生由此体悟到做人的价值、人格的尊严和崇高的使命感,从而激发其追寻理想的昂扬激情,使人性在审美状态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审美教育还能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辨析现实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更好服务于公安实战。  相似文献   

4.
生态危机呼唤生态教育.目前,大学生生态素质现状不尽如人意,加强大学生生态教育,培养大学生生态审美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开展大学生生态教育,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将生态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规划,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强化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5.
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存在审美情感反传统化、审美感受肤浅化、审美理解功利化和审美理想世俗化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也影响其自由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审美观透析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问题,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着力促进审美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优化,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审美环境,引导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方式面对学习与生活,自觉抵制"泛娱乐化"对自身审美心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当今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摆脱庸俗、狭隘的观念,使之具有高尚情操。同时,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把握美丑的尺度和价值高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使自身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即实质性地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高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生活水平,提升健康、幸福的个体生活质量.华中农业大学努力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平台,打造“悦雅计划”创新教育品牌,形成了高校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育人的契合点.该计划采取“悦雅课堂”情感培育、“悦雅活动”实践培育、“悦雅园地”情境培育、“悦雅团队”朋辈培育四种途径,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文化育人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地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积累了经验,为高校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8.
汪风易 《前沿》2013,(4):195-197
美育与党课教育都属于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其教育都蕴含着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人格教育的目的,党课教学过程需要美育提供感染力和吸引力以提高教育有效性。融美育于大学生党课教育是将审美渗入高层次政治理论、道德信念教育,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之美作为党课教育目标之魂,将理论的科学美、人文美作为党课教学内容的审美视点,将美育的形象性和愉悦性转化为党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审美的情感评价纳入党课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估量中,使党课教育全过程达到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丁萍 《青年论坛》2008,(1):54-55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大学生中时常出现不分美丑、盲目认同,甚至出现以丑为美的审美教育缺失现象。大学生审美教育缺失主要受经济高速发展,多元文化冲击、就业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研究提升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一种能力,大学生幸福感的普遍降低呼唤大学生幸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确立幸福教育的地位,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幸福能力,更要提升审美能力和积极情感。大学生幸福教育需要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增加幸福实践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陈丽影  易石宏 《求索》2007,(11):111-113
从“双重嵌入”理论视角看,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不仅要求大学生们积累就业资本,而且要求他们学会创业,通过创业教育实现就业资本积累。通过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就业数据资料比较分析和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制度的转型、就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大学生创业所形成的能力对就业选择的作用在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的过程实质上是就业资本的积累过程。大学生创业与就业问题同时需要政府、社会与高校协同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解读了图像的发展以及当今图像化时代的形成原因.认为在图像化的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着艰难的境遇——图像化的视觉霸权导致大学生艺术感受力下降、大学生的想象力下降、大学生审美娱乐化和通俗化.基于这样的境遇,艺术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权威角色,拓宽艺术视野,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教学形式,注重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和参与性,从流行图像中挖掘优秀艺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对湖北省内6所普通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他们恋爱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采取“六加强”对策:加强大学生恋爱价值观教育,加强大学生性知识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成才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调适不良恋爱心理,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罗月娥 《人民论坛》2023,(22):104-106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方向引领和动力支撑作用,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高校应按照大学生的认知接受规律和理想信念形成规律进行系统设计,通过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根基、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体系、拓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平台、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机制等方式,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汪风涛 《新东方》2006,(7):30-33
2005年1月17~18日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抓住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以育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把育人融入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系统化工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需要纵向的延伸贯穿,而且需要横向的渗透覆盖,只有构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才能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收到综合教育效…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大学生的审美活动带来了活力,如审美追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功利化,也使其审美观念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为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美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我们必需坚持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在新形势下重新反思经济建设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充分认识美育的重要性,密切关注大学生审美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其创造宽松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做好调适与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校BBS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显著.高校BBS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形成一种相互影响并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诸如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娱乐性以及学习性等特点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形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何聪玲 《传承》2009,(24):138-139
在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对音乐的崇拜和接受,已是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教育,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节日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就内容而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涵盖了天人关系、伦理关系和生命意识;就形式而言,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规范性、审美性和参与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从理论建设、仪式教育以及网络创新等三方面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魏华 《青年探索》2009,(3):25-27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时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过程尤为复杂,受到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体现在家庭、学校、社会领域中,皆存在着影响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因素,对大学生世界观教育应该积极发挥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的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