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前,理论界对通货膨胀有多种理解,我认为通货膨胀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其特定含义是指由货币量过多所引起的物价上涨。只有货币量过多是因、物价上涨是果的经济现象,才能称为通货膨胀。那种把物价上涨是因、货币量增加是果的经济现象,同样称之为通货膨胀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某些经济现象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若不从因果联系上把握它们的本质特征,势必陷  相似文献   

2.
龙迪勇 《思想战线》2012,38(5):1-10
抽象总是在某种框架之下进行的,框架不同,所抽象出的对象的面貌也就不一样,时间、空间、因果等范畴就是这样的框架。在以往的经典叙事学研究中,"时间"、"因果"范畴占据着支配性地位,且往往把因果关系简化成一对一的线性关系,由此形成根深蒂固的因果—线性叙事模式。事实上,一对一的线性序列不过是因果关系的理想状态或特殊范例,其更为一般的状态是"多对一"与"一对多",可将建立在此种因果关系基础上的非线性叙事模式命名为"分形叙事"。"分形叙事"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多对一",强调的是多因一果,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分形;"一对多"强调的则是一因多果,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分形。  相似文献   

3.
反馈概念的提出和反馈方法的确立,标志着科学技术进入到现代的水平。目前这一概念及其方法不仅已经深入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部分,而且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只就反馈与因果联系谈一点看法。 反馈这一范畸体现了客观世界因果链条中原因与结果的对立统一。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理,现象的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即任何现象、任何变化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现象及其变化也必然会引出一定的结果。而反馈概念在于进一步具体地  相似文献   

4.
回溯推理在刑事侦查中具有建立侦查假设、确定侦破方向、寻找案件突破点和再现犯罪过程的作用.在刑事侦查活动中运用回溯推理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法律行为因果联系的隐蔽性,以防判断错误;推测的原因同已知的事实的一致性,以避免结论不可靠;常规性原因对非常规性原因的掩蔽性,以免进入误区;要看到一果多因,以防认识片面.  相似文献   

5.
曹世英 《乡音》2014,(12):50-50
相信因果就是最大的智慧。世间的一切都逃脱不了因果规律。所谓“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不过好多人总是不愿相信这个规律,最后总是找“后悔药”吃。  相似文献   

6.
“标签论”认为 ,个体演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 ,社会按照一定标准将某些行为规定为“犯罪” ,因而产生了“罪犯” ,而并非“罪犯”个体原因所致。“标签论”运用形象互动论的原理 ,认为犯罪是社会反应与行为人形成自我形象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标签论”认为犯罪是相对的 ,阐明了“贴标签”与法定犯罪定义产生之间的因果联系、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 ,为犯罪学的研究特别是犯罪原因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标签理论有其局限性 ,其主观唯心色彩浓重 ,对标签化的后果解释简单化 ,对社会反应的揭示不全面 ,片面强调了犯罪因素中外部条件的作用 ,否定了犯罪行为与行为人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政治课枯燥,学生设有兴趣学”。尽管如此,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这方面还是大有作为的。数学中的“1、2、3……A、B、C……”也够枯燥烦人的,但是学生对其却倍加重视,玩命地学,比如某一学生因某种原因耽误一节数学课,那么他就会在课后想尽一切办法补上,原因无它,数学中的新旧知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因果联系,漏掉一  相似文献   

8.
比较中呈现因果——迪尔凯姆"自杀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尔凯姆比较法的著名研究"自杀论"认为,单纯的比较只能确立两种社会事实或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要证实这种相关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必须借助于理论分析确立因果,并控制其他变量进一步检验因果。  相似文献   

9.
道德重建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滑坡,原因何在近些年来,关于“道德滑坡”的问题不断引起热烈的讨论和争论。有人认为,近些年来道德的滑坡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中一些人将这种道德滑坡现象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是市场经济造成了道德的倒退。另外一些人则坚决否认所谓“道德滑坡”现象的...  相似文献   

10.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刑事案件现场具有的客观性和特殊性,对现场真与假、主与次、变动与非变动、多与少、大案现场与小案现场等,应做辩证分析,抓住矛盾的共性和个性,“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偶然性掌握必然性,弄清案件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一、保卫的起源(一)关于《保卫学教程》中“保卫的产生”问题。《保卫学教程》(群众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一章第一节的“保卫的产生”开章说:“保卫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问题就在于“一定发展阶段”是指什么时候。恩格斯在讲到国家的产生时也曾说过:“国家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从《教程》的内容看,这“一定发展阶段”显然是指国家产生以后。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保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与人类的存在有着不要分割的联系,在国家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里,  相似文献   

12.
罪因体系是一个多维的结构体系,与之相对应的预防犯罪,同样也应是一个多维的结构体系,这是因为因果链条把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研究预防犯罪时,必须从主客观的诸多因素的联系和作用中,研究犯罪原因与犯罪结果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凶宅的秘密某村一座刚盖好的农宅中不明原因地先后有多人死去,从此再也无人敢住。村子里的人认为此地风水不好,于是便称之为“凶宅”。在这期间,这家住户也曾多次烧香拜佛,乞求神灵的保佑,但终不能制止死人的发生。后来村子里住进了扶贫工作组,工作组的同志认为,“凶宅”发生的死亡现象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有原因的。后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后,终于真相大白,祸根就来自地基中的一种放射性石料。在把这些放射性石料清理掉后,这座农宅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死人现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具有不同世界观的人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官员们“后院失火”是果,其“前院”失察甚至有意纵火才是因;其“后院起火”是现象,“前院”管理失控才是本质  相似文献   

15.
孙少衡 《人大研究》2001,(10):25-25
目前人大代表结构上普遍存在着党员代表多 ,非党员代表少 ;干部代表多 ,工农代表少 ;党政领导干部多 ,一般干部少的“三多三少”的现象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造成代表结构中出现“三多三少”现象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 :( 1)把人大代表当做一种荣誉职务 ,作照顾性安排 ,或者把人大看做是安排老干部的场所。在依法推荐候选人时 ,对代表的结构问题考虑不周 ,没有从政治思想、文化知识和议政能力等方面较详细地介绍候选人的情况 ,就把候选人交给选民去鉴别、比较和筛选。 ( 2 )在组织措施上存在着用干部代表挤占其他代表名额的作法。在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16.
:“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是一个困扰当今社会而始终未能得以根治的社会热点问题 ,也是一个引起民怨沸腾、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极为严肃的政治问题。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并就古今中外对同一现象所作的不同的性质认定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要严格控制和彻底根治中国当代的“三乱”现象 ,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观念并进行立法 ,将“三乱”行为认定为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7.
国营企业亏损以难治之症而成为当前经济界议论的热点。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企业亏损的原因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并据此提出远期和近期对策。 一 我们认为企业亏损的原因可归纳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之间又存在着相互递进的因果联系。 (一)表层原因。它是指直接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的诸因素。我们根据1991年邵阳市43家亏损企业和37家盈利企业的对比分析,概括为6个方面:(1)劳动生产率低。1991年43家亏损企业人  相似文献   

18.
彼得·贝格尔继承了马克斯·韦伯的神正论思想,并在《神圣的帷幕》中对各历史时期、各宗教体系的神正论加以探讨。贝格尔在论述佛教的神正论时,依佛教的“无常”“无我”理论解释了苦难、恶以及死亡等无秩序现象(anomic)。但这种走向虚无的解释方法也消解了佛教的神正论及其对社会作的合理化论证,造成其神正论理论的内部冲突。这实际上是由贝格尔采用佛教的出世理论解释世间的苦难造成的,他没有阐述佛教的世间和出世间两重因果,也就不可能处理由它们之间的张力所引起的理论冲突,而这在佛教既涵盖世间法又涵盖出世间法的因果框架中得以化解。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已进行了多年,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精简机构设置、裁减冗员,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高效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从这些年的情况来看,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达到精简的目标.相反机构却进一步膨胀。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拟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件新的解释:政府机构的膨胀源于其运行的低效率。这一论点乍看起来很奇怪.因为人们一般都认为机构臃肿才是运行低效的原因,而两者又何以因果倒置呢?我们可以借用医学中的“大脖子病”来解释。“功能代偿性肥大”——机构膨胀的新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有关方面也采取了措施加以纠正、制止。但在改制过程中,一种无形的“政治资产”的流失现象,尚未引起重视。突出表现:一是党建工作成了“空白点”。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党组织设置、调整长时间滞后或是根本没有建立党组织。一时间党员“无家可归”,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脱节,更谈不上发展党员和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