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正规就业是欧盟国家妇女主要的就业方式之一.本文主要探讨欧盟国家妇女在非正规就业方面成功的经验、原因、问题和对我国解决妇女就业问题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关于妇女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梅 《前沿》2004,(9):165-168
长期以来 ,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一直较大 ,妇女就业尤为复杂和艰难。如何解决好妇女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是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通过透视妇女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妇女就业难的原因 ,并对解决妇女就业问题的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12,(11):28-30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妇联针对失业、失地妇女就业难问题,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以发展女性居家灵活就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群团组织在新形势下参与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了数万名妇女实现稳定就业,对各地政府解决群众就业特别是妇女就业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秦凯 《淮海论坛》2013,(3):23-24
党和政府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妇女创业就业。为进一步完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帮助妇女解决在创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鼓励妇女以创业带动就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妇联发布了《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决定将妇联组织纳入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体系.通过适当提高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扩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渠道,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对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在贷款覆盖面、贷款额度、贷款组织、奖补机制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突破,体现了对创业就业工作和妇女发展权益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府为促进妇女就业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扬 《中国妇运》2001,(5):44-45,23
M型就业是日本妇女的主要就业方式之一,虽然日本政府从来没有颁布过妇女M型就业的法律政策,但日本妇女的M型就业是世界上最典型的。M型就业是指由于结婚生育而形成的妇女劳动力率(劳动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率)的变化,即女性毕业后参加社会劳动,到结婚育儿期退出劳动力市场,待孩子长大后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形成婚前就业的第一个高峰和育儿期后再就业的第二个高峰。由于这一变化曲线形似"M",所以国际上通常称之"M型就业模式",在日本也称为"中断型就业"。 日本妇女M型就业状况及其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多年间,日本妇女的M型就业模…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妇女面临的最直接、最紧迫的现实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帮助50余万妇女就业、2.1万妇女创业、70余万农村妇女有序转移,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8,(5):42-44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与创业问题不仅与妇女利益息息相关,更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沈阳市妇联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培训帮就业,以服务助就业”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为妇女就业再就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3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共帮助8万余人次妇女实现就业再就业,为构建和谐沈阳,加快振兴沈阳步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市妇联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了全国、省妇联的充分肯定,连续3年被沈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8.
“妇女阶段就业”是近年采过论妇女就业问题的一个热门话题。讨论文章粗粗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文章从企业利益出发,赞同实行“妇女阶段就业”,另一类文章从妇女权益出发,反对实行阶段就业。虽然两种观点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但它们有一点是共同的,都依然承...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10,(5):38-40
为有效解决妇女化创业就业中遇到的资金瓶颁问题,开辟城乡妇女创业就业的新途径,维护妇女创业发展的根本权益,2009年7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全国妇联4部门共同制定出台了《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魏敏 《理论月刊》2010,(1):123-125
我国妇女就业面临很多问题,就业平等权是关键。《就业促进法〉对女性就业给予一定关注,但也暗示着男女就业的不平等。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就业促进法》,提出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决策过程,完善现有相关规定,营造妇女平等就业氛围,以保障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视阈下的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而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也分时各异。在当前阶段,女大学生就业状况更为艰难,本文从公共政策角度审视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该困境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女性为主的农村留守人口现实状况使得以就业为目标的村镇工厂扶贫在客观上具备了性别化特征。在遵循家庭内传统性别分工的基础上,村镇工厂的产业属性、务工门槛、就业灵活性和就业距离等特征很好地衔接了农村贫困女性通过务工实现增收的现实需求,但村镇工厂面临的多方面困境使得其在推动女性反贫困方面需要处理潜在危机。充分吸收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具有明确性别意识的反贫困政策、统筹协调的发展机制、多层次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公共服务和劳动保护的改善是主要的政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妇女就业与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中国政府在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推动就业领域性别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女性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成为维护妇女劳动权利、促进妇女就业的有效方法。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广大女性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实现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4.
单位制变革打破了传统的就业模式,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择业经历都存在着性别差异.通过对山东省部分高校的调查,发现女性更关注就业的稳定性,男性则更注重收入水平.求职中女性的签约率相对较低,更容易因为性别受到不平等的困扰.对于求职中的性别歧视,大多数女生选择了默认,反映出现实中缺乏维护平等就业权益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男女两性寿命差距不断扩大,老年人口中女性老人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由于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晚年阶段形成的女性老年人问题将更加严重。本文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0.95%的原始数据对北京市老年女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描述,结果表明,北京市女性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在业率低于男性老人,而丧偶率、经济依赖性则较男性老人高。最后对北京市女性老年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在就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保护老年女性实现晚年的平等权益。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女性经济角色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在新的历史文化情境下,中国女性的经济角色出现了现代转型,这主要从新的角色期待与新的角色扮演两个层面展开。在角色期待方面,先进时人围绕“经济独立”与“女性就业”展开深入的阐释。在角色扮演方面,五四时期女性就业出现了新面貌,贯穿其中的争取职业平等的斗争尤其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7.
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与性别歧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引入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概念来分析女性劳动力的行业分布相对于工资来说有没有倾向性,并以此判断女性的行业分布是否有歧视的成分。我国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系数较高,而且有逐步提高的趋势,说明我国女性劳动者在行业分布上受到歧视的可能性比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女职工就业权利和劳动保护受到空前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大量出现女职工劳动保护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女职工过度保护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由于政府不再承担公共服务责任和监管力度弱化而出现的越提倡保护、对女职工就业越不利的复杂局面。本文参照全球化和对自由主义经济批判的框架,从国际劳工标准、社会性别平等和政府责任等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修改中的基本原则和修改导向,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Lou Peimin 《当代中国》2007,16(50):133-148
Urbanization is an apparent and important dimension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the migration of farmers from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to the non-agricultural sector and the concurrent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 to non-agricultural usage. According to current practice, the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to non-agricultural use is carried out by the state through land requisitioning. In the past ten years, China's urbanization in the na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has resulted in extensive requisitioning of agricultural land. Millions of villagers have lost their land and left farming, seeking new employment in non-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o sustain them.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land requisitioning on rural women's living, focusing on women's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settlement.

The study did not find evidence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in land requisitioning and settlement arrangements with regard to both the polic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However, rural women are disadvantaged in attend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s compared with men even before land requisitioning. After their land is requisitioned, women also participate les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have a lower rate of success in finding jobs and are less likely to be self-employed than men. This has som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ir livelihoods. One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is study is: on the basis of relatively full compens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up or entrust a special agency to promote skills training of the affected rural women, assist them with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job market.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中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乡村旅游的乡村性重构了农村妇女与乡村资源的关系,在权利与责任上出现了社会性别再分配,农村妇女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同时,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和劳动分工结构的变化,为农村妇女创造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增强了她们的独立和自我意识,有利于农村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