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论高校大学生婚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家三部委对大学生婚育问题的解禁,大学生的婚恋问题和计划生育问题摆在了各高校的面前,从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婚恋及计划生育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分析找出大学生婚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军队生长干部制度的改革.目前大学生干部已经成为基层干部的主体,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成长如何.各级都很关注。近期.笔者就驻青海某部大学生干部的婚恋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由于成长经历、文化素养和所生活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变化.80后青年的婚恋观念、择偶标准和对婚姻生活的憧憬较以往有很大不同.加之部队工作性质和驻地条件的限制.大学生干部婚恋难问题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诸主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和作用大都是通过大学这个平台发生的。大学不但要传播新知,传承文化,更要通过人文教育和品德教育,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恋爱、婚姻和家庭,既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一个重大因素。大学生有怎样的婚恋价值观,既关乎大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风气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克娥 《新东方》2007,(2):35-39
教育部发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取消了一些涉及大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对大学生能否结婚不再做特殊的规定,体现了社会对大学生婚恋行为认识。[1]另外,各种传媒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的报道也日益增多,由此而引发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婚恋症候体现为急嫁、毕婚、非常态恋爱以及金钱首位婚恋观等四种症状.该症候的成因既包括女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外部因素.女大学生婚恋症候潜在着诸多消极影响,对这一症状予以疗救,需要女大学生、高校及社会三大主体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6.
随着部队中大学生士兵队伍的不断壮大.关注他们的情感生活.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婚恋观.成为基层面临的又一个新课题。最近.为了摸清大学生士兵的婚恋现状.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对部队大学生士兵的恋爱行为、择偶方式、恋爱动机、婚恋取向、婚姻基础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邹俊彬  孙杰 《前沿》2013,(2):93-94
本文从1742名“90后”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两个方面人手,多维度的调查其婚恋动机、婚恋态度与形式、择偶标准等,通过对“90后”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总体分析,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其影响进行比较,揭示了“90”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具体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引导她们树立正确婚恋观,理智的对待婚姻与未来.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的婚恋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倡导的婚恋价值观的主流导向,但整体上看大学生们的婚恋观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体:恋爱动机与行为错位,择偶标准上自我中心与追求纯洁情感同步,择偶方式上传统与现代交织,婚恋责任感、忠诚感与性宽容度相冲突.其中,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们的“爱情理想”日渐变弱、现实性增强,婚恋观中在“性宽容”程度上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婚恋观一定程度上受党员、团员等政治组织成员身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进城新中产的事业发展、在城市安家和人生大事等层面的综合效应集中在其婚恋过程中爆发,工作及工作的性质、房产、日常生活品质、感情契合程度、彼此的家庭支持和事业支撑,这些都成为其婚恋困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经济成本与阶层预期、婚恋想象与婚恋焦虑对进城新中产婚恋困局形成的作用,建构了阶层、情感与风险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进城新中产婚恋困局形成的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因素交互发生作用:城市化成本与婚恋成本叠加,现代教育与爱情主位叠加,现代传媒与消费主义叠加,从而型构了新中产特殊的经济困顿效应、独立浪漫的情感预期与风险规避的行动策略,这些是其婚恋困局的基本结构与运作特质。显然,进城新中产的婚恋模式并非西方婚恋变迁模式的线性贴合,也不是城市与乡村婚恋情势的简单结合,在其严峻的婚恋困局中也有希望与未来,婚恋的机动应变与城乡元素的互动成就为一条特殊的婚恋叙事路径,即新中产独特的完美伴侣叙事、情感寄托叙事和幸福生活叙事。  相似文献   

10.
浅谈对大学生性别交往的教育及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张革华 《前沿》2006,(8):46-48
本文从性别交往理论出发,指出树立健康的性别交往观念、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异性、从容应对两性差异是青年期发展的重要课题,是青年社会化和应对今后婚恋经历的必要素质。提出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性别交往的目标体系,并列举了学校思想教育应该采取的几项相应措施,试图使教育者能够从深层次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交往行为、婚恋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六所高校近5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试图通过婚恋年龄,择偶标准,恋爱原因,经济支出等几个方面的调查来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婚恋观和恋爱现状之间存在的异同。结果表明当代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及现状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在形成谈恋爱早而结婚晚的“早恋晚婚”的新型婚恋态度,而未呈现较大的差异。本文还就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学生关于婚恋问题的抽样调查 ,可看出他们对恋爱、婚姻的态度及观点 ,并从中窥视出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道德调查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8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性观念、性道德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性行为、性观念、性道德的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传统性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在逐步减弱。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加强性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青少年性待业期的延长和性化理论,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看性谈性行为现状,认为,民族大学生的看性谈性行为很普遍,这种行为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婚恋观念和性际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5.
高尚的婚恋情操是指主体在爱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情感倾向和坚定的行为方式。新时期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青年官兵的爱情生活发生丁较大的变化:在婚恋观念上,传统道德思想受到冲击;在择偶标准上。注重物质因索趋势明显;在交友方式上,出现低格调的不良倾向;在婚恋矛盾上,依靠组织处事观念淡化,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军人个体的发展和战斗力的生成。因此,正确处理好婚恋中的问题和矛盾,树立高尚的婚恋道德情操是当前青年官兵在婚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婚恋乃人生之大事,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命运。通州鹊桥工程师》的主人公王同新热衷于婚恋服务,创办了一个“以研究与服务相结合’的多功能机构,为求婚者牵线搭桥2.6万人次,使5000多对男女喜结良缘。这是中国婚恋业的一个可喜成果。社会是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由于经济、文化、观念、风俗等各种原因,不少男女在婚恋的十字路口陷入迷茫,不知所措,需要有人牵线搭桥,甚至指点迷津。王同新正是这样一种热心人,他和他的研究会经过不懈努力,帮助无数男女找到家的温暖、爱的归宿,这种敬业精神值得称道。婚恋服务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理…  相似文献   

17.
婚恋是青年个人的人生大事,青年婚恋则是家国大事。本文在回顾共青团服务青年婚恋历史的基础上梳理现状,分析新时代青年婚恋及其服务中出现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并探索共青团服务青年婚恋模式的新发展。共青团服务青年婚恋的模式优化,可在以长链完整服务、以社交推动婚恋、以制度保障婚恋、以定制服务多元、以科学促进发展、以公益获得收益等六方面重点着力。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婚恋及其对当代青年现实婚恋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婚恋作为一种新的婚恋交往方式,正以其特殊的方式改变着青年一代现实的婚恋关系。如何看待青年“网络婚恋”及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是论述其对现实婚恋影响的前提。本文从厘清“网络婚恋”内涵和特征入手,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并从技术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和人的心理层面阐述青年网络婚恋产生的原因,进而从网络婚恋与现实婚恋的比较中,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对青年现实婚恋关系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的复杂多面性。  相似文献   

19.
陈慰 《青年探索》2010,(1):58-62
婚恋问题是每个年轻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各个时期青年的择偶标准、婚恋风俗、家庭形式等又都各不相同。总体来说,我国青年的爱情观念经历了一个从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转变、从一元取向到多元取向转变的过程,反映了中国新时期人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逐步实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是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除积极的转变之外,当代青年也在婚恋观念与行为上萌生了不少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婚恋动机、责任意识、科学知识等方面对青年进行积极谨慎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信任是青年在婚恋活动中对彼此的情况和未来婚恋生活的预期,是青年婚恋活动展开的基础,并受到礼仪道德伦理、法律、双方共识的约束。信任是婚恋社会关系中重要的社会资本,滥用会导致各种婚恋失信困境。青年在婚恋活动中混淆信任的真实内容、难以建构高级别的信任关系以及对信任评判适用失据都是婚恋失信困境的基本表征,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在青年婚恋活动中,可从强化沟通信息的有效度、调整心态、建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等方面着手,增进感情双方的信任,收获幸福美满的婚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